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經歷見證靈性課題Spiritual Journey to Witness Spiritual Theme
作者:顧雅利 RN,輔英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發佈時間:2017-06-01
我從2005年在學校開設靈性護理課程至今超過10年了,教學過程中接觸許多學生的分享,他們的經歷常常迴盪在我心中,以下分享兩則學生的見證,並藉著他們的生命經歷見證靈性課題:A同學曾經分享“一條項鍊的故事",有一天她和男友吵架,當時隨意出口說:「你去死好了!」,結果男友在忿怒中騎機車出去,沒想到就發生車禍身亡。A同學從此一直保留這條男友送她項鍊,哀傷的情緒也一直跟隨著她。A同學聲淚俱下描述的當時,全班鴉雀無聲,空氣中頓時凝結了一股沈重的氣氛,相信在座者也被提醒要重視語言的力量。
以賽亞書第六章1-7節記載,當以賽亞看見主,聽見天使的讚美的時候,他意識到原來自己在神面前是這麼不潔淨,根本沒達到神的聖潔標準。而當以賽亞的嘴唇被燒紅的炭一觸到,他就聽見神說他的罪蒙赦免了。依據舊約聖經背景注釋,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儀式中,常見以潔淨嘴唇代表潔淨整個人。那潔淨人的不是紅炭,而是神。感謝主耶穌基督,每次想到口舌問題,我就聯想到以賽亞書第六章1-7節,求主饒恕赦免我們在口舌上的過失。我也在班上提醒同學口舌潔淨的重要性。此外在聖經雅各書第三章也說到控制自己舌頭的重要,例如:「舌頭就是火⋯.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雅3:6) 又說:「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雅3:8),因此雅各說:「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雅3:2)。可見雅各對約束口舌這件事看得極為重要。我也深信學會約束口舌,並且留意說話的藝術,是一項重要的靈性課題。
B同學曾經在班上分享自己饒恕家人的經歷,她描述自己在年幼時,如何目賭家人間的紛爭與弒親過程,以及上法庭見證和饒恕的經過。她敘述自己發現自己生氣的情緒,後來決定饒恕,並漸漸朝向悲憫、接納痛苦,最後由情緒桎梏中得釋放的過程。聽到的同學都得到激勵,也學習到饒恕的內容,包括饒恕得罪你的人,以及向你所得罪的人請求饒恕。饒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羅門王的智慧箴言說:「⋯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箴19:11),耶穌曾經與他的門徒彼得討論饒恕的完全「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阿、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太18:21-22)。人非聖賢,誰能無過?在聖經上記載 神給我們的應許:「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太6:14)。饒恕要點即「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路6:37)在課堂上,首先介紹饒恕的四個時期:第一時期發現自己生氣的情緒,第二時期決定饒恕,第三時期進行饒恕,即朝向悲憫、接納痛苦、給傷害者一份禮物,第四時期由情緒桎梏中得釋放,我也請學生練習饒恕的過程,例如:1. 寫下你曾得罪他人/他人曾得罪你的事,2. 將寫下的紙撕掉,並決定原諒自己和他人。以上饒恕的活動需要反覆地進行,直到怨恨消失,希望所有的同學都能夠學會這項靈性課題。
分享以上兩則“言語"和“饒恕"的生命經歷,希望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藉由同學的分享,學習重要的靈性課題,期望能夠藉由生命故事的學習與反思過程,促使同學們對言語的謹慎,並常常自我學習饒恕的功課,以不斷地更新和豐沛同學們的生命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