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05期-2014年12月


海地義診行

作者:鄢吟芝 護理師   發佈時間:2014-12-01
2010年1月12日在美麗的加勒比海岸,發生了震撼世界、搖晃人心的海地地震。1月19-31日,我參加了臺灣路竹醫療和平會(Taiwan Root MedicalPeace Corps, TRMPC,簡稱路竹會)所組成的醫療救援團隊。
 
我們這一行66人,大多互不相識,沒想到陸續認識了一些基督徒;美國來的醫師護士幾乎都是基督徒,台灣這裡也有將近10位基督徒和慕道友,可以在一起彼此分享關懷。
 
充滿愛的小組
 
有一位護士蔡玉蟬這麼分享;她唱出一首歌:「我在這兒,是因祢恩典;我在這兒,是因祢慈愛。主耶穌,我如此感恩都因祢豐盛恩典。」並說在出發前參加的主日崇拜,她覺得那不到30歲的年輕傳道人所說的信息簡直像是在對她說的,鼓勵她用專業來服務海地人,聽了主日信息感動到落淚。大家就問,那人叫什麼名字?我就替她回答:吳俊德傳道。她很驚訝的說:你怎麼知道?沒有想到在離家幾萬里的地方,不只遇到許多弟兄姊妹,還遇到同一個教會的人。大家好奇到底是什麼信息內容如此感人,嚷著要我們分享─
 
希伯來書10:24節提及:「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一個微小的善行,能夠拯救一個生命;一個小小的善行也能夠被神大大的使用,神能夠透過你所做的微小的事,拯救人的生命。有的時候,我們不要想得太複雜,再微小的舉動,神都能幫你成就驚天動地的事。不要只是作一個做禮拜的基督徒,做你可以做的。有需要的地方就是神的呼召,神要透過你拯救別人。我們是因為上帝的愛,獻上我的心;基督徒是一盞光照亮這世界,一把鹽調和這世界。
 
這樣充滿愛的小組,使得大家每天時間一到,就主動彼此邀請來參加。
 
留作紀念的「餅乾」
 
在海外工程公司的廠區裡,我們吃著農機團種植的稻米及蔬菜,每天都是高麗菜、洋蔥及紅蘿蔔。一大早睡眼惺忪,看著大鍋的稀飯覺得奇怪,這裡的人吃稀飯還要配黑胡椒和烹大師。吃下去後,發現黑胡椒是小砂粒,烹大師是小土粒;日常生活用水還必須讓張副總透過關係,從遠地購買,每天往返三、四趟,一車、一車的運送進來。
 
但比起當地的災民,我們在這裡所用的一切,已經是很奢侈的了。真的,我問牙醫師黃教授,他桌上有一個罐子裝的是什麼?他說是:「餅乾」,我幾乎不能置信的說:「這是泥巴啊!」他說:「是泥餅」,我說:「我看不就好像是石灰泥和水做的嘛!」他說:「是啊!這是他們很珍貴的零食,餓的時候還可以充飢,他們很捨不得吃,留下來送我,感謝我,我留著做紀念。」這樣艱困的環境,我們真的要感謝神,我們還有得吃住。
 
發現更大的需要
 
楊明倫醫師係小兒心臟科醫師帶著邁阿密大學小兒科教授,如聖經羅馬書第12章第一節所述:「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他存著謙卑的心,帶著醫院裡的基督徒醫療團隊來加入海地的救援任務。有位91歲的老先生被倒塌的房舍掩埋了九天,被找到時已奄奄一息,大家對老翁真是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來照顧他。在送他回家後,覺得當地屋不遮風避雨,衣無保暖蔽體的環境太過惡劣,擔心老翁無法生存,隔天一清早又將他接回來照護,晚上也有護士自願排班照料他。接著大家又關心老翁在醫療團回台後的後續照護問題。
 
於是,楊醫師就帶著海地裔的美籍護士及幾位熱心的醫護人員,一起在海地各處尋找醫院來安置老翁。四處碰壁、輾轉四間醫院,來到海地的市中心醫院,他們馬上就收留了老翁,並且一看見楊醫生這些醫療同仁,就把他們也一起留下來協助醫療工作。短短4個小時,他們就送來了二十幾個急診病患,同時也目睹了好幾位喪命的病人。楊醫師跑回來告訴大家,那裡有更多的需要,太多太嚴重的病人了,而且他們傍晚五點以後只剩兩位值班醫師,要受理超過500人以上的病人,還要照顧急診的病患,晚上非常需要我們的協助。
 
