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07期-2015年6月


傳愛之旅—泰北醫療短宣心得

作者:林洪文 RN, 台東基督教醫院護理師   發佈時間:2015-06-01
2014年的10月5-10日,我參加了台東基督教醫院和海宣(中華海外宣教協會)合作的醫療短宣,地點在清邁泰緬邊界山上的五個少數民部落─Mae Ki(苗族)、Mon Feng(紅拉胡族)、Ban Luang(傣族)、Mae Go和Huae Ho(克倫族)。回想起來,能夠參加這次短宣隊,真的是上帝的恩典,因為一開始就遇到好多困難。先是家人反對,再來是教會50週年時間上的衝突,以及飛機航班影響行程。種種的困難,上帝都一一替我排除了,最後自己一個人在大隊出發後的第二天趕上,讓我更是覺得這一切的安排太妙了。
 
緊張的第一站義診
 
這次我的主責是藥師,管理自己最不熟悉的藥物,義診中配藥、發藥、解釋用藥資訊,真的差點要了我的命。幸好還有另一位護理師的協助,不然我恐怕會先中風倒地。因為真的感覺在MonFeng第一站義診時,我的血壓飆高,緊張的腦袋空白,而且頻頻拿錯藥,一直到後來才冷靜下來,進入狀況。這樣的經歷,也讓我一生難忘。當然,也因為這樣讓我在慌亂中很難去感受病人的需要,也看不見他們的臉龐,手上握著的永遠是藥,嘴裡說出的就是一次幾顆,一天幾次,飯前飯後吃,最後勉強加上一句謝謝或平安。大家都覺得我的泰文怎麼那麼厲害,我好想告訴他如果你兩個小時發上千顆藥,唸上百次同樣的話,你一定比我還厲害。
印象深刻的家訪
 
不過感謝主,唯一我能去接觸到靈魂的時候還有家訪。去到他們簡陋的房子,讓我看見的是從前自己小時候在馬來西亞鄉下的日子。高腳木屋,屋裡沒有華麗的佈置,沒有多樣的家俱,大家都是席地而坐,或者躺在一堆雜物中。廁所在房子外面,所以下雨或晚上如廁真的是會想哭,況且沒有排水設備,就是一個簡單的茅坑,那個味道我到現在還記得。
 
其中一個家訪,是在Ban Luang一個教會老姊妹的家中,長年照顧中風的丈夫,任勞任怨不只扛起家計,還把丈夫照顧的非常好,家裡也一絲不亂,令人非常敬佩。我想這在台灣社會真的非常少見了,特別是現在離婚率又那麼的高,一點苦頭常常就讓一對愛人忘記甜蜜,選擇離開。況且泰國還沒有任何的社福或健保,這對老夫妻真的是讓我們這些自認文明人感到羞愧。
另一個家訪對象是個小兒麻痺的成年人,常年臥床,說是臥床不如說臥地,因為根本沒有看見任何床墊或草蓆,就是躺在木製地板上。兩手還可動作但都因關節退化,感覺正在慢慢僵硬中。雙腳已垂足,因此最多可以自己翻身,其他的動作都很有限。雖然我們教導家人要幫他活動關節,但是可想而知他的將來會是如何。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很樂觀,幫他復健或溝通中都嘻嘻哈哈,家人也很開朗,在病榻旁沒有看見苦悶或憂愁。我想這也是上帝特別的恩待,只希望福音趕快進入這個家庭,讓他們看見神的愛。
 
看見深耕的榜樣
 
這次短宣,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遇到Nan-Tai-Chia牧師。我們服事常常最後都祈求神讓我們看見自己努力的成果,但他不是,他只將這一切交給神,明白自己是撒種的,沒有憂愁,沒有煩惱,就是笑臉迎人,用平常心面對每一件事工。如果你說他隨遇而安,或者不心急那失喪的靈魂,那你就大錯了。因為他不斷的開拓,不斷的擴張自己的境界,甚至看見他跟村裡的百姓互動,是那麼的自然親切。所以我知道,神已經把這些靈魂都交在他手上了。
他懷抱著耶穌所教導的使命,四處傳福音,到偏遠沒有人想去的地方開拓,甚至對子女的教導和生涯規劃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帶領著十二個小娃,就像是耶穌帶領門徒一樣,雖然名義上是教導踢足球,但實際上是門徒訓練,從小將神的話放在他們心裡,培養他們的品格,而且也不忘記學校的課業。此外,他對工廠的成果,那種泰然的心境更是令我敬佩。
現在的年輕人都吃不了苦,一些小挫折就換工作、換服事,或者信心不夠,心裡沒有平安,於是不斷的尋找哪一條路才是上帝應許我走的路。其實,這不全然對,因為神更希望我們深耕,就像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這是耶穌的教導。你不斷的移動來移動去,甚麼時候才能埋入地裡生根發芽呢?這是Nan-Tai-Chia牧師讓我深思的一席話。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