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莊家豪,我在第12屆青宣,我願意跟隨宣道的上帝在護理族群中傳永生神的道。
我的護理路~神的呼召
「現在很少看到男護師了,但你服務的比女生還要好耶!為什麼想要當護理師呢?」在台北榮總內科病房的某一隅,一位正在化療的病人虛弱的問著,而我對她微笑著,腦中瞬間浮現生命中那一奇妙時刻~神的呼召。高中時因為同學生了一場病,讓我在加護病房親身經歷了神的呼喚,而重生的我也回應了神對我的呼召,後來我選擇就讀大學護理學系,願意成為神所喜悅的護理人員~榮神益人!在學習護理及臨床實習的階段,有太多心酸事無法用字句描述完全,但這段高山低谷的日子,因著神的陪伴及恩典,我都安然度過了,而且豐盛有餘。
初入臨床的新手護理師,我曾走過這一生中最黑暗的護理路,每一天下班都待到晚上十點才離開病房,毫無生活品質可言;加上自我認同低落到有憂鬱傾向,我幾乎想從北榮的大樓上一躍而下…。每一位新進護理人員都有他們可述說的過去,但身為基督徒護理人員想要在職場遵行主道、為神擺上,似乎增添了許多困難度。直到在臨床工作兩年後,我開始熟練照護工作這才漸入佳境,但個人靈修及與神的關係,卻仍如漂浮於大海上的船隻載浮載沉,最明顯的是我察覺自己對病人的態度,不再是面帶微笑,而是冰冷的撲克牌臉及匆忙的身影。
報名參加飛颺冬令營,成為醫護同工
也許我正處於職場休克,面對現今護理忙碌的工作壓力、醫病間的關係緊張、社會對護理的態度不佳,以及身為基督徒護理人員的自我期許,呼召已變成沉重的枷鎖,甚至成為我與神關係緊繃的原因。直到有一日我感到靈命乾渴時,我翻了聖經停在以賽亞書30:15「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爾後不久,信箱上收到校園團契飛颺冬令營的醫護同工報名通知,因著希望在當中有所領受,故我報名參加成為醫護同工。
在營隊上,我服侍了一群國中生及一群愛主、願意服事學生的同工們,也想到過去在校園福音團契的裝備及服事中,每每經歷與主同在的美好;而在這次的活動中我感受更深的是同工訓練時,所分享的詩歌-投靠者的讚美,及詩篇29:10-11「洪水氾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耶和華必賜力量給他的百姓;耶和華必賜平安的福給他的百姓。」突然之間,內心有種渴望對主平安喜樂的追求。因此我向神禱告祈求,可否讓我知道~休息~回到神的面前?經過多次禱告尋求及牧者的代禱後,神應允我的祈求,雖然我已擁有護理的舒適圈及台北榮總豐富的學習搖籃,但今年7月1日我仍申請從台北榮總離職,返鄉服務去也!
再次參加青宣大會
過去參加過第10屆青宣大會—「聖召的人生」,回應了神在我身上對護理的呼召,那時的我是大三學生。而這次第12屆青宣大會—「宣道上帝、行動子民」,我再次回應神的呼召(Receive re-calling),這時的我是尋根的僕人,面對自己對屬靈上的不滿足,渴望神再次的復興及賜下安息。原本我想參加本屆青宣大會作一位單純領受的學員,但某一天突然接到護福的宗九姊妹電話請求參與大會醫護同工服事,心想我的位份神何等看重呀!但我卻自私的只想要單純的領受,就在這矛盾的瞬間有神的話語光照我。
路加福音10:38~42中馬大接待耶穌,因伺候的事多就心裡忙亂,見妹妹馬利亞坐在耶穌腳前聽道,就說:「主啊,我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他來幫助我。」而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事,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是啊!護理的位份是重要的,且當神要使用我們時應該回應神的呼召,但神更看重我們內心對神話語及遵道的渴望;因此我憑著信心,回應神對我在這營會服侍的呼召,並相信祂能保守我在營會中的全然領受。
2009年美國URBANA青年宣道大會的閉會禮拜中,大會主席曾勉勵兩萬多名會眾:「這是一個宣道大會,『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去』」!當我來到在中原大學舉辦的青宣大會時,看到許多過去曾一同服事、配搭的朋友及校園同工,甚至過去輔導帶營會的學生也成為當中的義工時,心中倍感激勵,他們曾受牧養、澆灌,但神使他發芽長大,如今他們正達成為了『去』服侍神的目的。而我參與的小隊中有3位已經在神學院修課及準備念道碩者,看到他們對上帝話語的渴慕及了解,激發我學習他們一同來渴求及努力,在這次的青宣大會一開始,神就為我預備了豐盛的恩典。
