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01期-2013年12月


護理是影響我這一生最大的動詞

作者:林明珍 RN,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發佈時間:2013-12-01
        回首來時路,我一直感謝當年選讀了護理,感謝神的帶領、感謝恩師們的啟蒙與教導,使我在學習護理與生涯成長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她的好、以及對我人生的幫助;也能領受南丁格爾所說的「護理的世界不只使我身體更健康、也使我的心靈更強健、使我的人生更多采多姿」。四十年來,我從護理所得到的恩典福氣數算不盡,以下謹摘要敘述幾個階段的重點:
 
進修學習
 
        我在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的知識與技能裝備中,從老師樸實熱忱的身教與言教,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全人健康與關懷照護,畢業後秉持此熱忱服務了12年,在擔任護理長6年後需要充電時,我又回到母校研究所進修,記得在課堂上討論“Nursing iseverything or nothing? ”時,我是完全的贊成與支持“Nursing is everything! ”,護理人員不一定有超強的十八般武藝,但護理生涯蘊含豐富的技巧與內在資源,可形塑出觀察入微、具同理心、富有創意、能傾聽溝通、且臨危不亂的美好特質(Brady, 1999),時常能在面臨困境時,以科學的護理過程來解決問題。在實習期間照護病人時,病人曾問我:「護理不就是做這些,還需要讀研究所嗎?」,一般人看到的是護理的常規與忙碌,並不了解護理是多重角色功能的專業。在榮總實習時,在搭交通車的路途上,坐在旁座的社工師問我:「你們護理很奇怪呢!要做營養衛教、要做心理支持、又要做社工輔導,到處跨越別人的專業,到底你們自己的專業是什麼?」,她說曾經問過一些護理人員,但都沒有給她滿意的答案,想聽聽我這位研究生的說法,我拿出紙筆畫圖解說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所有圍繞病人的醫療團隊都會下班回家睡覺,唯有護理人員24小時三班持續不間斷的照護,並須判斷何時需要知會相關專業,所以,護理是最不可缺少的“統合專業”。研究所的進修,接觸了當時護理界許多的菁英與師資典範,她們對護理的盡心戮力,大大地拓展了我的眼界,更堅定了自己對護理的執著。
 
臨床造就
 
        在臨床工作20年間,曾經歷護理師、護理長、督導和主任等職,隨著角色的轉換職責亦有不同,任職基層護理師期間著重於病人的整體照護、學習視病猶親、透過解說與病人家屬溝通;護理長時強調維持單位服務品質、排班公平適當、常常利用晨間會報、三班交班、護生教學⋯與同仁一起成長;接任護理主任後,更感責任重大,需在護理人力、薪資福利、能力進階⋯等方面提供合理的條件與環境;各階段的護理工作幫助我有不同的成長,言語行為更為謹慎,思緒考量也能由私轉公,儘量顧及整體及大多數人的好處。
 
        臨床實務照顧病人時看盡人生百態,更多思考生命的意義,也更需要支取從神而來源源不絕的動力,除了參與教會服事,也參與護福聚會。在初接主任職務時,為尋求主內榜樣諮詢,護福為我們嘉南高屏各院基督徒主管成立了護理領導小組,定期聚會學習僕式領導,盡力建立透明公平的制度,維持一個善性護理環境,使護理人員能提供病人好的服務。一路走來,感謝護福和姊妹們的陪伴支持與代禱,使工作推展都能夠順利且蒙福。
 
