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07期-2015年6月


喜樂迎接挑戰,經歷主恩典— 訪陳清惠教授

作者:陳淑雅 RN, 東基準專科護理師 黃培琳 RN, 退休護理師   發佈時間:2015-06-01
2015年春筆者拜訪陳清惠教授(以下簡稱陳教授),我們有一個溫馨的午餐約會,餐敘中她娓娓道來信主30多年對上帝堅定的信仰,不論環境如何,透過神的信實和慈愛,總讓她領會—用信心仰望神必能突破一切挑戰,使她在困境中重新得力,不覺得走護理專業是一條辛苦路。筆者將訪談內容簡短分享如下。
 
加入護福,將專業與信仰結合
 
聖經記載:「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保羅提出重要的真理:上帝能使一切無論好壞、甘苦、順逆、得失的事互相產生對人正向的影響。陳教授表示20多年來參與護福,上帝牽著她的手和基督徒姐妹一起籌畫事工,看見護福每位成員有不同特質、各式各樣才華,彼此從青澀到熟悉,共同在護福的大家庭,建造一個屬於基督徒護理人員的屬靈園地。
還記憶猶新,陳教授在美國攻讀博士,回國服務前一位教會朋友介紹她加入「護福團契」一同與上帝做工,回到台灣與校園同工接觸,間接認識當時護福團契的全職傳道申雅芬姐妹,繼而展開護理的福音聖工。護福成立於民國71年,攜手歷經推動靈性護理、領導小組、翻譯專屬的查經材料、拓植南部辦公室等事工,陳教授謙和的說:幸運能夠參與,是神拉著她的手,與許多姐妹一起集思廣益,讓神國福音落實在需要的護理人員身上。
上帝使用有各式各樣裝備的肢體,甘心奉獻心力和學識給護福,神讓她效法前輩不追求屬世的名聲,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推動結合「護理專業」與「基督信仰」的理念。在護福團契神讓陳教授看見尊重生命、彼此接納、代禱扶持、學生福音、文字事工與國際接軌之重要性,以致願意持守。
 
凡事交託,踏上恩典之路
 
聖經記載:「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1:2-4),強調行為和信心兩者在基督信仰上同樣重要。邁入中壯年,曾走過升等教授的漫漫長路,實在是不容易的事。陳教授向著標竿直奔,她下過苦工夫,亦如一般人一樣,常會問怎麼辦?心裡忐忑!最後因為有基督信仰而安然度過,她回想起還多少有些後悔,當時將事情看得太嚴重,真不該花時間白緊張,原來上帝早已經賜下充充足足的恩典。
「因材施教」的理念是孔子讓所有教育工作者奉為圭臬的教育方式。陳教授在醫學院教育大學生、指導護理相關的碩士和博士班研究生,發現含括各種程度的學生,她引航學生進入浩瀚學海的深淺,還必須考量各人的資質和能力,及其做學問或求文憑的期待。
陳教授指出台灣現今著重與國際接軌,學生具備中、高級英文能力的重要性,研究生閱讀外語文獻在所難免,而英文期刊佔55%強,她鼓勵有心投入做學問的人應當針對英文閱讀、寫作、聽、說等方面多下功夫,才能游刃有餘的徜徉在學術洪流。況且護理是一門科學,有諸多教科書、指定參考書籍、各家學理、實證資料、網路資料庫,如此龐大著重邏輯思考的學門,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夠撐得過來的。她是林林總總艱辛的過來人,明白主恩總不讓人白白受苦。
陳教授從信仰的角度認為,壓在人類的苦難,看似一番折騰,憂患中讓人幾乎失掉信心,卻依舊心存盼望,要相信上帝早以度量過才允許臨到我們身上。以上述做學問過程的艱辛為例,人的信心經歷了考驗就產生忍耐,如聖經所描述忍耐才能達到十全十美。上帝應許賜給人的豐富,就等我們培養出能力與合宜的心志來領受。
陳教授曾經看見許多學生力爭上游,為了追求夢想不惜把家人暫時撇於一旁,全心全力在搜集資料、分析數據、挑燈夜戰寫報告、升等考試。陳教授提醒,若把取得文憑排在人生次序的首要,看得超過親情,可能導致健康、家庭關係和價值觀的損害。該如何合理分配個人時間、體力和財務,進而兼顧周圍親友所在乎的也是相當重要之事。
 