青宣大會活動記實
參與過青宣大會的弟兄姊妹,都知道青宣每一屆都有令人期待的戲劇、宣教工作坊及宣教探索,更重要的是,為期兩天的宣教博覽會,透過不同宣教機構的宣教方式,來探索及尋求神對每個人的呼召。這次的青宣大會特別邀請了許多著名的講員,如校園團契的黃旭榮傳道、王文衍牧師,台灣大學張文亮教授、正道福音神學院柴子高教授等,及海外基督使團華人福音事工的戴繼宗牧師、洛桑世界福音大會宣言撰稿人萊特牧師(Christopher J. H.Wright)。他們從聖經中的宣道觀帶出福音與神宣教工作的關係,因為上帝要解決人類墮落的問題;再者藉由接受福音、得救帶出大使命的果效,也就是活出福音,使人因著我們的行動而認識主。
為了讓我們更明白這一點,大會還特別與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合作,邀請每個與會的學員各組分派帶不同的生活物資(如一袋米、麵條、罐頭、牛奶、牙膏牙刷、奶粉等),教導我們如何包裝成食物包,並透過食物銀行集中所有配送物資,送到屏東八八災區的受助家庭中。而當食物銀行的專車載著每個隊伍提供的物資時,大會同工坐上車一同前往記錄每個收到物資的災民,看到他們看見有熟悉的教會牧者及外界送來的祝福,開心的流眼淚及微笑道謝時,我發現其實宣道可以從台灣開始,可以在生活中落實,神的愛就在當中真真實實的存在且運行。
路加福音4:18節說道:「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因我們的主知道我們需要救恩,就輕看羞辱,且為著我們釘在十架上成就神的救贖計畫,因此他升為至高。如同我們既然接受了福音,我們也承接了大使命,更要在貧乏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福音的責任及使命;台灣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蔡國山牧師於「台灣宣道的回應和行動」講題上,也語重心長的表示,神藉著貧窮的人來查驗我們得救的人是否真的悔改。況且現今許多社會環境、身心疾病及性別解放的問題,都正等著我們活出基督,才能使神的道順暢的運行在台灣及世界各處。
晚堂培靈講員萊特牧師於「在列國宣講福音(proclaiming the gospel among the nations)」引用詩篇96篇針對上帝掌權的描述,使新得救的列國萬邦傳唱古舊信息的詩歌,因為除他以外別無拯救。而我們可以在當中堅定、公正並歡喜快樂的頌讚我們的神,單單向祂歌唱,神正在邀請每一個人參加神救贖的詩班,透過亞伯拉罕的信心成為萬國蒙福的依據。此外,針對「普世宣教的趨勢與反思(reconsideringglobal mission and future trends)」,他說道信仰的代價與受苦及逼迫是相同的,且與日俱增,跟隨耶穌必然受苦,我們要在教會及日常生活中活出福音是不容易的,但絕不是聖俗二分(教會與生活不同等)。因為無論到哪裡,福音沒有不能去的地方,但為此犧牲和神的國度是成正比的,過去這麼多宣教士奉獻生命才換來福音廣傳。台中磐頂長老教會主任牧師莊信德牧師於「台灣宣道的回應和行動」之分享中,也表示受苦的捨出與國度是成正比,若我們願意讓關注他人大於自己,而影響他人願意歸向基督,那才是主的真門徒。
海外基督使團華人福音事工的戴繼宗牧師在講題『亞洲宣教的反思與趨勢』中提到,不需要甚麼都做、但不能什麼都不做,且不一定要作傳道人,但可以成為傳道的人,且以我們的職場做為信仰的宣告。當他提到職場宣教的挑戰時,他發現許多宣教士使用醫療宣教深入許多族群,而我們是神揀選而來的探子,為後世宣教開拓前面的路,從古至今,神從未輕看且呼召個人直到現在。要從宣道工場(field)邁向宣道精兵(force),從西方到萬方,從萬方到地極。正道福音神學院柴子高教授於「台灣宣道的回應和行動」分享了中華民國的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許多革命者也都因著信主發現祖國需要改變,願意用生命付出實踐;其中設計國旗的其一先烈-陸皓東,將白日高掛在國旗上,為要表達神的光在中國照耀,我們是否願意成為那一束束光射向需要的地方呢?