        我很喜歡一篇美國護理雜誌(American Journalof Nursing)2000年護士節刊登的經典文章,談到身為護理人員,我們常常被人問:「為什麼要做護理?」、「怎麼能忍受當一個護理人員?」。在我們的工作中常看到病人流血、潰爛的傷口、小孩受苦哭鬧、為病人把屎把尿、被病人辱罵、失智病人的混亂、照顧許多年老、病重、且毫無進展的病人、且要面對病人死亡⋯等種種困境。記得畢業第一年深夜獨自為剛斷氣的病人穿上壽衣;整夜與醫師為一位肝癌食道靜脈曲張破裂不停吐血的病人奮戰,以食道球加壓灌冰水止血;流淚陪伴受胃癌劇痛煎熬求死的婦人;為進手術室擔心害怕的病人禱告⋯這些皆歷歷在目。“從事護理的日子的確有許多高低起伏,但每一次病人的進步就是我們最好的回饋,那彷彿是一件件的藝術傑作,也是讓我們繼續留在護理崗位的因素,最令人驚訝的是∼我們自己本身也在這歷程當中成熟長大,成為生涯中最大的傑作”(Mallison, 2000)。
 
        記得1993年護士節,我以「護理頌」表達了護理對我的好:正值青澀懵懂的花樣年華,卻在醫院中體會生老病死;曾經惶恐、也曾挫折,是我自己選擇了她;從身體、心理、社會的廣角鏡中,拉拔著自己不得不早熟;也比旁人更多地思想生命的意義與生活的價值,是她造就了我,她,是護理。
 
教學相長
 
        護理研究所畢業後,鄰近學校的護理系正缺師資,擔任主任的學姊邀我加入兼任教職,從此開展傳道、授業、解惑的生涯。每年當我在上新生的「護理導論」課程時,必定會先恭喜學生們選擇了世上最好的科系,接受嚴謹的護理全人教育,會把大家調整成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先作對的人),然後以專業能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再做對的事),當每一位護理人員都能發揮正面影響力時,相信整個護理團隊對改善社會與振興國家會有所助益。
 
        在教學中常介紹「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選擇生命被看見—拍紀錄片的護士」、「加護病房:生死病苦—資深護士的真情紀事」等好書給學生,都是學習典範與激勵思考的好實例,鼓勵學生省思—由書中人物的身上,自己學習到哪些專業的特質;從歷屆學生的報告當中,確實看到不少正向的思考與回響。其中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特別感謝台大農工系張文亮教授,由於他的熱忱與用心,使這本書成為引導我們深入思考「護理與我」的最佳幫助。有學生說:「護理」她不是一個名詞,是一個動詞,一個足以憾動我心,影響我這一生的動詞(護一A,熊宜真)。「護理」翻成台語即所謂的「給你」,意思就是不以自己的利益為先,凡事應以病人的需要為先,並且幫助他(護一A ,魏淑敏) 。看到學生點點滴滴記錄對護理的正向感受,更加激勵了自己教學的熱忱。
 
        在教學忙碌的生活中,很幸運的系上有十多位的基督徒老師,我們成立了教師小組,每週一起查經代禱,彼此支持教學相長。在各科教學中,我對學生說,很希望教導幫助他們成為好護理人員,更希望他們人生幸福,所以常把自己生命經驗中美好的部份分享給他們,其中最好的就是信仰耶穌基督。感謝主,學護理有許多可分享服事的機會。誠如以斯帖記4章14節所說「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用心做護理工作暨認真教學,就是在服事主與為主作見證。
 
家庭蒙福
 
        高中以前,自己原是沒有方向也不積極的學生,自從學習護理、成為基督徒後,開始逐步檢視自己的人生,調整了工作態度,也思考交友擇偶條件,在婚後懷孕的過程,向主祈求胎兒身體健康,也期許要教導培育孩子成為身心靈健全對社會有益的人。對職業婦女而言,沒有比養育敬虔的兒女更重要的任務了。聖經中有幾節經文常提醒我:「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箴言14:1),使我從孩子出生後就投入兒童主日學的服事,一路陪著孩子在主裡成長,感謝教會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弟兄姊妹,成為兒女們學習的榜樣。
 
        孩子身處於複雜的社會環境,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曾面臨試探誘惑,隨時可能走偏,感謝因著護理,每天在醫院運用「護理過程」的五步驟(評估、診斷、計畫、執行、評值)熟能生巧,也能用來及早發現及解決孩子的問題。目前我的三個孩子都已成年,是價值觀念正向清楚且愛主的有為青年。
 
        護理雖然是一條不容易的道路,但在浩瀚生涯中它確實是統整個人與健全自我的有效路徑,因此當女兒高中畢業,想以心理系為聯考第一志願時,經我細細分析後,她改選了護理,多年來也從全人教育紮實的學習中,看到她的成長與蛻變。我相信若能先成為一個對的人,才有可能日後做對的事,我想這是我送給她最有意義的嫁妝吧!
 
