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抽痰
這一梯次有六隻小羊,他們大多從歡樂的精神科、愉悅的小兒科和喜氣的婦產科實習剛結束。這一站進入內科病房,整個心情就是很沉重與糾結。今天一對一的帶著每一隻小羊幫臥床病人抽痰。昨天已將抽痰的標準技術單發給他們,但是真正操作時還是很害怕,我知道第一次總是人生很重要的經驗。
帶著小羊先向病人解釋抽痰的目的,是為要清除呼吸道的痰液,解除痰液充滿氣管、咽喉快被溺斃的痛苦,所以要幫他抽痰。並且保證會輕輕地抽、小心地抽。很奇妙的,原本不合作的老人家都乖乖的配合,雖然還是眉頭緊皺。抽完痰之後,問他們有沒有舒服一點,不能言語竟然會點點頭,並有舒服的表情。
我的小羊們,在惶恐中完成了他們第一次真正的抽痰經驗。看見原本血氧68%的病人,抽完痰、用氧之後,回升到96%,這樣的護理評值是有數字依據又有病人主觀的陳述。---這就是護理過程。我看見小羊們臉上也露出微笑!
回家路上,想起在安寧病房那一年,幫一位一直拒絕抽痰的警界高官退下來的老先生抽痰,抽完之後,他虛弱的手舉起來向我說謝謝!他的兩位隨伺在側的女兒驚訝不已,他們的老爸竟願意接受抽痰服務。之後幾天,他的肺炎症狀被控制,可以出院回家了。我特別陪他到安寧病房的佛堂禮佛,老先生和我說了一些話,雖然我們的信仰不一樣,但是我知道他已預備好回家的路。再過一週,他的兩個女兒來病房特別向我致謝。原來,好幾天因痰液淹沒的窒息感,讓他們的父親恐懼不能成眠好多日;那一個晚上的抽痰,使得那一夜,他們的父親睡得香甜!
遇見苦難
今晨在公車上翻閱《南丁格爾手記》(張文亮編譯,校園出版),第108頁有一小段話很觸動我心…“若有任何一個人,想去量測人生最大的缺陷與苦難,想去明白身體最臭的膿瘡與心靈最深的無助,那就在護理的工作裡”
今天⋯⋯
遇見100歲的人瑞無助而空洞的眼神,不知在等待甚麼?思想甚麼?
遇見從護理之家轉來的阿嬤,不用聽診器就聽見稀哩呼嚕的痰音,彷彿快被痰液淹沒。
遇見心跳140,有著氣切卻不能言語的中風中年人,焦慮驚恐的眼神。
遇見家屬簽畢DNR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留下九十多高齡的爺爺等待生命最後一刻的來臨。還遇見一位兄弟鬩牆的家屬,自己不踏入病房關心病重老母,只在護理站吵鬧不休,大放厥詞。
主啊!願祢的光照亮坐在死蔭幽谷的人;願祢幫助護理人員在忙碌與混亂的職場中,仍然保有耶穌的仁慈之心。
實習總檢討會
五專四的學生,說來比我家兒女還小,選擇護理這條路,是要有相當的勇氣,以及喜歡關心人的特質。
實習檢討會上,第一輪發言總是客套的感謝老師、學姊的話。第二輪發言,請同學們說說在臨床上真實的經驗時,就真誠多了!
陪伴臨終阿嬤的過程,使他想起才去世不久的奶奶,眼眶都紅了。簽了DNR,家屬卻不知如何陪伴,反而是學生每天細心換藥、抽痰,和彌留中的阿嬤對話。這也化解了學生對自己奶奶的思念。
心疼才四十多歲的阿姨罹患多發性神經退化疾病,必須長期臥床,卻有一位深愛她的丈夫,在工作之餘總是過來陪伴,彼此的互動無聲勝有聲,患難見真情。學生的細心照顧贏得家屬的信任,特別秀出阿姨年輕時的照片,回味當年的幸福感!
三管護理,從第一週的手足無措,到第四週的熟練快速;給藥技術,從第一週只會背誦機轉作用、副作用,到第四週能明瞭病人整體性的問題;同儕合作,從第一週的溝通障礙,到第四週的革命感情…
護理學生的養成教育實在不容易。在忙碌緊張的第一線上實習,除了要複習很多的學理與繳交報告之外,還能感同身受體會到病人的苦難,也能從照顧病人中得到成就感,真是一段成長之路!希望這群不與現實脫節、願意努力學習的孩子們,將來成為祝福別人的人!
看見學生的成長,是我最欣慰的事。
忙碌中的安息
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以弗所書五:20)
要感恩很容易,尤其是在順境時,總是會感謝神!
要凡事感恩,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忙碌、煩亂時。
所以要奉主耶穌的名感謝父神,從神的眼光看所臨到我們身上的每件事;不論好壞、不論禍福、不論憂喜,凡是出於神的,我就默然不語。不語,不是和上帝生氣,而是不說抱怨的話,靜觀其變,不作論斷。單單相信神必有祂的美意,相信以馬內利的神,必親自對我們的心說話。
在混亂的臨床工作環境中,我思想耶穌如果在此,祂會做甚麼?
我想,祂會對躺在病床無法自己喝水的老人家,用開水沾溼他乾裂的嘴唇;我想,祂會對焦躁不安的老年人慈聲的說:「我在這裡,你不要害怕!不要驚惶!」
我想,祂會對學習護理的學生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然後,以我的眼光看你的病人,看見他的價值,用心照護他!」
【編按】本文為作者擔任護理實習教師時之靈修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