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02期-2014年3月


在工作中委身—以長期照護人員為例

作者:黃惠璣 RN, 馬偕醫學院護理學系副教授   發佈時間:2014-03-01
Frankl(1969)認為人有生理、心理、靈性層次。Reed(1992)認為靈性是個人生命過程中自我超越能力的表現。個人在自我關係、人際關係、與人神關係間,透過自我體會人生意義與價值的過程。世界衛生組織於1993年對緩和醫療,1995年對個案生活品質提出,護理需提供病人身體、心理、情緒、靈性與社會文化層面的照護。人類的心靈層面統合超越個人生物、心理、社會本性。此生命原則滲透全人,包括精力、情緒、道德、倫理、智力與生理層面,並行成一超越價值觀的空間。人生在世不斷追逐,反而忽視了心靈需求。在繁忙的工作中委身,執行工作倫理體認存在的價值。
 
因應台灣社會人口老化現象,家屬、專業照護者,甚至失能老人自己對失能者的照護,需要知識、技能精進(Gray, 2009)及環境設施設備的配合,方可達到有品質之照護。長期照護的工作與急性醫療照護相比,勞力性多於技術性,薪資相對少許多。尤其護理師一人當班,負責機構全體住民的評估、確立護理問題、執行計畫與評值,當個案有情況變化,需要獨立處置及面對家屬,若不是有足夠的工作能力或熱誠很不容易勝任。機構之本籍或外籍照顧服務員(照服員)為第一線照顧者,須針對不同的失能程度提供客製化照護;但照服員礙於教育程度或養成教育過程,經常以自我認為對的方式執行照護:例如個案移位、走路、吃飯、如廁、上下樓梯、穿脫衣物、個人衛生等「日常生活」不考量其失能程度,僅提供一致性照護技巧。因之較易造成失能老年人退化,或引起家屬與照服員有所爭議的照護措施,難以滿足照顧失能者強調「促進被照顧者最大獨立功能」的理念。是故,如何增加照服員正確的執行日常生活功能照護,除亟需加強照服員的照護知識及技能外,委身是重要的基本素養。長期照護的工作不是僅在於做對的事,是需要“doing the rightthings right”,期望透過學習委身加強護理及照服員的照護知識及技能。教育課程係提昇護理人員及照服員知識最重要關鍵的一環;其中,內容應加強矯正錯誤的認知,重新思考失能者日常生活照護、照護者技能在維護老年人最大獨立功能上的平衡。Roe等(2001)指出老年人較難啟口要求協助,自我認知會有人主動提供其日常生活的協助。臨床工作或帶實習深刻體認,護病關係的建立首要滿足住民的身體需求,與住民互動在乎其存有及個別性的價值。
  
學習委身讓辛苦的護理人員及照服員甘願學、甘願做、甘願受,體認自己存在的價值。
 
參考資料
Frankl, V. E. (1969). The doctor and the soul: From psychotherapy to logotheray. New York: Bantom
Books.
Garg, P. K., Liu, K., Tian, L., Guralnik, J.M. et al. (2009).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daily life and functional
decline in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Circulation,119, 251-260.
Reed, P. G. (1992). An emerging paradigm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spirituality in nursing. 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 15, 349-357.
Roe, B., Whattam, M., Young, H., Dimond, M. (2001).Elders’ perceptions of formal and informal care:
aspects of getting and receiving help for their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10, 398-405.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