我心想,到這裡來義診,已經很辛苦了,還要值平時最不願意值的夜班;這一值,是從下午5點到隔天早上的8點,對體力是極大的挑戰。正當猶豫的時候,就有人立刻說:「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往哪裡去,這不就是我們來這裡的目的嗎?」於是,我們立刻就成立了一個支援前線的小隊,前往該醫院支援。
 
充滿死亡與傷痛之處
 
入夜後的醫院裡,氣氛詭譎,所有存在的硬體建築都是危樓;那被震垮的護士學校,裡頭還埋著15個護生,路上搭著臨時設置的帳棚,聽著沈重的呼吸聲,黑壓壓的夜裡,頂著頭燈向裡面一探,只見幾隻白閃閃的眼睛無辜地望著你;中間的公園傳來悉悉窣窣翻動的聲音,燈一照去,裡頭盡是受傷的病患及家人,不敢吵醒他們,又繼續往下一個帳棚走去。
 
病床上躺著病患,床下及走道上都是他們的家人,甚至在雙腳截肢的病人所剩餘出來的床位,也成為他們相依為命的棲身之所。路邊帳棚布下也有捲曲的身形,空路邊也有墊著破布隨處休息的人。巡房的路上,我們本來擔心自身的安全,結果,卻更擔心他們性命的安危。午夜後急診室的陣陣涼風,對疲憊滿身大汗的我們並未帶來輕鬆舒適的感覺;王理剛醫師問:「這風裡有股味道,好奇怪。」我說:「當然,那放屍體的帳棚已經堆滿了,就在離急診室不遠的上風處。」說完,大夥也沒了睡意,因為連上個廁所,那裡都是必經之地。風中夾著還有傷口腐化以及許多排泄物的味道,也捲起海地人的傷痛。
 
急診室忙得差不多了,凌晨的三點半,大夥兒還不想歇息,說是因為我們來這裡沒有幾天,要把握時間多為海地人做一些事情。於是拿著大袋子,將一些更換傷口的紗布繃帶等敷料用品裝入,需要喝的水背在身上,身上口袋能裝的工具全裝上了,頭上戴著頭燈,臉上掛著口罩。像礦工,又像是背著一大袋禮物的聖誕老人,就這樣一群人開始夜間查房換藥。一位女士的腿已經遭受截肢,包紮的紗布外觀明顯地滲出血水、濃水,拆下紗布時,傷口並未縫合,像是切開的火腿片一般的裸露;可想像那換藥過程有多痛苦,打了嗎啡仍然止不住淒厲的叫聲,我們的手被她捏到一起叫痛。
 
帳棚外同聲感恩
 
在另一頭的小兒科病房,早晨出現的護士正忙著分尿布與濕紙巾。往後走向婦產科病房。映入眼簾的是,昨晚待產的媽媽們已有三位順利生下健康的小寶寶;但四張產檯上仍躺著待產的媽媽們,絲毫沒有減少的跡象。我除了向在產房忙碌一整晚的西班牙助產團隊致意,只能給予他們少許的協助。張簡吉誠醫師是位婦產科醫師(北美路加醫療傳道會總幹事,也是傳道人),相當謙柔。當西班牙助產士要求張簡醫師,為一名疑似子癇前症的產婦進行剖腹產時,他在密不透風的產房裡,揮汗如雨的向他們解釋說明不用立即開刀的原因。這一說就一個半小時了,說完離開時也滿身濕透了。張簡醫師對病人的耐心與愛心還不只是這樣,在海地的中午,將近攝氏37度,只見他看見病患一來,不用病人下車就立刻迎上前去協助看診,汗水都流到鼻尖上了,他仍然滿臉笑容的為病患服務。
 
