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00期-2013年9月


拿俄米與路得— 從婆媳美談看神國的祝福

作者:李敏榕 RN, 護福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   發佈時間:2013-09-01
「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路得記一:16-17)
 
孤苦、傷心的婆婆
 
舊約聖經中的《路得記》是充滿愛和祝福的一卷書,說明在士師動盪不安時代中,一個美麗的小插曲。這卷書像一本古典愛情小說,敘述當時的伯利恆小城正遭遇飢荒,以利米勒帶著妻子拿俄米和兩個兒子,一家四口從猶大的伯利恆遷往摩押地,懷著一個憧憬、為了尋求幸福、變賣了家業到異鄉定居。經過了一段時間,以利米勒過世,而他的兩個兒子瑪倫和基連,娶了當地女子為妻後,也相繼過世,留下三個沒有孩子孤苦無依的寡婦,誰知原本甜美的憧憬怎換得如此悽苦的惡夢呢?而今還有什麼指望呢?
生活是既窮困又無助,喪夫喪子的拿俄米聽聞伯利恆的饑荒已過,便打算返回故鄉伯利恆去。但是,在回途前,拿俄米大概想到她的媳婦在猶大地作為外邦人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於是力勸她們留在本地。拿俄米決意讓她的兩個媳婦,回到其幼時的家鄉,去找新的丈夫,那是比較審慎的做法。其中一個叫俄珥巴的,接受了拿俄米的提議,與其婆婆道別,回到其本地本鄉去了;然而,路得「捨不得」拿俄米,她拒絕回去執意跟她走,這是何等令人動容的情境呀!
 
賢德、忠心的媳婦
 
《路得記》是記載一個外邦女子路得如何受感於婆婆拿俄米的愛,甘心樂意去跟隨婆婆回家鄉相依為命過活的故事(得一:16-17);路得故事的動人之處在於她徹底的跟隨,情願與拿俄米在一起,她已經認定要照顧婆婆與她為伴,至死才分離,表明其生命真正的改變。由於路得定意要與拿俄米同心同行、同住同國、同一位神、同死同葬,故她將一生的幸福與希望寄託在一個老太婆身上,而這個老太婆是正在窮困潦倒的境況之下,並不能保證會給路得有甚麼美好的前途,但路得卻仍然能夠如此執着要跟拿俄米回鄉,主要原因就是“愛"了。看哪!畫面是兩個形影不離的婦人,且讓我們一路跟隨路得愛的腳蹤,一同探索生命的價值與真諦。
 
路得自願到田間拾取麥穗
 
她們回到伯利恆的時候,拿俄米感到極大的創傷;當年她離開伯利恆時,有丈夫和兩個兒子同行,但回來時卻一無所有。這時正值收割時節,而她們的出現也引起了大大的轟動。很多她過往的知己朋友,紛紛稱名道姓地向她打招呼。拿俄米感受到,神使她遭遇到災禍,因而她要求不要再叫她拿俄米(「甜」),而要叫她瑪拉(「苦」),在舊約時代名字不僅是一個命名,更且是一個釋義。因為她在摩押地經歷了悲痛的際遇,全能者使她受了大苦(得一:20-21)。
她雖請其友人稱她為「瑪拉」(「苦」的意思),但其實她回來的正是時候,伯利恆這時正值收割時節,路得要找到她能力所及的工作,並不困難。當收割莊稼的時候,路得自願到田間拾落穗,跟在那些收割的人後面,拾取那收割者遺下來的,拾穗者也可以收割剩下在田角的麥子,那是耶和華律法中照顧貧苦人的條例(利十九:9、10)。
然而,路得決定在某一個田間做工,並非出乎巧遇,而是出乎神的帶領和關顧。她「恰巧」到了拿俄米夫家本族的人財主波阿斯那塊田裡,波阿斯得知路得在自己田中,他對路得表示親切的照顧和關注,催使她向他發問:「我既是外邦人,怎麼蒙你的恩,這樣顧恤我呢。」(得二:10)。波阿斯解釋說,他這樣做,是因為她對拿俄米的摯愛,深深感動了他,所以向她表達欣賞感激之情,波阿斯說:「自從你丈夫死後,凡你向婆婆所行的,並你離開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認識的民中,這些事人全都告訴我了。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 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他的賞賜。」(得二:11-12)
路得將一天拾取的麥穗帶回家給婆婆的時候,拿俄米驚訝路得怎會收取如此多的麥子(約22公升),一問之下是在親戚波阿斯的田裏作工,這才獲悉她的媳婦得到了特別的恩惠,她對兒婦路得說:「女兒阿,你跟著他的使女出去,不叫人遇見你在別人田間,這纔為好。」(得二:22)。路得遂聽從婆婆囑咐就在波阿斯的田地裏,波阿斯深受路得的吸引,竭盡所能的幫助她。他更邀請路得一起坐席吃飯,隨後他體會到她需要鼓勵,於是便吩咐其工人,「要從捆裡抽出些來,留在地下任他拾取。」(得二:16)
自春季到秋季,拾完大麥又收小麥。城裏的人都知道這個外邦女子為了養活寡婦婆婆勞動了整個的農忙時期,拿俄米更知道,這粒粒麥穗裡潛藏著多少媳婦的愛和辛勞。許多個早晨她望著路得出門拾穗的身影,不禁含淚禱告感謝上帝,此刻她正思索著該如何為路得的終身幸福作安排?
 