而在使徒分享福音的部分,萊特牧師引用了馬太福音28章16-20節:「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他們見了耶穌就拜他.然而還有人疑惑。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上帝的偉大計畫是什麼?無非是神要完成祂的旨意,透過十架的救贖,轉化成新造,充滿來自各個文化的被贖之民,從創世紀到啟示錄結束,人都參與在其中,有意義、有目標,而大使命的起頭已經被建立了,因著耶穌是各個領域的主。
那我們該如何活出宣道的使命呢?萊特牧師指出3個指標: 教會(教導teaching、傳福音evangelism)、社會(同理compassion、公義彰顯justice)、受造物(關懷環境creation care)。如同申命記10章12-19節,要像神一樣,對於有需要的人們展現同理及公義,正如同神對以色列所做的,且環境關懷與行動,都應合理地包含在基督宣教行動裡面,直達成建造神的整合教會,這些應由每個教會的成員共同參與。因此,神對我們每個不同領域的人有不同的呼召,每一個人應對個人宣教行動回應自己生命的全部,因主掌管萬有(Jesus is Lord of all)。
而最後一堂的晚堂培靈講到透過我們的奉獻順服福音,引用哥林多後書8-9章,再次呼應了傳福音的熱誠及看顧窮人的需要。慷慨的奉獻,是生活和宣教的核心,本質原是恩典,而非驕傲,故奉獻是一項權利,而不是一種重擔(林後8:4-5);奉獻代表團隊合作,而不是奉獻會比別人更優秀(林後8:13~15),這成為一個互相幫補的原則,為要在教會中不要出現貧富差距的歧視及理想實現,進而幫助世界上許多貧窮的弟兄姊妹;奉獻應有計畫的,而非隨心所欲而行(林後9:6~7、林前16:2),且奉獻是一種投資、而不是給出去,不可能一去無回(林後9:8~12、腓利比書4:16-19),這是一種沒有私心的投資,神會祝福你,但增添更多屬天的義果及仁愛的施捨,而且可以給得更多。最後奉獻是順服福音的表現,而不是慈善的行為(林後9:13~15),保羅證明哥林多教會能活出福音,使耶路撒冷的聖徒因他們的捐獻越發感謝神。支持服事主,推動主工的人,應當先將全人奉獻給神,才能完全順服福音踏出第一步。
活出宣道人生的見證人
在這裡,我遇見許多活出宣道人生的宣教士及各行各業的弟兄姐妹,他們的榜樣讓我感到激勵,藉此特別分享我在參與青宣醫護同工時,共同參與服事的大會醫師-前埔里基督教醫院院長黃蔚醫師。他為人和藹可親,對於護理人員如同親人一樣沒有架子,且與他聊天後才了解他是第一次參加青宣,過去也並未參與過類似的活動,如今看見許多年輕人一同聚集來尋求,他感到相當欣慰。黃醫師國中時,就明白上帝與自己的關係是何等重要,他與同學組成團隊,進到孤兒院服事那裏的孩子;大學時也參與團契事奉,一起讀經禱告,帶著學弟妹查經,委身在神國裡面,這些經歷讓黃醫師從學生時代開始,決定一生奉獻給上帝到如今依舊。當他們要離開我們時,他將一句話送給我:「把醫護工作視為事奉,將基督福音帶入病人心中」,這也是他的努力持守的信念,最後黃醫師給予建議:「將自己一生交在神手中,與神連結,那是不吃虧的。」這句話讓我面對自己在臨床上的無數問題時,無疑是給予一劑強心針。
我再次回應神的呼召(Receive re-calling)
這次大會實在有很多可以分享的,我在當中也有所領受,感謝主。但蘇力颱風突然來襲的關係,我們提早在前一天作差派禮,雖然這次無法完成整個活動,但換個角度想,或許是隱喻神的救贖計畫是急迫的,催促我們快快的去(Go)使人歸主。差派禮中神的靈不斷感動我且鼓勵我,使我能繼續回應呼召跟隨祂。台東基督教醫院創院者譚維義醫師曾說過的承載人生,耶穌派我來我就做,我所做的只是我應該做的。而我的護理呼召,神也同樣紀念,而我也向神回應:「我是莊家豪,我在第12 屆青宣,我願意跟隨宣道的上帝在護理族群中傳永生神的道。」(因篇幅緣故,或許我可以在今年11月2-3日護福退修會再次分享,願有機會再服事祂!謝謝!)
【編按】校園福音團契於2013年7月8-13日舉辦的第12屆青年宣道大會在中原大學盛大展開,主題為「宣道上帝,行動子民」。護福除參與青宣大會醫護同工外,並於7月11-12日的「宣道博覽會」中傳遞護福異象,盼望這次護福的參展能讓與會者願意同心支持護福的各樣事工,帶出神在個人身上美好的計劃,進而化為行動回應神的呼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