為病患的服務暫告一段落,走出帳棚,我們(張簡吉誠、楊明倫、陳俞志、林孟宜、黃淑秋、鄢吟芝)心裡滿足,因為我們能夠付出,一起搭著肩膀圍成圓圈,低頭為著晚上主與我們同工同行感謝禱告;禱告完一抬頭看見了曙光,天已明亮。我們也跟那些海地人一樣的歡喜迎接黎明,因為一同奮鬥了一晚,好像重新獲得了生命一樣。在等待回營的巴士,大家是累癱地坐在醫院的入口邊東倒西歪的。
 
完整了悲傷的過程
 
與我們一同參與海地醫療任務的,還有許多美籍海地裔的醫師護士,以及三位在台就讀的海地醫學生。他們問說,為什麼我們這群台灣人願意走這麼遠的路,來到海地幫助他們,這是他們的家園,他們回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我回答他們,因為上帝的愛呼召我們,祂愛我們,所以我們能夠愛這裡的人。他們就與我們擁抱,感謝上帝也感謝我們願意付出。
 
在市中心醫院服事一夜後,他們在一起哭泣禱告,無法再次面對殘破的家園,以及龐大需要救援的國人。還是醫學生、年輕的Stan隔天就因為太傷心就得了感冒,一整天吃不下、起不來;他說,我很想幫助他們,但是我學得還不夠,很多我都幫不上忙,我一定要好好讀書,趕快回到我的國家幫助他們。我們同行在醫院裡工作的台灣伙伴,也感受到那股悲傷的氣氛。淑秋說:「本來在一開始的時候,那些傷口不會讓我們害怕的,我們在開刀房看多了,但是沒料會受到情感、環境因素的影響;我覺得他們有太多的需要了,我好像做的太少了,覺得很難過。」孟怡說:「我的心變得不完整了,有一塊留在海地了,可能還要再回來做一些事才能補平那個缺洞。」
 
不知是工作壓力過大、身體太過疲累,還是景象太令人深刻難忘,大家或多或少都出現了一些急性壓力症候群,連我也是在夢中不停的出現住在帳棚中的災民景象、亟待醫療救助的傷患。楊醫師在最後一天值班時,遇到了一位瀕死的老阿嬤,邀請大家為她做最後臨終的祝福禱告,完整了我們悲傷的過程。
 
行走在神的美善裡
 
回程的路上,因著一位伙伴坐在後座暈車想吐,我與她交換位子,而有機會與傑森同坐。傑森說:「我是猶太裔的人,不過改信佛教,因為那比較簡單。但是我真的感到很榮幸能與你們一起參與醫療任務,我真實感受到一股很大的愛的力量,我雖然不知道愛是從哪裡來。」我告訴他:「愛是從神而來。」他很驚訝的問我:「雖然妳是基督徒,但是妳這樣出來,家人不會擔心嗎?」我告訴他,我在搭飛機的前一晚,躺在床上與我的先生面對面,我問他:「你真的不會後悔讓我參加義診?」我先生說:「我相信上帝既然平安的領妳出去,也必平安的帶妳回來;因為祂不會只讓妳做這一點事情而已。而且,我已經很久沒有看見你眼中散發著光芒,而且別人視為辛苦的差事,妳卻爭先恐後地跑上前去服事別人。」傑森聽完後告訴我,他感動得要流淚了;接著又問我:「伴侶,要如何才能找到呢?」我回答他說:「只有禱告,上帝必定會祝福你的。」
 
在多明尼加的晚餐,熱情的台商款待我們,他們的言語,讓我們體會到,在天涯海角異國的遠方,有著熱情的台灣同胞。熱鬧的氣氛,收拾起海地悲淒的行囊,大家不停彼此祝福,試圖記住一起同工的甘苦。張簡醫生舉杯上台說了一席感性的話:「我們不知道海地為什麼遭受這麼大的苦難,但是我知道主愛我們,並帶領我們來到海地,帶給他們祝福和希望。感謝主的恩手領我們出入平安。」他並且為大家清唱了一首詩歌,美國的小胖妹醫師感動得抱著他哭個不停。
 
我們是回應這個需要的呼召,把救恩活出來,做我們能做的;上帝就透過我們做一些美善的事、安慰人的心,成全神的旨意。主啊!感謝你,我們不只得救,還要得勝、得恩典,我們是行走在神的美善裡!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