路得獲得回報與賞賜
 
於是,拿俄米心中有了計劃,收割完畢的晚上工人會在穀場簸麥子,簸麥子是邊工作邊慶賀的時間,波阿斯也會在場上,拿俄米對她說:「女兒阿,我不當為你找個安身之處,使你享福麼?」(得三:1)。她要路得在天黑後等他喫喝完了,「到他睡的時候,你看準他睡的地方,就進去掀開他腳上的被,躺臥在那裡,他必告訴你所當作的事。」(得三:4)
原來拿俄米的計劃是:按著上帝藉摩西給以色列人的法律,一個寡婦若是沒有子嗣,可以向最近的親屬提出請求娶遺孀,生下的頭生子要歸原來過世的家庭,使得沒有子嗣的家室有人傳宗接代,並且這最近的親屬娶了遺孀,他還有義務要贖回原先家庭的地業,使得過繼的子嗣可以耕作生產。拿俄米解釋,波阿斯是她的一個至近的親屬,就以這種身份,他便可按照以色列的律法,藉著與路得結婚,贖回家族的遺產(申二十五:5-6)。
當波阿斯夜半驚醒發現路得在腳邊,聽見路得向他的請求,波阿斯說:「凡你所說的,我必照著行,我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個賢德的女子。我實在是你一個至近的親屬,只是還有一個人比我更近。⋯他若肯為你盡親屬的本分,就由他罷.倘若不肯,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為你盡了本分⋯」(得三:11-13)。波阿斯讚賞她的行動,並且表示,如果沒有更近的親屬提出贖回的要求,他便答應娶她為妻,路得於是便安息於這個愉悅的承諾中!
婆婆等著媳婦回家,問清楚了就鬆了口氣說:「女兒阿,你只管安坐等候,看這事怎樣成就,因為那人今日不辦成這事必不休息」(得三:18)。此刻拿俄米勸勉路得學習「等候」――交託一個比你更大能的手帶領你,仰望一個較你所能想像更美好的目的和旨意,展開眼前的生活…。
波阿斯到了城門,坐在那裡,「恰巧」波阿斯所說的那至近的親屬經過。波阿斯趕緊向那親屬提說贖地業、娶路得的事,對方願贖地但不肯娶路得,於是,雙方迅速達成公開的協議,以致波阿斯得以名正言順地在城門口眾長老面前宣告,他願意盡親屬的義務,贖地業是小事,娶遺孀路得才是他的願望。他這樣做,獲得所有在場的人熱烈的祝賀,眾人為他和路得作見證,並祝福:「願你在以法他得亨通,在伯利恆得名聲。願耶和華從這少年女子賜你後裔⋯。」(得四:11-12)
於是波阿斯娶了路得為妻,耶和華使她懷孕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孩子就是日後以色列王大衞的祖父。拿俄米為兒媳的計劃成功了,她像嫁女兒般高高興興的看著波阿斯迎娶路得,也歡天喜地的從路得手中抱過新生的嬰孩。「婦人們對拿俄米說,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今日沒有撇下你使你無至近的親屬。願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聲,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養你的老,因為是愛慕你的那兒婦所生的,有這兒婦比有七個兒子還好。」(得四:14-15)的確,這愛她的兒婦比親骨肉還孝順,他們之間的情誼也比親母女還貼心。原先喪夫喪子的惡夢已經過去,毫無指望的日子也遠離了,寡婦有了兒子,兒婦有了歸宿,先人的產業得以繼承,先夫的名分可以傳承,拿俄米回想這一切,明白這是上帝的恩典與眷顧,也深知她與路得之間彼此相愛的心是蒙神喜悅的,他們相依為命同甘共苦的日子,上帝紀念也加上祂的祝福。
 
