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確定、充滿複雜與變化的時代中,領導的品質將越來越重要(Shirey, 2006b)。Mills(2005)在其談論『領導』的書上提到,在人類的生活中沒有幾件事比得上領導更重要,有效的領導幫我們脫離泥沼,使組織成功、或達到組織的宗旨,缺乏領導將會導致遺失方向。好的領導者可以使差的計畫最後成功;反之,差的領導者將摧毀最佳的計畫。對照此一說法,Yukl(2006)綜合1989年起至新版的組織領導學中,將領導定義為「不論學者或臨床實務者如何歧異來說明,但他們一致認為領導型態是一種會對組織有效性產生極重要影響的真實現象」,而在所有的領導統御的學說中,通常會針對「領導者」與「管理者」作一界訂。Northouse(2003)分析差異在於管理傳統的將規劃、組織、人員管理和控制當為主要管理活動的核心,反之領導者強調的是整個過程的影響性,因此管理者重視的是有條不紊與穩定,而領導者則關心怎樣帶團體調整及有建設性的改變。現今醫療環境面對健保給付及標準要求的壓力、醫院評鑑制度持續品質的要求、顧客滿意的挑戰、醫療技術的革新與人力資源條件的不同等急遽變化,穩定與秩序已不足以因應,身為醫療組織的管理者更需站在承擔未來發展關鍵點上,做一個帶領群體迎向改變的優秀領導者。
Yukl(2006)在管理理論中對於領導的描述,有兩個部分:一為領導者具備的屬性,所談為領導者與所屬員工透過其個人特質領導的影響;二為領導過程,所談為領導者與所屬員工其雙方互動的影響;同時,多數領導理論的研究中有關探討依變項之領導行為,發現受到領導者屬性與領導成功要件之獨立變項,及所被賦予的權力的影響、情境變數和其他介入措施交互作用的影響。由此可知,在多變的環境中,不管領導者用的是何種領導型態,其個人特質與領導成功要件皆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好的領導者可以決定組織的良窳,但現任的管理者並非人人皆是天生的領導者,若能透過成功領導要件的學習將更能在多變的潮流中以有效率領導行為建立正向的工作環境。美國急症護理學會(AACN: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ritical Care Nurses)2001年提出創造健康的環境, 包含安全(safe)、癒合(healing)、人性化(humane)、與尊重病人、家人與護理人員(respectful to patients, patients’ families, andnurses),真誠領導成為六個標準之一(技巧性溝通、真實合作、有效決策、適當的人員分派、有意義的確認、與真誠的領導)(Shirey, 2006a)。George於2003所談的真誠領導(Authentic leadership)建議領導者在靈性上的修養,對領導者屬性具有根本性的指引,是現今被重視的領導哲學,為近期成功領導要件的論述(Boje, 2003)。身為主的兒女,我們每天要用心靈和誠實來回應主豐富的供應,因為約翰福音4章24節裡說「神是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便點明了「真誠」之重要。
真誠領導是什麼?
Cooper、Scandura與Schriesheim(2005) 認為最近「真誠領導」是因為學者希望在這個倫理淪喪、社會衝擊的現今環境中,建構藉以強調「正向」領導而被凸顯,探討目前能創造未來持續價值的重要秘徑,在動態的醫療照護環境中日漸被全美護理界所重視,是醫療工作環境中的基石,能夠契合現有各種所必須面對的狀況(Shirey, 2006a)。依照韋伯字典的解釋,真誠(authenticity)指的是誠懇、不偽善的,代表確定、存在與真實的本質(Webster’s Dictionary)。依Shirey(2006a)查究真誠領導的革新源自於西元2000年,最初來自於工商管理界與正向組織心理學說,強調領導者與跟隨者的良善與正向的人性,如信賴、希望、樂觀與有恢復力的,融會在高度文明的組織型態內,而展現自我認知與自我調整的正向行為。同時對於領導者而言,此特質將能夠激發跟隨者向著更高目標前進的自我興趣,使得工作同仁與病人皆有好的滿意度,就好比轉換型領導型態中所言,能夠創造持續的組織價值,與負向的領導型態針對命令與控制所造成組織遲滯甚或死亡不同。其實早在聖經中便記載耶穌用憐憫體恤對著一群痛苦無依的跟隨者,正如同馬太福音在14章14至21節中描述,祂以五餅二魚供給五千人吃飽還有剩餘,其中耶穌親自帶領群眾在困乏的野地裡,熱情祝謝神給的豐沛後,便擘餅、遞給門徒,同時也傳送著信心,終有十二籃有餘的食物代表額外的恩典同在,實際透過同甘共苦的行為而成為我們真誠領導的典範。真誠領導者自我認知所處環境的困苦,學習仰望神而不靠自己的力量,按設定的目標、意義與價值,領著伙伴以身作則經歷不同形式的考驗,朝向領導的終身成長而前進。