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的手
作者:馮翠莉 護理師 發佈時間:2007-12-01
一般惡性腫瘤存活率很低,我心裡很清楚,不但辭去牙科的工作且交待好後事,準備隨時回天家,並且積極的讀聖經、禱告親近主,每天以喜樂的心與疾病共存。
身負重擔蒙主恩
從學校畢業後,很快便結婚、生子。月子中嬰兒哭鬧實屬必然,但因自己個性較敏感且容易緊張,孩子出生後幾乎沒有好好的睡過覺,久而久之便造成所謂的「腦神經衰弱」。
雖然自己學的是護理,但因不易適應醫院晨昏顛倒的大夜班生活,因而選擇了住家附近的牙科診所上班;診所老闆是個完美主義者,對員工的要求更是一板一眼,因而我經常哭喪著臉帶著功課回家做,每天都很不快樂。
二十年前,與孩子的父親分開,當時兒子才十歲。因需負擔家計及養育半大不小的兒子,常感無比沈重,幾年後,終於引發了恐慌症。當時在加拿大的好友林姊妹得知,便邀我去度假。到加拿大後,林姊妹熱情的招待及多次帶我參與教會的活動,讓我感覺非常的喜樂。猶記得林姊妹第一次帶我到教會,我便被笑臉迎人的弟兄姊妹及莊嚴寧靜的會堂吸引,心中浮現前所未有的平安。當天是孫約翰牧師證道,孫牧師的幽默、風趣更讓我印象深刻,深深觸動我要跟隨耶穌(日後我才知道信仰是看神,不是看人)。返台後,林姊妹請她的親戚每個主日帶我到永和禮拜堂,1994年12月我便受洗歸入基督。當時雖然名為基督徒,卻是不冷不熱,許多事情也沒有全然交託,每天晚上仍須服藥、聽著詩歌「野地的花」,才能安然入睡。
與兒子一起成長
我只有一個兒子,東海大學法律系畢業,目前在板橋地方法院擔任法官助理。常有人問我,如何陪孩子成長度過青春期,我努力回想,兒子似乎沒有叛逆期,因為自己忙著上班工作,沒有太多時間及精力放在他的身上。但就如詩歌中所唱「何以我如此不堪,竟蒙救贖揀選」,雖然當時尚未認識主,但神已為我保守祂所賜的產業。
一路走來,兒子順利平安成長,並對烹飪很有興趣,常常下廚作菜。但遺憾的是,他仍不願意來教會,希望大家代禱,讓我們可以一起來事奉神。當時帶著孩子,許多人都認為我很犧牲、付出很大。感謝主,其實我從兒子身上學習的更多,因為他喜歡多方面的知識,尤其人文地理,他更是我的老師;也常鼓勵我多看書充實自己,不要虛度光陰,特別是不要浪費時間在無建設性的電視節目及八卦新聞。
惡耗突臨,行過死蔭幽谷
約十年前,同班好友陳姊妹也移居加拿大,我再度赴加國。當晚與陳姊妹交談中,突覺無法發出聲音,接著便不省人事,待清醒時已躺在床上。因為隔兩天我將參加洛磯山脈觀光,陳姊妹不想告訴我實情,只說,可能是太累,休息足夠便沒事了。直至結束行程,我再度追問當晚情況,陳姊妹方告知:我昏迷了約半小時,且手及身體不斷的抽搐。我們都有護理背景,深知情況非同小可,於是立即訂了回台機票,並禱告呼求神—「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向我的神呼求,祂從殿中聽了我的聲音,我在祂面前的呼求入了祂的耳中。」(詩18:6)
回台後,立刻赴兩家不同的醫院就診,確定是腦部長瘤。台大神經外科林教授建議,儘快開刀切除,但台大醫院一床難求是眾所皆知的。感謝神,為我預備了天使,第二天便順利住進單人病房,作手術前的準備,且當時是暑假,兒子可以來照顧我。小組的姊妹們知道我住院,前來探望並為我禱告。開刀當天早上不到七點鐘,大家就守候在開刀房外,不斷為我祈求神,讓我安然接受治療;我心中也默禱:「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詩篇23:4)
與「惡性腦瘤」共舞
因著神的恩典,順利於下午二點半完成手術,經檢驗結果是「惡性腦瘤」,林教授希望我配合電療,我當場沒有接受。回家後忐忑不安的詢問同事的意見,同事建議我聽從極具經驗的林醫師的建議。複診時奇妙的神蹟降臨,林教授竟說,電療的副作用很多,暫時服藥治療,再定期追蹤即可。感謝讚美主!一般惡性腫瘤存活率很低,我心裡很清楚,不但辭去牙科的工作且交待好後事,準備隨時回天家,並且積極的讀聖經、禱告親近主,每天以喜樂的心與疾病共存,並參與詩班的服事—「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6:33-34)在療養期間,曾採用生機飲食,突然間少了油水的食物,使我整天飢腸轆轆,幾個月後瘦了五公斤,面黃肌瘦的外貌及全身軟弱無力,我決定恢復正常的飲食。有個主日,詹姊妹送我滷牛腱加菜,至今常感念她的愛心。
在神凡事都能
因長期服藥,終於體驗藥物說明書上白紙黑字的藥物副作用—嗜睡、畏光,白天不管有無太陽,都需戴全罩式太陽眼鏡、打著陽傘遮光,有燈光的室內也須戴著大帽沿的帽子,更別提晚上從四面八方來的燈光了。
吃了約一年半的藥,一次次的追蹤檢查,醫生都說沒有復發跡象,直到二年前,醫生宣布我已經完全痊癒。若不是神的醫治這是不可能的—「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馬太福音19:26)再次將頌讚、榮耀歸給主。
進入教會團契小組,很喜歡敬拜讚美,覺得不管再忙再累都要趕來,而且要全心擺上;就是因為忙累,才更要來小組充電與休息。有機會來參加護福的聚會雖不久,但也喜歡享受為肢體的禱告。我相信主存留我的生命氣息,必有祂美好的旨意,期許自己常常見證榮耀主,每天過榮神益人的生活,成為神所喜悅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