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詩篇127:3)
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提後1:5)
好叫你和你子子孫孫,一生敬畏耶和華你的神,謹守他的一切律例、誡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長久。…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申6:2、5)
上帝賞賜的產業—兒女
普天之下除了基督捨命的愛之外,最偉大的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兒女是父母一輩子最甜蜜的負擔,不管在人生的那一個發展階段,兒女總是父母無法卸下的重任,我們總希望孩子能成為年輕的提摩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4:12),要叫你們行事對得起那召你們進祂國、得祂榮耀的神(帖前2:12),成為正確的人。但是在充滿試誘的世代,如何使他們能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作神無瑕疵的兒女,對父母是很大的挑戰。
兒女是神所賜給父母的產業,產業是要經營管理的,不管神賜的是五他連得銀子(五千)、是二他連得(二千)或一他連得(一千),都是神交給我們的家業,如何成為主所讚許的良善又忠信的奴僕,使兒女一生敬畏耶和華你的神,謹守他的一切律例、誡命,是父母一輩子的功課。
父母的期望與職責
聖經中最常提到有關兒女的教養是管教。箴言13:24「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管教小孩是必要的,使他明白行事為人的法則,有良好的性格。但箴言19:18也提到「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所有的父母為兒女所做的,都希望是好的,怎麼會存心任他死亡,就要看這是指誰的指望,是指誰的死亡。
我們管教兒女時,多以自已認為是好的管教,希望兒女不要輸在起跑點上,要比別人優秀,至少依自已的期望和要求而行是一種最基本的保護,成功機會較高。但兒女也是獨特的個體,往往不按牌理出牌,在我們肉身短暫的日子裡,到底如何能幫助他們呢?似乎只能「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6:4)。藉著聖經的教訓和警戒教導他們,認識並敬畏主,使他們能被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6-17)是管教的基礎。
上帝的孩子—來自神的管教
在希伯來書12:10除了提到父母的管教以外,還有另外一種是父神的管教,「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來12:6),而且「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來12:10),在這管教的過程「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祂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來12:5)
雅各故事的啟示
對父母而言是另一項重要的學習功課。聖經中典型的例子是以撒和利百加。以撒娶了利百加為妻並且愛她( 創24: 67)。以撒因妻子不能生育,就祈求耶和華;耶和華應允他的祈求,利百加就懷孕生了以掃和雅各(創25:21),兩人由出生始即互相爭吵奪取,在母腹時,神就告訴利百加「兩國在你腹內,兩族要從你身上出來。這族必強於那族,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創25:23)
以撒年老時,叫以掃去打野味,作成美味給他吃,想在未死之前給他祝福。然而,可能是天然生命的喜好,也可能是利百加心急神的應許要應驗,在偷聽以撒和以掃的對話後,便積極的幫忙雅各蒙騙他的父親,取得長子的祝福(創27:1-26),但這樣的結果卻造成兄弟反目成仇,開始雅各逃亡的生活。
雅各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是一個抓奪者,他的天然個性強到一個程度,與神摔跤了一個晚上都得勝(創32:28),但他也緊抓住神,要祂的祝福,故神要他不再叫雅各而稱為以色列。在神的主宰安排下,藉著各樣的環境管教他,他被以掃追殺、被更詭詐的舅舅欺騙、心愛的妻子辭世、大兒子與他的妾同寢、失去最心愛的兒子、遭遇飢荒等,至終他被改變成為真以色列,在年老眼睛昏花時,能為法老和自已的眾子祝福。
這是神的管教,要叫「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這益處不只是叫我們被稱義,且「叫我(他)們得榮耀」( 羅8:28、30)。這一切的管教,當時固然不覺得喜樂,反覺得愁苦,但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12:11)。
在這過程,看起來是利百加和雅各的選擇,但神也祝福,因為這是照著神的命定和應許。在教養兒女時,我們也會有自已的喜好,如同以撒喜歡吃野味,所以喜歡以掃,也因著以掃是長子而認為理所當然該祝福以掃。但是利百加喜歡雅各,在聽到耶和華對她說的話,沒有奉獻禱告回應給神,尋求神的旨意,反而是以自已的方式幫助雅各騙取長子的祝福,雖然達到目的,但卻也開始雅各受苦的一生。
這也是神為完成祂應許的主宰,如同主耶穌「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祂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來5:8-10),主也依著神的命定和旨意,而成就永遠得救的根源。
生身的父親與天上的阿爸父神
另一面,以撒和利百加可以做什麼呢?聖經上的另一個例子是亞伯拉罕獻以撒。亞伯拉罕99歲時,神告訴他會賜給他一個兒子,果然隔年生下一子,亞伯拉罕年老得子,勢必視為珍寶。但神卻給了亞伯拉罕更大的試驗,要他將所愛的以撒獻為燔祭。即便亞伯拉罕的心情矛盾痛苦,不知道神為什麼這麼做,但仍憑著對神的信和祂的應許,照著神的吩咐,帶著以撒到神所指示的地方去。將他捆綁在壇的柴上,直到拿刀要殺他時,神的使者才阻止(創22:1-16)。
在這試驗看到亞伯拉罕是敬畏神的人,信神的帶領,即便有不知道的,也因信而將他的獨生子獻給神,因而得著神更大的祝福。神的救恩是以家為單位,如果以撒和利百加能同心合意,承繼亞伯拉罕的信心築壇獻祭,或許雅各一生的年歲不會「又少又苦」(創47:9)。
親身的體悟與功課—母親角色
我們都是做了父母之後才學習如何當父母,也依過往父母教養我們的方式或這世代的樣式教導小孩。不管兒女的過去和現今如何,不管我們的兒女是以撒、是雅各、是摩西、是提摩太或浪子,都是神所賜的美好產業,「我們是泥,祢是窯匠;我們都是祢手的工作」(賽64:8),為了成就祂在我們身上的旨意。
我的兩個小孩從小就分別被診斷過動和高功能自閉症,學齡前我只知道每日清晨黎明的第一道日光是我心裡的力量和安慰;每次聚會常常滿場追著孩子們跑,儘力的讓他們靜下來聚會,即便心裏滿了愧疚,還是希望孩子能在神眼前蒙恩。
在一路求學的過程,神沒有聽我的禱告為他們預備“合適”的學習環境,“合適”的老師,每每只能以烏陵和土明尋求神的引導。感謝神,雖然「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林後4:8-9),憂傷中孩子卻突然安慰你,沒有出路了卻又突然出現一盞明燈,沒有正常的聚會卻可以帶同學信主得救⋯。
看見孩子反思自己
看到孩子的執著、行為、情緒反應,何嚐不是自已的樣式,原來神在環境中對孩子的管教也是對我自已的管教。藉著神的憐憫每每叫我打破護理老師和做母親的框架,以更新的心思領略神在環境中的帶領和旨意。我們實在無力成為好的父母,也是無用的奴僕,但是感謝神,「神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祂的旨意和恩典」(提後1:9),也因著神給每個父母和兒女的路都不同,使我們「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弗3:18-19)
願祂照祂自已的旨意成就,也願神賜給我們智慧和啟示的靈,明白如何在環境中用主的管教和警戒養育我們的兒女,使他們「就可以終身在祂面前,坦然無懼地用聖潔、公義事奉祂。」(路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