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00期-2013年9月


稱謂與角色扮演的關係

作者:李彗菁 RN, 護理教師   發佈時間:2013-09-01
人與人之間的稱謂隱喻著一種關係的存在。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如何稱呼病人何嘗不也是一種學習。在臨床上帶學生實習時,學生總是會問到底該如何稱呼病人比較好?我總是告訴學生,遇到剛認識的病人,可以先生、小姐稱呼後,再詢問對方(病人)喜歡甚麼樣的稱謂。如:大哥,大姐,阿姨等等。但有些資深的護理師會直接教導學生依據對方的職業或年紀,選擇合宜的稱謂,以利快速拉攏跟病人之間的關係。這樣的事情或許沒有對錯,但稱呼的背後所代表的關係卻是值得探索和深思。
 
去年底,我住進了學校的附屬醫院就醫。在連番的護理系教授群和護理部長官探視後。全病房的護理師大概都知道了我是護理系的老師。一位護理師進來,親切的稱呼我一聲「老師你好!」後開始找血管,注射點滴。接著我就看著她的雙手不受控制地不斷抖動直到靜脈留置針放置好為止。而我只能很尷尬的看著她,告訴她:「你很緊張喔!沒事的,如果沒打上我們再想辦法就好!」我想長官的探視和「老師」這個名稱或許給了她不少壓力,也同時提醒了我,需要安撫一下這位護理師。心裡想著,我不曾當過她的老師,她可以不用稱呼我老師的啊!再想,老師雖是我的職業角色之一,但我現在沒有在上班啊,我已經休病假躺在病床上了。下午五點鐘,小夜班護理師來了,她開開心心的進了病房門,說道:「姊姊你好,我是今天負責照顧你的小夜班護理師⋯⋯」。突然間,我的心情因著「姊姊」這個稱呼,變輕鬆了。記得在英國安寧病房上班時,病人名字的旁邊都會標註著病人所喜歡的暱稱,如Nick、Lee、Betty等,以利在照顧新病人的第一時間,都能夠有一個親切熟悉的開始。
 
稱謂是一種角色與關係的象徵。如同我們所知的上帝有許多不同的稱謂,以象徵祂的全能與愛,如天父,上帝,主,神等。當上帝第一次向摩西顯現時,神說:「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出埃及記3:6)那時的摩西所認識的上帝,是根基於歷史與他人的經驗。進而,當摩西在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入曠野後,摩西對神說:「求祢將祢的道指示我,使我可以認識祢。」(出33:13)。神知道摩西不斷渴望更加認識神,神賜給他十誡並讓他教導以色列人一起製作會幕、約櫃⋯與神重新立約。正如神對摩西所說的「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作他們的神」(出29:45)。神親自用雲柱與火柱引領以色列人,成了摩西和以色列人的神,而非只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稱謂的改變,或許代表著關係的轉變。但稱謂卻始終只是一種表象,需要有實質的關係與認識去滋養與維持。一開始我對於那位稱呼我「姊姊」的護理人員,有一些的期待,似乎覺得她應該可以更理解病人(我)的心情吧!然而我錯了,親暱的稱呼似乎也淪落為只是一項技術,每天三班輪替的護理人員進來,最常的問候就是:「我來幫你量個血壓。有沒有哪裡不舒服?」而他們對我的認識也止步於此。以此反思我自己和神的關係,不也常落入這樣的“技術層面”。當遭遇患難時,就宣告祂是守約施慈愛的神,當生病時,則宣告祂是耶和華拉法的神(Jehovah-Rapha)。曾幾何時,我已經忘記了與神相交(fellowship)是何等重要的事。摩西人生的下半場,出現了裂痕。他未遵行神的指示,反而慣行舊例,在米利巴擊打磐石出水,因而傷了上帝的心。雖然許多神學家對這段經文有許多的詮釋,但這卻讓我想到摩西和上帝的關係,是否也跟我一樣,落入了制式化的技術層面,活在框架中,而忘了不論與人或與神的關係都是需要擁有一種不斷開放的態度去認識與成長。
 
過去,我常常告訴學生要靜下來,聽聽病人訴說他們的感受,才能真正的與病人建立關係。然而在神面前,我卻忽略了「與神相交」乃是跟神建立關係的要件之一。慕安德烈在「守晨更」一文中提到「一天生活成功與否,完全取決於早晨能否花時間單獨與神相交,至於默想、禱告與讀經尚屬次要」。神是有位格的神,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祂是願意讓我們認識的神。在忙碌的臨床與教學工作中,願我們能彼此提醒,更多的學習與「人」與「神」相交。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