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199期-2013年6月


處理學生的藉口

作者:林靜蘭 RN, 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系助理教授   發佈時間:2013-06-01
『恨惡罪,但接納罪人』,並非口號,對我而言,這是處理犯錯學生的聰明、務實作法。本期導讀文章為Linda S. Johanson博士所撰,此文主要討論—基督徒護理教師如何面對與處理學生「找藉口」的挑戰。先讓我與您分享以下三個真實經歷:
【之一】在實習第二週第一天早上,小倩突然無預警地缺席,小組長說小倩一早有打電話給她,要她幫忙請病假,因她拉肚子、身體不舒服⋯但是實習規章裏明白寫著—請假需親自與單位或教師聯繫⋯已經大四的她,應該知曉此規範,是什麼原因讓她未依照規範流程請假?筆者試著跟她連絡,打了幾次,手機卻均無人接聽⋯。
【之二】小文於實習討論時,老是打瞌睡⋯幾次提醒,仍舊精神恍惚⋯,筆者亦曾幾次找她私下談話,她這才說出⋯。
【之三】意外地發現小玲(碩士班學生)的論文草稿裡有一大段是抄自某篇文獻⋯,指導教授問了她,她說自己不知道這樣叫做抄襲⋯。
在帶學生實習或指導論文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學生臨床適應的種種狀況,常常需分辨這是學生的藉口,還是真正的生活事件,或是學生學習遇到了困難?整個處理過程,不但需有智慧,我更深信需有愛心,需要提醒自己—寧可錯誤地相信,也不要因誤會猜疑,傷了學生的自尊。坦白說,這也是多年來在失敗中學習而來的體會與經驗。
 
想到耶穌面對行淫婦人,卻不定她的罪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她站在當中。就對耶穌說:夫子,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她怎麼樣呢?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還是不住地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耶穌就直起腰來,對她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麼?」她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翰福音八:3-11)
耶穌這句話指明:我們正與那行淫的婦人一樣同為罪人,沒資格『拿石頭打人』。只有上帝有資格審判人的罪,只有上帝有資格赦免人的罪,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取代上帝作審判官定人的罪,上帝愛世界上所有的人,包括好人及壞人,並且上帝對每一個人的愛都一樣多,祂無條件接納所有人、無條件赦免所有人、無條件賜福所有人。銘記此真理,讓我不致錯待學習中的學生或孩子。
『恨惡罪,但接納罪人』,並非口號,對我而言,這是處理犯錯學生的聰明、務實作法。有個寓言故事是這麼說:嚴冬中,有一個人穿著很厚重的衣服走著,圍巾、帽子、大衣、手套、口罩等等,把他裹得緊緊的,北風提議跟太陽一起比賽,看誰比較厲害,可以使這個人脫下厚重的大衣。北風先開始,他拚命吹、用力吹,用寒風把這人身上的帽子吹掉了,這人的帽子雖然被吹掉了,他卻用雙手把身上的衣物抱得越來越緊,絲毫不敢鬆手。北風除了把帽子吹掉,卻沒辦法有其他進展。接著,換太陽了,他面帶微笑,發出溫暖的光,溫柔地照著那人,沒多久,那人就把大衣脫下了。這寓言告訴我們:嚴厲的方法無法改變人的心,溫暖的愛卻可以讓人走出內心堡壘、減少防衛,接受愛,從裏面改變到外面。
問題是,身為老師,除了須有智慧、有愛心處理找藉口或犯錯學生的問題之外,總需面對其他學生可能認為你不公平的懷疑。較為周全的做法應該是--在事前,堅定而明確地將規範講清楚,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未達要求或違反事前約定,則需付上合理代價,這會幫助學生養成「克盡職責」的自我要求。但對老師而言,一個常見的問題是—學生已付上代價或接受處罰,但老師在心態上卻未真正原諒他,甚至之後開始對該學生存有偏見,這豈不是二度處罰?如何做到「帶著原諒的態度面對犯錯的學生」,這應是任教者的自我要求,然而,同是罪人的我們,需了解自己的有限,常常尋求神、倚靠神,有一天我們才能為這些神所託付的工作,向神交帳。
讓我告訴你開頭那三個故事的結局。小倩事後告訴我,她因看到手機的來電號碼是她不熟悉的、並不知是老師打來,所以未接,我讓她看了實習請假規範,提醒她未事先告知老師會讓老師擔憂,也依規定讓她補班;談話過程中,我向神禱告,求主顯明、也帶領我不要有個人情緒,在引導中小倩漸漸透露因為害怕分離而不想照顧她的病人⋯,感謝神因著放下認定學生偷懶而請假的主觀論斷,讓她卸下防衛,而有機會了解她的內在壓力。小文後來接受精神科治療,得以改善失眠,解決長期以來的學習困境。而小玲後來坦承這並非她第一次抄襲,但從未被老師發現,心裡感謝神,雖然教學、服務、輔導、研究多頭任務繁重,讓我學習忠心於小事,以不負神所託付,學生也得到教訓、付出代價—重寫,我則求主幫助我—不要因此討厭這個學生,也為她禱告,盼望這個經歷成為她未來終身學習的幫助。
 
參考文獻
 
真理堂主日信息(2011).楊寧亞牧師證道(2011.4.3)約翰福音信息系列:赦罪不定罪的恩典。
Johanson, L. S. (2011). Handling student excuses. Journalof Christian Nursing, 28(1), 49. doi:10.1097/CNJ.0b013e3181fefc3f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