路得充滿喜悅,得到神國祝福
 
上帝不斷地向路得施恩,目的在禧年時可繼承原來的土地。記得當波阿斯初次與路得相遇時,他祈求以色列的神,將來會回報她對拿俄米的關顧(得二:11-12)。這祝願看起來已得到完滿的實現,因為現在路得不僅成為波阿斯的妻子,而且更得到一個名叫俄備得的兒子――大衞的祖先,以致在大衞的寶座上,作為彌賽亞的耶穌,將來有一天會坐在其上(路一:26-33)。值得關注的是,數百年後,在那命定的日子,在伯利恆小城裡,發生了更奇妙的事,尤勝於路得的故事中所記載的,就是有一位可憐的婦人在馬槽生下嬰孩,居然有從東方來的博士,俯伏拜那嬰孩並獻上寶貴的禮物;而就是為了這個後裔,全世界各國各族的人要因祂而得蒙祝福。
摩押女子路得因著選擇相信婆婆「所信靠的耶和華神」,表現了無比的忠心,因著這樣的順服,神把最大的祝福賜福在路得的身上,讓她成為以色列大君王大衞的曾祖母。聖經記載路得記是一直到最後大衞降生為止,若是沒有路得的復興,也就沒有大衞王,她是為以色列預備君王的血脈—路得記呈現一位承先啟後的人物,也說出一個承先啟後的經歷。
路得之所以得享蒙福的地位,就是因為一件事,而這一件事――波阿斯的救贖,正是極其重要的。親愛的弟兄姊妹們:當你誤以為,神之所以接納你,是因為你自己的德行時,那就請你記起路得的故事;你之所以成為今日的你,全因耶穌基督為你所成就的一切。
 
婆媳榜樣,萬古流芳
 
自古以來,不論在任何種族中,婆媳的關係往往都是水火不容的。但聖經裏卻讓我們看見這一對模範的婆媳――拿俄米與路得。這不僅是個動人的真實故事,更表明真正的生命改變。俄珥巴半途而廢,回到以前拜偶像的生活而終其一生,她的名字從此在聖經上消失,在上帝的計劃中不再有份;路得卻勇往直前,她讓自己的名字流芳百世,終而成為耶穌家譜的直系先祖之一。回想有些人曾經與神的子民同行,但卻不能經過那「信心的試鍊」,完全信靠救主,那是何等悲哀的事呀!
路得不但拋棄了過去的異教信仰,更是擁抱一個全新的未來,就是堅定不移地信靠以色列的神,而她這信仰乃是婆婆拿俄米所教導的。當拿俄米看到她的決志時,也就不再勸誘路得回到其本地本鄉,而是讓路得陪伴她回到伯利恆。
本卷書充滿溫馨生動的愛,故事人物彼此以恩慈相待,情感真摯感人。路得記的故事為這一部份的舊約聖經,增添一份優美、極緻的馨香氣息。路得是一位深具吸引力的女性,不單因為她美麗動人,更是因為她無私的委身及謙卑的服事。我們從路得的生命見證所學習到的功課,就是無私的價值和重要性。由於路得兼具內在美與外在美,所以總是關注他人,勝於關注自己,路得在上帝眼前蒙恩、蒙喜愛,終而得到上帝極大極美的報償,其一就是成為耶穌基督的祖先。反觀現今的世代~女性主義當道,女權意識高漲之際,更加凸顯路得品格的高貴與賢德,她是一位充滿智慧且佩得榮耀的婦女!
甚願拿俄米與路得的愛與情,成為每個家庭蒙福的學習,父母兒女的關係不僅從血源也會延伸到姻親—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媳婦女婿兒子女兒,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肯定是樂於付出,甘願為別人設身處地著想的家庭;一家人願意同甘共苦、同心仰望上帝時,在祂眼中必視為珍寶,上帝必賜下祂出人意料之外的平安與祝福。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八:28)。這一對模範婆媳的故事將傳頌千古,流芳萬代,真是天下所有婆媳的好榜樣;同時也見證了我們若在事奉神的事上,越是不去斤斤計較自己的利弊得失,最終我們越是可能得到特別的獎賞,願榮耀歸主名!
 
 
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 〈尼希米記八章10 節〉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