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04期-2014年9月


媽!妳是利百加嗎?

作者:李嘉蕙 RN, 退休護理教師   發佈時間:2014-09-01
上帝的話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詩篇119:105
 
兒子的簡訊
 
今年收到我超過25歲的兒子寄來的一則簡訊:「Happy Mother’s Day! I love you Mom, Have a goodnight.」我回了一則簡訊:「你總是最甜的,難怪我迷戀你多年。好加在,我現在終於獨立了。」
 
心中永遠的牽掛
 
這個兒子是媽寶的高危險群,在一歲的時候,我們發現他的左手,左腳掌還常常緊握,不易張開。(新生兒的原始反射沒有消失),因著醫學教育的警覺,我們帶他到小兒神經內科求診,在理學檢查,和當時剛進口的核磁共振攝影檢查的證實:右腦運動中樞有缺陷⋯。此時,上帝奇妙的帶領軍醫爸爸進入台大醫院接受神經內科專科醫師訓練,為了把握早期復健的黃金時期,我選擇了離開職場,作全職媽媽,幫助兒子接受物理、職能治療和長期的游泳等運動訓練。
 
手足之爭—家庭戰場
 
在他確定診斷的時候,我腹中已懷了現在的妹妹,所以妹妹從母腹中就有了哥哥作伴。令我們訝異的是,妹妹說的第一句話是:「哥哥的比較大」。哥哥的一切行為反應,成為妹妹的尺標,她不但有模仿,更有競爭的對象(創25:22)。
 
小時候,兩人常常爭吵,通常我不介入他們的爭吵,我認為幼兒爭吵也是一種彼此學習的方式,而且很快就和好了,當然不久又吵起來了。他們建立了革命情感,外出時,常被詢問:「是不是龍鳳胎?」他們也以此自許。
 
母愛的天平—心中的尺
 
在我心中其實比較偏坦輕微肢障的哥哥,常常「誤」以為他的能力較弱,需要更多保護。而爸爸是出生自軍人家庭,家中有三兄弟,沒有姊妹的眷村小孩。對孩子的標準總是沒有討價還價空間的一視同仁,而我總會在私下給孩子更多的優惠,例如在外的生活費等等。
 
有一天,我又私下給兒子優惠,提醒他不要讓爸爸和妹妹知道!兒子抬頭問我:「媽!妳是利百加嗎?」我猛然驚醒,兒子長大了,他對聖經人物性格有清楚的認識哩,而且他已經是職能治療學系的應屆畢業生了,我不需要對他過度保護和不必要的掛慮。
 
聖經中的教導與提醒—利百加的故事
 
創世記25 章:19-26 節記載,以掃、雅各在母(利百加)腹中彼此相爭;創世記25 章:27-34節記載,以掃輕看長子的名份,為紅湯出賣長子的名份給雅各。創世記27 章:1-29 節記載,利百加幫助二兒子雅各,欺騙丈夫以撒,搶奪以掃長子的祝福。在這些經文中清楚地描述了以撒、利百加這對由上帝配合的夫妻的家庭亙動情形,這樣的互動在4000 年後的今日家庭依然是常常可以見到的。
 
『媽,你是利百加嗎?』捫心自問,我是利百加嗎?我感謝主,可以放心地把兒子交給全能的上帝。因為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因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親愛的弟兄姐妹:平日常讀聖經(上帝啟示的話),會對我們的人際互動有許多的啟示和提醒。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