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中的見證—急診護理師的角度Witness Among Disasters: Viewpoint from the Emergency Care Division
作者:主講/蘇柏熙 RN, NP, 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專科護理師 摘錄/陳可心 RN, 成大護理系碩士生 發佈時間:2017-06-01
【編按】蘇伯熙弟兄接受急診外傷訓練(ETTC)、高級兒童救命術(APLS+PALS),是基本生命救命術指導員;曾任中國醫藥大學急診專科護理師11年、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專科護理師9年。以其參與災難護理的實際經驗,分享在護理專業成長的經驗及對災難護理的體驗。
對急診護理專業的體認
個人專業的轉變可分為三個層次、兩個階段及一個目標。1.探索期:不斷思考自己在做什麼?我是誰?護理是什麼? 2.成熟期:於急診經歷過程中需要學習如何「ASK: Attitude, Skill, Knowledge」,急診護理人員於照護病人時需要學會「打破砂鍋問到底,還問砂鍋在哪裡」?急診工作者須要有能力及知識了解病人的病情下一刻之轉換,而非單單處理病人的症狀,然而,這些都需等待時間成熟時刻。此外在問任何問題之前都需先學習用頭腦思考。急診工作過程中最怕有人說:「等做久了就會」,因為在沒有仔細找出問題的關鍵並予以克服的話,這樣永遠都學不會。
我體認到護理人員的價值,如台大醫院小兒科劉越萍醫師所言:「臨床工作的價值便是創造健保無法給付的價值」。急診護理人員的核心價值就是持續的更新,如ACLS中將CPR轉提升為CPCR(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不再僅是傳統的心肺復甦術,而是心肺腦的復甦術。身為急診護理員須要以關懷與適當的溝通與病人建立關係及擔任提供專業照護能力者,並且隨時掌握與收集病人的病情資料,最後尊重其每個決定與分享相關資訊。
參與救災醫療照護的體驗
災難之救護分為五個組別:指揮、計畫、後勤、財務、執行。護理人員多數參與執行的部分。
1. 台中金沙百貨的救災經驗
災難護理中首先需要設定醫療站,但在台灣災難現場往往看到的都是由慈濟與法鼓山先到災難現場設立醫療站,那基督徒呢?
2. 東加勒比海(聖露西亞Saint Lucia)
由於當地醫院發生火災,需要他國的幫忙,因彰基是姐妹醫院,故醫院派一團醫療團過去。於此過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當地病人對於醫療的態度,某次有一位17歲年輕人因為在家玩子彈而導致彈頭卡在腳踝來到醫院就醫,整個過程耗費長達6小時才輪到他開刀。我很擔心他可能會等的不耐煩而咆嘯時,沒想到他全程態度平和,我充滿好奇地問他,他表示:「醫療是一個資源不能浪費」。他的一段話令我聯想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原來「感受與時間並非是相乘而是相除,因為當病人感受不一樣時,則其對於時間的流逝亦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3. 尼泊爾(2015/5/2-5/10)
尼泊爾地震(海拔2500公尺)不是我預期會去的地方,但是神是奇妙的,若是祂安排你要去的地方,祂便會帶領你超越你目前所遇到的任何問題(如:48小時考慮時間內要解決:簽證可能過期、排班的換班問題)。到了當地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雖然沒有幫到很多忙,但是他們卻深深的表示感謝台灣對於他們所做的。某次我依順序提水時,想讓該地人民先用,但卻讓一個小女生對我說:『你是我們的客人,應當優先使用。』此次的經驗,也讓我見證到癩痢頭小朋友,僅僅透過基本傷口的換藥而痊癒,但對一個醫療資源貧瘠之地,卻是無法獲得的照護。
4. 日本
日本(1995/1/17)神戶關西發生前所未有的大地震,該地震中改變了日本的建築結構的想法,更促成日後當台灣發生921地震時來台支援的意念,也在2005年成立國家制度中的災難醫療隊。每一對的醫療團人員包括:主治醫師1名、護理師1名、搜救人員1名、高級技術救護員2名。在地震救災中須要確切掌握“6R"才能真正解決病人的問題:rightinformation(適當的情報)、right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適當的調整與合作)、right time(適切的時間)、right place(適當的場所)、right person(適當的人)、right materials(適當的材料)。過程中需注意:指揮的建立(C: command and control)、安全(S:safety)、情報的傳遞( C: communication)、評估(A:assessment)、分散(T: triage)、治療(T: treatment)、搬送(T: transport)。此外,日本於法律中也加入相關的應變措施與設施;反觀台灣則未有完整的規劃。5. 台南(台南市永康區永大路2段17樓維冠金龍大樓)救災者要保護自己,到現場應思考及評估環境危險因子,如:墜落傷害、低溫傷害、倒塌現場、二次倒塌等。要運用周圍的環境資源,如:東(安南醫院)、西(國軍岡山)、南(成大醫院)、北(奇美醫院)、體感溫度7度,使用暖暖包加熱當時室外的點滴包與毯子。
針對環境危險因子評估:無線電無法用、有毒物質、倒塌現場、低溫傷害、墜落傷害。處於坍塌現場的受災者,可用的空間非常小,必須先在外面摸擬救護過程。詩篇16:11「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雖然災難現場有總總的困難與不可能,但是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在大鋼牙開挖後,在離地震發生將近50小時後的白天終於挖出一位災民,最後後送成大醫院。本來在搜救階段與受困時間過長而對那位災民的存活不表希望的,卻在最後是穩定到院。於4月12日成大醫院骨科部請我去分享,恰巧碰到當時救出的截肢的病人,他表示:我要站起來!詩篇119:71「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上帝是讓我在醫療救災中幫助別人嗎?不!上帝是讓我去做應該做的事情,但在這災難救護中,祂會讓我看到祂的榮耀。
結 語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東方人講「人定勝天」,或是本意是要鼓勵人積極向上,但是熟讀聖經的人馬上聯想到的教訓就在巴別塔!人類是神所造的萬物之一,本應負起管理之責,但卻在自以為可以勝天的驕傲之後遭受天然災害,然而,卻未曾記取經驗與教訓。
2016年0206地震的震央在美濃,卻在台南發生重大災情,返鄉過年的急診專科護理師投入醫療站救援,本來幾近絕望的搶救中,卻見證了神特別的恩典;這使我更深體會災難醫療與災難護理的核心價值,誠如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一章4節所言:「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 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本文為2016年11月5日護福全國退修會見證分享,經講員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