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07期-2015年6月


默觀與飛翔

作者:曹力中 士林錫安堂牧師   發佈時間:2015-06-01
等候神與默觀
 
就靈性護理而言,很重要的就是護理人員要能看入病人的內心,甚至超越表面上的感情、情緒、心思、想法等,而能更進一步覺察他沒表現出來,說不定自己也說不上來的,猶如我們生命中的至聖所一般,心靈的更深處。
要能如此,我們應該對自己心靈深處的至聖所,也有更豐富的認識。而那是神居住的所在,我們若能操練內在的生命,對基督的內住有更深切的體認,我們將更有上頭來的智慧,以及從神來的能力,來服事我們的病人。大衛說:「你在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詩篇51:6)
無論從聖經,或是從我18歲認識主以來的經驗,這內在生命最優先的操練,應該從等候神開始。先知說:「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40:31)
這是聖經最有名的經文之一,這裡的等候神不只是等著神來臨到我們或幫助我們,也包括了神已經在這裡,我們在祂面前侍立、與祂同在、親近祂、注視著祂。天主教說的默觀、靜觀(contemplation)與此類似。Contemplation這個字有沉思默想之意,也有注目凝視之意。定睛看神、注視神,一直是古今許多聖徒所強調的經歷;而且不是奧秘派的專用語,比方約伯結束試煉時,以「如今親眼看見」來描述他的經歷。
大衛用這樣的話來敘述他跟世人之別:「至於我,我必在義中得見你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看你的形像,就心滿意足了。」(詩17:15)保羅說今天我們就可以「敞著臉看見祂的榮光。」(林後3:18)這裡用的字有時被解為注目凝視。司布真應該不算太奧秘派的,他說:「我看著神,神也看著我,我們倆永遠合而為一。」
所以我喜歡天主教用「默觀」來講到等候神。我們常活得太匆忙複雜了,不夠花時間安靜到更清楚意識到神同在,而能留在其中,注視祂。
 
操練默觀
 
或許我們可以像一位教宗那樣來學習。有一天他的秘書和幾位樞機主教有要事,卻到處找不到他;後來在梵諦崗一個小教堂看見教宗獨自一人在那兒,就問他:「您在這裡做什麼?」教宗笑一笑說:「沒做什麼,我只是對神說:主,你在這裡,我也在這裡。」
也許我們的禱告太多話語了。本仁約翰說:「當你禱告時,寧可帶著一顆沒有話語的心,勝過帶著一些沒有心在其中的話語。」哈列斯比在道聲出版的《禱告》一書中說:「禱告是我們內心的表現和態度,是我們的心靈對於上帝的作為一種肯定的態度,上帝在天上即刻認為這種態度就是禱告,是對祂的心所發出的祈求。禱告用不用話語,對於上帝並無分別,只對於我們有分別。」楊腓力在他《禱告》一書(校園出版)裡說:「會不會禱告裡最不重要的部分,就是我們的話語?」
有一期的《校園》雜誌刊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有個神學院安排特會,講員要求大家不能帶電腦、手機、書(除了聖經)等;一天兩堂聚會,講員多半都在帶領大家安靜,並規定聚會以外時間不能交談。與會學生第一天都覺得非常難捱,第二天漸入佳境,到後來捨不得離開。但那應該是平常生活的操練,這些神學生若能從那以後,持之以恆地經常這樣操練,你可以想見他們將來的服事要帶來多麼深厚的祝福。我們自己深深扎根在主裡面,就能從深處汲引出屬天的泉水,供應口渴的人,我想護理人員也是如此。
儘量每天分出一點時間來安靜,可以在其中讀一點聖經或唱詩歌或出聲禱告,但就是要真實花時間安靜。建議你預備紙筆,這樣一旦你在安靜時忽然想到什麼事,不用停下你安靜的操練,只要用幾句簡要的話寫下來,避免忘記,就可以了。
 
鷹式聖徒
 
先知以鷹為喻教導我們等候神,好重新得力。有些人認為基督徒可被稱為「鷹式聖徒」,我也很贊同,聖經多次以鷹來比擬祂所救贖的百姓、祂的兒女。鷹是奇特的鳥,神造牠們似乎正是來說出屬天是怎麼一回事。
鷹飛在高空,不像雞走在地面上,低著頭找食物,偶然得著一隻蟲子就高興地叫(屬地基督徒也是);但鷹飛在高空,牠們的食物是君王的食物。鷹遇風暴不驚慌躁動,反而更加安靜,終能凌駕暴風雨之上。你在高處會將一些事看小了,也會看得遠,就不會太在意眼前的起落,而能更平靜安穩。英國桂冠詩人吉百齡說,要一視同仁地對待成功失敗那二個騙子!
鷹知道如何順氣流,而非倚靠翅膀大力搧展。有科學家觀察到一隻鷹,飛200哩未曾搧翅!科學家又說,你看牠們氣定神閒地翱翔天際,其實牠們專注於調整羽毛的角度。我想飛機的襟翼、副翼是跟鷹學的。我們在內心的隱密處,也是這樣操練與神同在;不是使力地拍翅膀,而是留心內在的意念與感覺,要迎上聖靈微風的運行,從而不費力地飛翔於高空。
如果你問我,如何調整羽毛角度,如何操練我們的意念與感覺來迎向聖靈呢?我不知道也不太願意說得太細膩。靈修大師Thomas Merton在他寫的《New Seeds of Contemplation》一書中說,默觀是不能教導的,只能給予一些提示、建議、指引、符號。太明確的教導與概念,有可能限制了默觀完整的經驗。
當然有一些前輩的見證能幫助我們,像勞倫斯弟兄寫的《與神同在》一書(福音書房出版),那些簡單的話三百多年來幫助了無數渴慕神的人。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真實去做。奧古斯丁說:「當我尋找神時,我發現神在我的裡面;當我往我裡面尋找神時,我發現神在我裡面的更裡面。」
Thomas Merton本人獻身時,原想加入聖芳濟會,因為他覺得他的導師所建議的Trappists太安靜了,他受不了。後來因著聖芳濟會不接受他只好進了Trappists;可是到他要成為正式修士前夕,開始覺得Trappists的生活對他而言是否太多活動了,他應該有更多的獨處與默觀!真正的操練才會領我們登堂入室。
 
默觀與飛翔
 
默觀的生活後來使Thomas Merton多多參與在一些社會關懷上,華神周學信老師稱那是「行動世界中的默觀」。我並不認為默觀的生活必須使每個人都走向這個方向,但確實會使我們更多經歷基督復活的大能,使我們如同得了鷹的翅膀,能自由飛翔於屬天境界。鷹並不是在休息時重新得力,而是在飛翔時;正常的基督徒生活是在工作、服事時就能重新得力。我想這是我們都可以有的「行動世界中的默觀」。
醫護的工作是多麼繁重又有壓力啊!我們多麼需要操練默觀、等候神,並經歷重新得力,而得以飛翔於屬天高原啊!願聖奧古斯丁的祈禱成為你我經常的經歷:「主啊!當我的心靈被你觸動,默想你說不盡的恩慈,我肉體的重擔就減輕,思想的困擾就停止,短暫屬世的壓力也更輕省。我的心靈要有翅膀,無厭倦地向上飛翔,直達你恩惠的寶座。」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