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職場,再一次回到校園。這一天當我換上護士服,站在過去無比熟悉的護理站,開始我碩班進階精神科實習,從護理師轉換為護生的角色,那一刻讓我感到無比的惶恐。雖然工作期間,總是告訴自己,莫忘初衷,但幾年工作下來,我早已忘了當初踏入臨床的生澀,也忘記護生的心情以及護生在病人心裡的定位⋯。此刻,我努力告訴自己:這雖然是醫學中心,但照顧病人對我從來不是難事,不管再困難照顧的患者,在精神科,我們有一樣武器叫「團隊」,因此,沒有什麼好叫人擔憂的。
第一週我與所照顧的個案接觸時,心裡反覆想著,我應該如何與個案平順的建立護病關係,就以前的經驗,我知道,可藉由觀察個案的疾病階段、個性、他的人際互動中來與她建立護病關係,但我只有三週時間,我有預定的護理措施及評值。如果護病關係需花費一週,那怎麼來得及?於是,我加緊步伐,想迅速的進入個案的生活中,藉由陪伴個案一同參與病房各項活動,參與她的生活起居,聽她忽快忽慢的琴聲,而我卻沒想到,這麼迫切要進入她的世界可能會引發她的焦慮,也忘記她正處於雙極症疾病急性期。第二天早上,個案對我說:「妳是來實習的,想必有一定的作業要寫、要交,我自己本身也是老師,我瞭解,我現在可以告訴妳我生病的過程,我是一個住院12次的老病人了,這裡誰來來去去,我都知道,但是,妳要先聽我彈一首琴」。當時我迫切想瞭解個案的生病歷程,於是二話不說的答應她。
幾天下來,我們的互動模式大約形成;我急著瞭解更多,她則要求我停下腳步聽她彈琴。直到第一週實習結束前一天,我因事耽擱未滿足其需求,她便直接拒絕與我會談,我落漠的回到護理站,學姐一語提醒了我—留心病人的操控行為。頓時,我心中像是被一道光擊中般,再次思考自己與病患的狀態,護理應該是要有系統與邏輯的,我不該沒來由地著急著、雜亂無章的拼命「趕進度」要探究個案的內在世界,雖然每一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但她也許還未準備好,尤其處在尚未建立好的護病關係之中,這對個案和我都可能是一種傷害。我禱告:神啊,我的愚昧,祢原知道,謝謝祢搭救我出離淤泥,不叫我陷在其中。
上帝給我的試煉,仍未停止。我的個案是基督徒,她與仍在慕道的我達成一個共識,每次先以蒲公英月刊或詩歌開始會談,我們開始侃侃而談,直談到疾病為她生命帶來的傷痛,她時而願意、時而抗拒,我的護理過程也一度面臨停擺⋯。在此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限制—原來只了解個案所表達的表面字句,未能掌握或更深入其內在意涵與感受,腦中盤旋著一幕幕與個案的會談情境,卻遲遲無法與她有更深入的互動,面對被我半攤開的傷口,我們都無力招架⋯;頓時神的話語浮現心頭:「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羅馬書8:26)
我感到無比的挫折,心裡覺得自己好渺小,竟然做不了任何事,於是我禱告:「耶和華啊,願我的呼籲達到祢面前,照祢的話賜我悟性」(詩119:169)「願祢用手幫助我,因我揀選了祢的訓詞」(詩119:173)。彷彿是一位天使,護理長迅速有條理的為我分析我與個案間的關係,加上與老師的討論,我開始學習等待。就在我準備進入結束期時,我的個案突然告訴我:「我知道生病對我的影響,妳想和我討論的我都知道,如果我不照顧好自己,以後有可能會怎樣,我也都知道,但是,我真的好害怕,好害怕,所以,不願意談,就算到了這一刻,我也始終沒有準備好,很抱歉,每次談到我的疾病,我就會對妳發脾氣。」這一瞬間,我們都笑了⋯。
在這短短十五天的實習中,曾讓我感受到無比挫折,還捫心自問,我是不是選錯科了,為什麼我喜愛的護理,變成我最熟悉的陌生人,接連幾天,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無能,只能每天不斷地與上帝禱告,請祂每天垂聽我懇求的聲音,因為我知道:「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祂就應允我」(詩120:1)。
我常感嘆,過往自己被保護得太好,就像聖修伯里書中的玫瑰花,如果沒有了小王子,我還能不能獨立茁壯的生存?現在我還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但我似乎看得更清楚,每一次當我努力,卻一次次被環境打倒,感受到身邊人們的不友善,還好,我的心中一直有神在,還好,我還能禱告。也許,未來的日子我仍會跌跌撞撞,但我願意把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也因為寬恕,才能放過自己及得罪我的人,如同歌羅西書3:13所說:「…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
這次臨床實習,不只讓我看見自己在專業上所欠缺及需成長之處,也讓我因著無助來到上帝面前求助,而更親近神,也感謝神派了眾多天使幫助我—我的病人、學姊、護理長、老師。生活縱使不會天色常藍,但我相信,神已為我們預備好每一道彩虹。
夫子的話
林靜蘭 國立成功大學副教授
玟徵,這段研究所求學的艱難路,似乎打破了妳過去熟知的專業框架,感覺得出來妳很挫
敗,相信這是妳來讀研究所之初始料未及的吧?!但也許正因為這樣的無助,讓妳殷切地到上
帝面前吧!
很多人以為走精神科很輕鬆,只需提供lip service(嘴唇服務,亦即談話性服務),卻未深入
瞭解或掌握—怎麼談、談什麼,才能與病人建立真誠而有意義的關係,進而有效地幫助他們,
而不僅僅是陪伴而已。妳所遇到的雙極症病患,必然與妳過去擅長照顧的思覺失調症病患有極大
不同,他們在情緒起伏之間常常伴隨明顯的人際節奏困擾,是蠻挑戰的一群!除了與之建立信
賴關係,提供持續而一致性的關心,更需要有智慧而敏銳地評估其對於情緒反覆、疾病接納及
人際衝突等內在壓力,協助其釐清與面對這些困境下的真正感受與需求,進而能與其情緒起伏
的症狀共處。照顧這群病患的過程中,其中之一的挑戰是照顧者需不斷地自我省視被挑起的內在
情緒或感受,這過程有時會讓妳一頭霧水、有時會傷痕累累、有時會讓妳雀躍於成長的喜悅。
讓我為妳禱告吧!
親愛的主啊!我感謝祢,讓玟徵雖然在精神科護理工作六年餘,有機會再回到學校進修碩
士班,感謝祢讓她在進階實習中遇到精神科護理最常見的老問題與新挑戰—護病關係。感謝祢讓
她遇到這個最基礎、最簡單,卻也常是最艱難的老問題。感謝神,讓她在困難中並未放棄,反
而願意求告神,尋求祢的智慧與幫助。我為她這段超越學識與學位的學習歷程,感謝祢!祢的
作為何其可畏、奇妙!也感謝祢深知孩子軟弱,能給她的指導何其有限,謝謝祢親自指導帶領
她,感謝祢差派天使天軍引領她,甚願祢繼續引導她成為祢手中美好的器皿,能盛裝祢豐富恩
典去使人得祝福,在這之前,求神先以祢無條件的愛與大能充滿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