George(2003)定義真誠領導:是能智慧的藉由領導去服務他人,有興趣在不同於他人用自己的權力、金錢、聲望的方式,以人內在真心、熱情和憐憫的特質來引導與賦能人們。正好在廿一世紀初呼應耶穌的作為,他提出所需具備的五個特質:「目標」、「價值」、「真心」、「關係」、「自律」,此五個面向不是階段性,而是在生活經驗中持續混合的實踐出,真誠領導者的特質與聖經的啟示的整體概念圖(如圖一,延伸自Shirey, 2006b於George, 2003之“The Authentic leader’s Characteristics”Authentic Leadership, p36)正傳達此一概念,這也是聖經中詮釋耶穌祂的一生。Shirey( 2006a)認為護理界管理者需能在「此時此刻」、透過「內在自我」省察的方式來劍及履及、逐步成就自己真誠領導的特質,以適時面對複雜的現今環境。
.JPG)
實踐真誠領導的五個特質
因此我們依George(2003)對真誠領導的詮釋,一一將五個特質與實踐方法,介紹如下:
一、瞭解自己的「目的」,以「熱情」回應
首先,當一個領導者,你必須先自問,要以何種方式領導?否則容易以獨裁的方式淹沒在世俗所認為的地位、財富之下而迷失方向,歷代志下1章11至12節「神對所羅門說:我已立你作我民的王。你既有這心意,並不求資財、豐富、尊榮,也不求滅絕那恨你之人的性命,又不求大壽數,只求智慧聰明好判斷我的民;我必賜你智慧聰明,也必賜你資財、豐富、尊榮⋯。」是的,如何發現自己的目的?由神給予的智慧來判斷,即使身為組織的領導者,亦要以自我瞭解、自己的熱情與潛在的動機為首務,尋求如何在現有的環境下,以最合宜方式結合自己與組織的目的(George, 2003)。而目標的設定非難事,但要始終如一的維持你對所設目的之熱情則非易事,動力乃在於你能從工作中獲取真正的內在價值,進而能夠驅動自己的能力去成就最大的效益,路加福音19章2節說到撒該稅吏長因為要尋見耶穌,不顧身份爬樹、站在高處等候福音的來臨,在如此變動異常的環境中,我們要學習撒該的精神,不擔心得或不得,只知道向著好的目的熱情的回應,等候腓立比書3章14節中「向著標竿直跑,要得 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而真理的道路、神的旨意便是我們至始至終的目的,使我們在世俗受託付所管理的組織因著我們與神同在而蒙福。
二、透過「行為」,實踐穩固「價值」
要定義自己的價值與特質何在?堂而皇之,美其名的價值觀若無法經得起生命的錘鍊與實踐終將落入虛名,並非真正的價值。在雅各書1章10至11節「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因為他必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樣。太陽出來、熱風颳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因此,真正去經歷因自我價值所引致的衝突與困難,續而妥協或調整,需要內在省視個人的信念與學習、加上與他人互動的影響,透過終身之經歷而得致,最後則要被個人所持守的道德所環繞,否則終將導致沒有「是」與「非」的判斷,隨波逐流。雅各1:8「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價值理念穩固堅定的領導人,知道自己真正的方向,具備判斷是非的洞察力,因此統合自己基本價值是真誠領導者非常重要的部分(George, 2003),且不只是不說謊,更要將所有的事實說出,即使會令人痛苦;正如同有人只挑正向的結果呈現而省卻醜惡的部分,掩蓋的事實終將使得自己被矇騙或不被信任,如此將如何要求他人的跟隨?撒母耳記下12章描述大衛王因一時軟弱而犯了錯,被主懲罰,他只能禁食禱告求主憐憫赦免,隨後神追討他的罪,他接受並未抗拒,仍回轉向神指示的道路繼續前行;真誠領導者亦需要鼓勵自己與屬下有勇氣去面對與統整整個局勢。雅各1:12便告訴我們「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堅守在主的道上奔跑,便無懼迎面來的挑戰,因為美景總在那滿片荊棘的後面。
三、以「真心」引領,培養「體恤」
過去的商業管理總是想著如何善用員工的體力與資源,很少想到關心員工內心的部分,21世紀有組織的大公司都在想如何透過目標的認同而使得員工衷心付出,願意為組織多盡心盡力,進而成為公司的優勢所在(George, 2003)。體恤分為兩方面,一是對個人成長的環境不同,人格特質也不盡相同的瞭解;二是如何面對部屬所犯的錯。路加福音22章39至44節提到耶穌被釘十字架前的惶恐,希伯來書4章15節談到即使連耶穌都受試探,深知為人的軟弱,因此除了耶穌,我們都是軟弱、曾犯過錯的人,無法憑可能有所偏差、受了誘惑的己見,定他人的罪。約翰福音8章1至11節講到法利賽人故意陷耶穌於兩難,而卻被耶穌以智慧化解,不定婦人的罪,讓一個個血氣方剛的群眾「知罪而不定罪」而離去,更叫行淫婦人明白自己的罪、認罪悔改,其中耶穌彎下身腰,所顯現的真心體恤,實為我們所敬佩。彌迦書6章8節「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 神同行。」所說,讓我們知道體恤的同時,仍須存有恩惠與公義,方可化解彼此或他人的衝突。雖然我們有太多的瑣事佔據我們的生活,但發展真心仍可透由瞭解同仁們的生命故事、參與社會服務等貼近真實人生的方法來建立,因為我們經由感受他人的難處,誠實自我面對與接近自己內心深處,然後知悉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哪些優點和缺點?使我們可以設身處地、謙卑的去體恤每個人在世上的情境與常常軟弱的行為,使自己真正成為可信靠與值得追隨的人。
