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15期-2017年6月


從聖經觀點看災難Look Disaster from the Bible’s Point of View

作者:主講/張茂全牧師 摘錄/陳清惠 RN, 長榮大學教授暨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理事長   發佈時間:2017-06-01
【編按】面對現今災難頻傳的困境,2016年11月5日護福退修會,特邀請張茂全牧師於晚間培靈分享專題「從聖經觀點看災難」。透過信息使護福的契友們得以預備心,持守上帝的道,成為世代的光與鹽,見證基督信仰的信實與盼望。因錄音過程之疏失,無法更詳盡的呈現演講內容,僅依照張牧師所提供講述的大綱,概述當日分享的重要觀點及筆者的領會。
 
一、為何這世上有苦難?
一般有三種不同的看法:
1. 一切是「命」,是天注定的,故只能聽天由命。
2. 因果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前世今生的循環,今世的苦難乃是當償還的債。
3. 人生的磨練,如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透過苦難的磨練,使我們成為有品格的人。但聖經的觀點卻視苦難為“奧秘"。如約伯記42:3「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上帝對苦難有特別的旨意,是人無法完全理解與測透的。苦難不是問題,若它是問題是可解決的。既然人無法完全了解,我們應以何態度面對呢?
二、當苦難來臨時,你如何反應?
張牧師引導我們由四個方面思想此問題:
1. 認識基督徒沒有不受災難的特權2016年9月,一個月內連續三個颱風莫蘭蒂、馬勒卡、及梅姬來襲,無論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會面臨同樣的侵襲。但基督徒不同之處即是在面對災難的回應,如約翰福音16:33所言「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又如耶利米書29:11「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基督徒沒有不遭受災難的特權,然而我們並非聽天由命的無奈,而是確信愛我們的神會保守到底。所以在苦難中,我們當靠主站立,不怨天、不尤人、不自責、也無需自憐。
2. 不要問Why?而是要問How?
一般人面對苦難的當下,第一個反應常會問「為什麼是我?」,想要瞭解苦難的源由。若我們相信愛我們的神是賜平安的神,我們要問的不應該是「為什麼是我?」,而是「How」(如何面對苦難)。而我們當以何心態面對苦難呢?約翰福音9:1-3「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面對生來的苦難,耶穌提醒他眼瞎的原因有上帝之特殊用意,而視他的需要。接受醫治的瞎子在接下來的33節說:「這人若不是從神來的,什麼也不能做」,透過苦難反而彰顯了上帝的全能。此故事也再次提醒我們,我們所信的上帝,已經勝了這個世界,「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
 
三、從聖經觀點來看苦難的奧秘
1. 聖徒的榜樣
聖經中不乏聖徒經歷苦難的例證,他們都在一連串的災難中,經歷上帝的同在與恩典。約瑟一生經歷被親兄長陷害與販賣、被護衛長波提乏妻子誣陷下監、被受其恩惠的酒政忘恩,但他卻始終遵循上帝的道而活,最終對出賣他的兄長說出「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創45:5)。約伯在遭受一夕之間傾家蕩產及身心受創的情境中,與無法體會其痛苦的朋友們激辯自己的苦情,「最後約伯回答耶和華說: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聽我,我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伯42:1-5)保羅自述「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裡。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林後11:24-27),始終未阻斷他傳福音與建立教會之心志,甚至曾為身體上的病痛(一根刺),三次求神除去,但最終順服,寫下「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12:9-10)
2. 上帝為何容許苦難臨到屬祂的兒女身上
(1) 為要管教我們
當回到上帝面前,省察苦難的正面意義;苦難不是只有受苦,目的是要我們得益處。「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來12:10)
(2) 為了神的榮耀
為彰顯上帝的榮耀,引領更多人歸向神。面對眾人議論天生瞎眼者的苦難原因,「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約9:3);接著,面對耶穌所愛的拉撒路之死,「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約11:4)
(3) 為要操練我們「我受苦是於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詩119:71);就連上帝的獨生愛子耶穌也為我們樹立面對苦難的榜樣,「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來5:8)
(4) 為了安慰別人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1:4);讓我們經歷患難後,得以成為他人的幫助。四、末世災難中護理人員的角色與職責最後,張牧師從四個方向鼓勵置身照顧患者於病痛苦難中的護理人員,當看重這份專業的尊榮,因為上帝的慈愛可透過我們的照護活動,具體展現於護理的本質中。
1. 災難是末後世代的一種現象(太24:3-14),無論是天災或人禍,只會愈發的增加,未來需要照護的人也會隨之增多。
2. 楊牧谷牧師所著《再生情緣》一書,描述了楊牧師罹患鼻咽癌的經歷,讓他深深體會癌症病人的痛苦,更加領悟生命與信仰的意義;甚至在面對疾病死亡的威脅下,能說出:「死亡,我會比你長命!」的堅定鬥志,鼓勵及安慰了許多人,得以跨越生命的限制。苦難常常是撒旦的技倆,基督信仰使我們承載人生。
3. 護理人員是上帝派駐醫院中之上帝的天使,是上帝的腳(走入病房),是上帝的手(服事病人),使病人能體會上帝的同在與上帝的慈愛。透過我們的照護,能再次點燃對生命的盼望;災難愈頻繁,護理人員的角色愈吃重。
4. 透過護理人員在病房中撫慰病人,讓病人災難中的痛苦得以減輕,使精神體力逐步康復,重新站立,有再活下去的勇氣,俾能面對當下的苦難與未來的挑戰。
苦難的遭逢我們無法全然測透,此乃上帝所掌管的奧秘,當信靠耶和華的眼目時常看顧,祂的愛不離不棄。苦難的境遇,不但終會成為我們,甚至周遭人的祝福!(本文為2016年11月5日護福全國退修會專題信息)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