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托爾或模仿?Mentoring or Mimicking?
作者:楊麗齡 RN, 前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保系副教授 發佈時間:2015-12-01
Mentor此字在中文實在很難找到合適的字翻譯,他是希臘神話裡的一個人物,是特勒伊戰爭英雄奧德修斯的好友。在奧德修斯去異地打戰時,曼托爾陪伴並教導奧德修斯的兒子特洛馬科斯,後來向特洛馬科斯獻計,起來剷除那些母后的追求者以保衛國家。所以,此字後有衍生為師傅、良師益友、優良指導者之意。
本文作者布朗小姐指出在思考要如何教學才能有效能時,她立刻想到「曼托爾」一字。作為一個教師,她是真的有依學生的個別需要成為他們的個人教練?還是她只一個複製從前老師教她的知識,將之傳給下一個學生的「模仿者」?
每個老師以不同的方式教學,而每個學生也以不同的模式學習。「曼托爾」是個多面向的概念,尤其是在這個高科技的時代。每天有不同的APP被發明,提供給視覺學習者,或聽覺學習者不同的學習管道。每個老師要知道自己及學生最強及最弱的學習模式,以及這些如何影響到學習效能,此時「曼托爾」就是要能開啟老師與學生對話之窗。
作者布朗小姐在教大學生時,「曼托爾」的角色會透過她的(一)教導知識、(二)諮詢學生及(三)活出榜樣來展現。在教導知識時,她會「牧養」這群學生,小心研判他們是如何「察看內容」、如何「了解」及如何「使用」這些內容。她認為知識的傳遞受限於時間,所以她比較喜歡用「專案」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因為這樣的學習是有脈絡的,知識的取得才對個人有意義。
在諮詢方面,布朗小姐藉著一些議題討論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了解他們個別所關切的。他們討論的議題包含考試、生涯規劃、護士或家庭角色及生命意義的追尋。當提到生命意義時,布朗小姐會問學生:在此議題探索歷程中,上帝要引導你到那裏?這就讓「曼托爾」有機會引導學生去尋求神的心意而非給出作者熟悉的答案。布朗小姐鼓勵學生用免費線上工具發現自己的恩賜,找到人生的目的。這個工具將人的恩賜分為:教師、先知、鼓勵者、給予者、治理者及憐憫人的(網址於參考資料)。
在活出主的榜樣上,常是發生在與學生建立良好關係之後,學生才有辦法看到她與同事/病患的互動生活剪影之下是她對神的忠實承諾。此時「曼托爾」就是要活出你自己生命的目的,如約翰福音2:11「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顯出祂的榮耀來;祂的門徒就信了祂。」當耶穌活出他生命的目的時,門徒就信了祂,也吸引祂的門徒活出自己的生命目的。
布朗小姐藉著知識之教導、諮商及活出榜樣彰顯「曼托爾」的功能,而耶穌也是這樣地帶領門徒。祂講道、祂揀選門徒,常與他們同在,與他們對談,也醫治他們的家人。祂門訓他們,在上十字架之前,還為門徒們洗腳。最後上十字架,死後三日復活,親自向他們顯現40日。祂活出了祂的生命目的,如今祂也呼召老師們要活出生命的目的∼做一個「曼托爾」,好讓學生們也能成為別人的「曼托爾」。不是因為我能,而是因為祂就是我的「曼托爾」。
回想我這幾年教學的生涯,似乎作經師的經驗多於作人師,更鮮少作「曼托爾」。文行至此對我有當頭棒喝之意,我有真的帶出能影響別人的門徒來嗎?我的教師生涯花在「曼托爾」以帶出門徒的精力有多少?我是否太便宜行事,覺得凡事自己來,既快又好,而「曼托爾」則是非常費時費事;要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最合宜的教學模式,也要傾聽神的聲音,要知如何與學生對談。且要謹言慎行,作學生的榜樣,同時要服事學生。我怎麼可能辦得到?直到日前,我的好朋友分享自從她的姊夫突然過世後,她體會到應將80%的力氣花在20%的人身上。我懂了,這20%的人就是接班人,就是我要「曼托爾」的對象。這樣我的100%的精力才不會200%地被透支。是的,我的神親自牧養我,好讓我活出祂的心意,絕不會透支!
參考資料
Brown, B. (2013). Mentoring or Mimicking? JCN, Jul~Sep, P.185
Anonymous. (2015). Gifttest.org: A motivational gift survey. http://www.gifttest.org/
Wikipedia (2015). Mentor. http://encyclopedia.thefreedictionary. com/men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