四、建立彼此「連結」的「人際關係」
建立親密與永久關係的能力將會是成功領導者的標誌,聖經上提到相生相契的關係;耶穌在最後晚餐的擘餅、喝葡萄汁表示為眾人捨了身體和流血的立約,信徒有彼得願同耶穌下監與受死、捨棄所有錢財的婦人為耶穌獻上最昂貴的香膏、忍著芒刺的保羅最後因傳揚真理而死,在在顯明領導者與所屬的關係,應該是休戚與共、同舟共濟。以往的領導者通常想的是「策略、組織架構與過程」,因而僅對工作授權多加關心,而疏遠了做事的個人,若在21世紀的領導者仍熱衷於此,只問成效而不關心部屬、獨來獨往終將注定失敗(George, 2003)。組織的運作的效率以及組織、員工與其工作之間的互動是否良好,是維持組織整體運作與創造業績的重要因素(李、李、沈,2000)。要今日的員工付出自己的心力,需要更多的人際關係彼此連結,而將會以長久有形與無形的獎勵回饋,羅馬書8章28節「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與部屬、團隊、外界建立開放與深厚互信的基礎,不但我們的領導得以推展,組織亦能因大家的同心協力而團結向前,對任何可能的阻礙將無攻不克的,尤其當壓力越巨大時,彼此的關係亦將更加連結,因為患難中見真情,彼此濡沫相親的革命情感源遠流長。
五、前後「一致」、展現高度「自律」
領導者多是積極競爭型,被成功慾望所驅使,對成功有高度的挑戰並非壞事,但需要目標明確、信念堅定,在嚴酷市場中永保競爭力;但領導者的言行舉止通常也是被放在顯微鏡下放大檢驗的,因此以身作則是真誠領導必要的特質之一,沒有自律將不會被屬下所尊重,因為會和他自己所要求的好價值相互抵觸(George, 2003)。雅各書1章25節「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堅守律法,就能言行一致,而使行出來的事備受祝福。自律包含行為一致、必須保持冷靜、及學會控制會影響自己專業判斷的壓力,讓屬下可以預測上級長官的想法使工作更有效率。領導者是可以允許犯錯,一旦我們有所缺失,要清楚自己所錯為何,才能及時修正而不致造成更大的問題,以免假象侵蝕根基。約翰福音8章31至32節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每一件自律的行為將會呈現真誠領導者自己的價值信念,因此唯有向著真道,才能無限揮灑,獲得真正的自由。而規律的飲食、運動及生活方式有助於促進自律,創世記2章2節「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主照著規律要萬物有其作息,運行才得無礙,我們亦當如此。
結 論
真誠領導與其他領導學理論的差異,Cooper、Scandura與Schriesheim( 2005)指出所謂轉換型領導和魅力領導、轉換型領導、僕人式領導與真誠領導全是強調「根本建造(root construct)」。而Bass在1985所主張的交易型與轉換型領導(Transactio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一直是目前研究領導型態的重要理論,意指領導者互有交易與轉換的行為特質,端看兩者之均衡狀況而導致外顯行為型態有所差異。交易型領導較為權謀與政治,但制度、獎賞明確,屬下可獲得領導者的承諾與讚賞,抑或被負向的回應所糾正;反之,轉換型領導包含吸引人的非凡影響力、激勵人心、智慧的激發與個別化的考量等,具有「真誠領導」的倫理特質(Bass &Steidlmeier, 1998)。另講求領導或管理技巧之外,在領導的靈性層面,Bass與Steidlmeier(1998)進一步提出真誠的轉換型領導提供「自我」道德的合理性與實際的概念,指出「自我」與朋友、家人、社區的福祉相連結,此部分將超越個人在團體裡廣泛概念下所應盡的義務之外,更與社會與文化信念相關。因此,強烈具有此特質的領導者將促進真實、忠誠與公正,至終於公平正義與人權的價值,箴言4章23節「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更告訴我們,真誠的從「心」出發,用熱情回應自設的「目標」、透過行為實踐「價值」、以「真心」體恤、連結彼此「關係」、始終如一的展現「自律」,將會有長久穩固的成效。
