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一樣的護理教師Never be the Same for a Nursing Teacher
作者:曾雯琦 RN, 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副教授 發佈時間:2017-06-01
馬太福音第22 章中記載一位律法師起來問耶穌, 說:「老師,律法中哪一條誡命是最重要的呢?」耶穌對他說:「你要全心、全性、全意愛主你的 神。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條誡命。第二條也和它相似,就是要愛人如己。」路加福音第10 章又記載這位好辯的律法師,為了要證明自己有理,繼續問耶穌誰是鄰舍(他人)?只見耶穌用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來回答他,要如何愛一個人:「有一個撒瑪利亞人,旅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了(一個落在強盜手中,被剝去衣服,且被打得半死的人),他就動了憐憫的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把他扶上自己的牲口,帶他到客店裡照顧他。第二天,他拿出兩個銀幣交給店主,說:『請你照顧他,額外的開支,我回來的時候必還給你。』」。耶穌在上述經文中,不僅教導我們要愛神,也要愛人,還告訴今日的護理師什麼是護理。這位好撒瑪利亞人首先對傷者動了憐憫的心,然後運用了他照護傷口的技術,包括清潔、敷藥與包紮等,不僅妥善照顧這位傷者,並且在無法照顧他時交班給店主。從耶穌的親自示教中,讓我們知道這也是護理的教學重點。
要愛一個生病的陌生人是何等的困難!古代的病人都是由家人輪流照顧。醫師只到患者家裡診治,留下藥方,接著由家人煎藥,然後餵病人吃藥。因此,並沒有護理這個職業。直到耶穌教導門徒:「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4-35)因此當有弟兄姊妹生病時,教會的女執事會到病人家中替病人洗澡,送藥。女執事不僅照顧生病的人,也為病人祈禱,更關心病人的靈魂可以得救,這就是護理最早的起源。
隨著基督徒注重屬靈生活,退隱到曠野或沙漠成立修道院,並且在修道院旁蓋收容所,收容貧困的病人,才有今日醫院的前身。然而當修道院被毀,修士和修女紛紛逃離,附屬的收容所因而被迫關閉,隨之而起的是貴族和財主為了獲得慈善家的美名所開設的醫院。然而當時人們因為認為罹病是罪惡的懲罰,因此沒有人願意照顧病人,所以只能找妓女、女吸毒犯、女囚犯等來充當照顧人力。直到十九世紀,南丁格爾女士在呼召中,知道護理是她跟隨基督的十字架道路,她寫道:「護理,一方面讓我看到人的軟弱與卑微,另一方面卻讓我看見上帝願將祂的大能,永生的引導與生命的法則,交在一群平凡人的手中,為了扶助人的軟弱與提升人生命的價值,這兩方面的交集就是護理的工作。」
當耶穌將我們贖回,聖靈進入了我們裡面,讓我們的生命從此不再一樣,願意和神、和人建立起屬於生命的關係。在美玲老師的見證中,讓我們看見老師先藉由與學生建立起生命的連結,不僅讓學生學會護理、助產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更因為老師看見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對病人動了憐憫之心,所以在照顧病人時可以進入病人的生命裡,願意花時間陪伴在病人身邊,支持和安慰病人,進而讓病人得到身心靈的療癒。由此可知,護理教師的使命是讓學生能領悟到照顧生病陌生人的關鍵是能進入到病人的生命裡。
因為愛,讓我們與陌生人間的藩籬可以被擊毀,使我們和陌生人的生命可以連結在一起。感謝 神,先讓基督徒護理教師的生命與 神連結在一起,願意順服、謙卑地來到 神的面前,服事我們的學生,並且邀請我們的學生能與他們自己、與同學、與護理專業建立起美好的關係。不是基督徒教師可以,而是 神在基督徒護理教師的心裡動工。求 神大大興起基督徒護理教師,讓我們的學生都可以看見自己正走在一條愛人愛己的道路中,看見護理是一件多麼崇高且具有生命意義的工作。如此,我們才能將耶穌為我們示範的護理落實於臨床照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