期待看見友善職場,讓新世代順利留任
 
近年「護理人員短缺」普遍存在國內各級醫院中,護理管理者面對此現象,研擬並採行各種因應策略,讓優秀護理人員繼續留在臨床從事護理工作。陳教授依據在大學部授課和將學生送上職場的經驗,她認為營造友善職場,是讓新世代護理人員能順利留任的關鍵。雖然,影響留任因素包括個人屬性、生涯規畫、工作複雜度高低、組織因素等,而友善職場讓年輕護理人員領會護理專業中的批判性思考,不淪為依醫囑做事的機器人。藉由專業核心教育與活潑的思考,促使護理人員能夠在醫療照護團隊中發言,心聲獲得管理者重視,方能提高工作忠誠度,進而改善留任意願。
陳教授發自肺腑之言,新生代護理人員2年以上的留任比率不高,並非他們能力不好,亦非單純像草莓脆弱,仔細想想新世代成長背景不像傳統,他們在柔和、不傷志氣中長大,由鼓勵和讚美的話語伴隨成長。過去職場紀律是靠嚴苛的學姐(長)、學妹(弟)制來傳承,少不了叫罵責備,社會新鮮人得花好長一段時間的適應才能溶入工作氛圍,這卻不是新世代所知曉的人際模式,該叫他們如何調適呢?
醫藥科技不斷進步,職場文化也在改變,營造友善職場,有待護理主管和高層級政策製訂者一齊努力。否則,護理人員到不快樂的環境去工作,只受傷不快樂,甚至人格扭曲,同事關愛也無法挽回他們的自信心,家人和師長沒辦法幫助,換得的是護理人員不斷離職,最後病人也無法獲得最佳的照護品質,醫院卻一直耗費更多的經營成本。
陳教授以疼惜後輩的心說,護理人員需要時時反省自己,是否熱愛這份照顧人的志業,審慎看重從天父來的神聖呼召,在等待未來友善職場出現前,凡事有信心、盼望、有愛心,用謙卑態度投入護理工作及培養個人專業素養,進而塑造個人專業形象。
 
表明基督信仰,在辦公室成立小組
 
台南的樸實人文環境如同氣候溫暖怡人,陳教授來到成功大學護理系擔任教職後,愛上這塊鄉土。她培育大學生和研究所的護理人員,並在課堂上表明自己是基督徒,希望天天活著為主作見證。她的工作獲得家人肯定,有固定教會生活,心有餘力還把妹妹接來南部就近照顧,移居到到南部讓她極有安定感。
辦公室成立查經和禱告的祭壇將近二年,陳教授利用每周四中午,邀請基督徒和慕道友一同來認識神,從聖經中明白上帝對人的旨意,陳教授表示她珍惜自己可以吃神的靈糧,還能餵養他人的需要,從神而來的話語不虛假且帶有能力。她與林靜蘭老師和醫院熟識同工常常一起禱告,為系上學務、為學生功課、也為陪伴病人渡過生、老、病、死的護理人員等的需要禱告,而上帝總是讓她看見奇妙的作為。
感謝主,護理系共有近6位的基督徒老師,大家各有不同的教會信仰背景,常在不同的場合中相亙提醒要禱告,大家同領受一個聖靈的感動,加油打氣就更有功效了。
 
從學術主流退場,預約下一站更多服事主
 
國內、外護理學界重視培養能在醫院工作的護理人員,以及訓練客觀推理、思考評論的研究學者,上述範疇陳教授都擔任其中的導師角色。倚靠偉大的主恩,讓她有信心的說出,學術主流中她已經繳出精采的成績單,於護理學界所累積的可觀資源、人脈、歷練,讓她駕輕就熟的教授每一門課程。
陳教授雀躍迎接即將於2015年6月退休日子的來臨!禱告尋求中,上帝擴張服事境界帶領她前往長榮大學。褪下國立大學教授的光環,轉往擔任私立大學的通識課程老師,陳教授心中準備擁抱另一群不同學習智能的莘莘學子,雖然看似從顯赫學術主流,轉任有營養學分之稱的生活教育課程,但陳教授早有從神而來的感動,在大、小事上都要忠心,她會熱情的展現基督徒師長的胸襟,不會輕看、也不輕鬆等閒視之。
孔子在論語衛靈公篇提出「有教無類」,堪稱為人師表的最高境界。在現行教育制度下可能無法獲肯定的學生,老師更需要耐心和智慧,且加倍付出。上帝讓陳教授有關心弱小的心志,日後要善用恩賜與學經歷,在講台上大方有膽識的傳講福音。陳教授的閱歷如此特別,感恩上帝之手巧妙的安排連結,讓她在每一站都看見神的美好旨意,單單以信心、順服來等候神,期許日後更做好每一件神所交付的事工。
【後記】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簡稱護福)於2015年3月28日召開會員大會,陳清惠教授回應神的呼召,及眾望所歸票選支持下,榮任護福第四屆理事長,願神親自膏抹她,以迎接更美的事奉,透過她祝福護理界眾弟兄姐妹,更讓「護福」持續成為祝福護理人員的管道!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