泰瑞莎修女是個實踐真誠的領導者,她以「發現街頭的窮困,以真心來對待窮人中最貧窮者」設立垂死之家,她以她的目標、清楚的價值信念、與充滿真心的憐憫,與以身作則的自律和人們建立親密的關係。她是個全方為的真誠領導者,她實踐了馬太福音25章40節中所說「⋯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其實,真正驅使泰瑞莎修女如此做的便是上帝,她服膺上帝的教誨,她在「The Love of Chris」書中曾說過:「你得盡最大的努力,行在上帝的同在之中,在你遇到的每個人身上見到上帝,並且把早晨的默想帶入整天的生活裡。當你行走在街道上,願你散發那種屬於上帝、與上帝同行的大喜樂。為這個緣故,當你走在街道上、在收容所、在工作上,都當用整個心(heart)、整個靈(soul)來禱告。持守耶穌在拿撒勒維持了30年的靜默,祂如今仍然維持這樣的靜默,在天上的大帳幕裡為我們禱告」。
成為真誠的領導者是個歷程而非終點,需要不斷的自我發現、激勵、反思與更新,而影響更多的跟隨者,使組織得以受到支持並鼓勵正向的成長(Shirey, 2006b)。以斯帖記4章14節中,末底改對以斯帖說的話「⋯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也顯明我們之所以當領導者是來自從神來的旨意,更應把握如此的機會,我們所面對任何險難,是能成為神所用器皿的磨練。甚願從今而後,以真誠的領導來改變所在的組織,使團體內的所有成員,因為受了我們的影響,而同樣享受屬天的福份。
參考文獻
李麗傳、李春蘭、沈秋華(2000)護理管理者因應醫院組織在造的策略。國防醫學,30(5);398-403。
Bass, B. M., & Steidlmeier, P. (1998). Ethics, Characterand Authentic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at Center for Leadership Studies at BinghamtonUniversity: http://cls.binghamton.edu/BassSteid.html(2007.09.16 on-line available)
Boje, D. (2003). TRAITS: The Journey from Will to Powerto Will to Serve, at The Leadership Box. 2007年10月28日取自http://cbae.nmsu.edu/~dboje/teaching/338/traits.htm
Cooper, C. D., Scandura, T. A., & Schriesheim, C. A.(2005). Looking forward but learning from ourpast: Potential challenges to developing authenticleadership theory and authentic leaders. The LeadershipQuarterly, 16, 475-493.
George, B. (2003). Authentic leadership: Rediscoveringthe secrets to creating lasting value.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Mills, D. Q., (2005). Leadership: How to Lead, Howto Live (pp. 10). Waltham, MA: MindEdge Press.Northouse, P. G. (2003). Leadership: Theory andPractice (3rd ed., pp. 11). London: Sage
Shirey, M. R. (2006a). Authentic leaders creating healthywork environments for nursing practice. American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15(3), 256−267.
Shirey, M. R. (2006b). The road to authentic leadership.Reflection on nursing leadership.3rd Quarter. 2007年2月9日取自http://www.nursinghonor.org/RNL/3Q_2006/features/feature5.html
Yukl, G. (2006).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 (6th ed., pp.5).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