專業省思
 
        南丁格爾說:「護理照護的不只是醫院的病人,也包括社會上容易致病的無知、墮落的看法與制度;若未改革,護理工作就像救生員,一直忙著救溺水者,而沒想到為何會落水?所以護理工作也應包括告訴人,如何預防掉入河中。不只被動的去照顧病人,而是主動的去思索所有人的康健之道」。雖然,我一直秉持著正向與樂觀,但近年來,隨著學生的學習態度退步、價值觀漸漸偏差,感覺教學一年比一年吃重與費心,澄清價值觀需要更多的智慧與勇氣。在教導倫理討論墮胎問題時,有感於優生保健法中的小漏洞,造成墮胎率節節上升的滑坡效應;最近在解說「同性婚姻」及「多元成家草案」對社會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時,大部分的學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些學生感覺事不關己、沒有意見,或有學生說自身難保隨它去吧,我說:「雖然年事漸長體力衰退,但心裡仍是火熱啊!為著下一代著想,該堅持的還是要堅持!」,期待新一代的護理人員能站立得穩、順利接棒。
 
        因著教育部每年調查畢業生流向,我常與教過的學生保持連絡,常聽聞臨床工作的辛苦與人員流動甚大,因人力不足常導致延遲下班,每天超過十小時的緊繃勞累,讓護理工作情境更形艱辛。對於願意繼續留任臨床的學生,常給予加油打氣,勉勵其調整眼光目標、尋找學習典範、重思護理理念,最好能認識生命的源頭,必能得到源源不絕的動力。想想當年南丁格爾經歷護理的黑暗時期,卻能靠主得勝,翻轉護理成為天使般的專業。隨著現今科技的發達,要學專業的知識技能並不難,最重要的是服務的態度(批判性思考、溝通合作、關愛、倫理素養、克盡職責、終身學習),這樣的特質需要用心的教育,誠如Ben Torrey所言:「合乎聖經的教育即真正的教育,不僅能建造個人,也能建造整體社會道德的根基。」趙可式老師說:「所有的醫生,最後都會死在別的醫生手上,所有的護士,最後都會死在別的護士手上。」因此護理工作比其他任何行業,都更需要神的同在。
 
        人生的目的在「經驗人生的價值,也幫別人去經驗他人生的價值」,護理是全方位最適合的助人工作,也很能詮釋這句話的精義。工作的意義不再是養家糊口,而是追求一種生活方式;你選擇某種工作,等於是選擇過某種生活方式。南丁格爾曾說「護理不只是一種技術,而是生命,你所做的是你所是的」,只要肯用心,每一位護理人員都是專業的見證人,也都是在服務社會、造福人群。感謝主!回顧護理生涯,它不只是我的工作職業、也不僅是旁人認識我的身份名稱,而是連結於生活應用,在臨床、教學、家庭、親友中,貫穿全程豐富了我的人生,使我從護理得到滿滿的祝福;我不敢誇口使護理得福,只能說在盡心擺上時,能體會人生的意義,並享受在其中,若將此種種領受總結為一句話,那就是~ 護理是影響我這一生最大的動詞。
 
參考文獻
 
林明珍(1993)‧ 護理頌‧護理新象,3(9),440。
張文亮(1999)‧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台北:校園書房。
Brady, J. C. (1999). From nurse to novelist. AmericanJournal of Nursing, 99(1), 60-62.
Mallison, M. B. (2000). How can you bear to be a nurse?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100(10), 39.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