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10期-2016年3月


從「永不屈服」看人性的韌性與救贖

作者:楊麗齡 RN, 新竹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   發佈時間:2016-03-01
「放眼望去,四面八方,都是水。1943年6月23日,無邊無際的太平洋上,美國陸軍航空隊(United States Army Air Forces, USAAF)投擲員、奧運長跑國手路易.詹帕瑞尼(Louis Zamperini)躺在一艘橡皮救生筏上,向西漂流。他身旁癱著一名士官,也是與他同機的射擊員。水面上還有一艘救生筏,兩艘救生筏用繩索繫在一起,上面也載著一名美軍,他的額頭上有一道很深的不規則傷口。鯊魚在他們周圍徘徊,好整以暇,背部不時擦過救生筏。」( 蘿拉.希林布蘭,2015,P.12)。
 
《永不屈服》就是描寫路易在一次搜索任務中飛機失事,與另兩位同袍在海上漂流四十五天後,被日軍俘虜的故事,然而真正的苦難才要登場⋯。
 
跑步救了他
 
童年時的路易超令人頭疼,兩歲時他與家人一同搭火車,他就跳下火車在軌道上奔跑,火車還為他倒車,將他接上車。青少年時更是作惡連連,常常打架滋事,偷鄰居廚房的食物,三更半夜讓教堂的鈴聲大作。他還差一點被送去特殊學校就讀,以為他發展有問題。但是他自己知道這一定「不是他」,他的哥哥彼得也知道。哥哥是模範生且是田徑校隊,他知道弟弟是有潛能的。路易就讀高中時,他一手騎單車,一手拿著棍子,花時間訓練弟弟。然而真正讓路易最後愛上跑步的是─有一個夏天,他住在一個印第安保留區的小木屋,「夕陽西下,書頁的字裡行間逐漸模糊,他向四方眺望,眼前的美景使他深受感動。他看著風景的色調由淺轉深,直到夜幕低垂,黑暗將大地與天空融為一體。⋯他跑步不是為了逃避什麼,又不是為了追求什麼;既不是為了滿足別人而跑,也不是為厭惡任何人而跑。他跑步只是為了他的身體想跑步。」(蘿拉.希林布蘭,2015,P.31)。
 
奧運選手變為焊接工
 
當他愛上跑步後,路易的田徑成績突飛猛進,快到可以參加奧運,當地小鎮稱這位子弟為「托倫斯龍捲風」。路易在1936年柏林奧運五千公尺比賽上雖僅得第八名的成績,但就在所有的選手們皆已疲憊不堪時,他卻刷新最後一圈的紀錄,僅56秒!看來哥哥彼得對他說的話真有影響力─「以片刻痛苦換取畢生榮耀,值得。」這個佳績讓希特勒對他印象深刻得以跟他握手及合影呢!但當路易已摩拳擦掌,在國內比賽也屢創佳績,已預備好參加1940年的奧運時,卻在賽前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辦國芬蘭也遭德國空襲,奧運於焉取消。一時,路易失去了生活目標,他生病、沮喪,也跑不出好成績。他從大學休學,只好回到飛機工廠當焊接工,他的生命似乎又失去方向了。
 
「飛行棺材」出任務
 
隨著德國及日本向外攻擊腳步的擴張,美國也漸漸地被捲入戰爭。路易於1941年加入美國的陸軍航空隊,當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時,路易正在德州的電影院看電影,他一把抓起軍帽回營,正式展開他轟炸機頭投擲手的生涯。此時失落奧運金牌夢的痛楚似被眼前的大難當頭所淹沒,承載他與同袍的轟炸機是B-24,他們戲稱為「飛行棺材」。在大戰期間,美國駐太平洋轟炸機官兵的存活率只有一半。雖轟炸機本身不被看好,但是路易卻遇到很棒的團隊。他們曾在中彈594個彈孔後,整個飛機像蜂巢,所有液壓系統都失靈而無法控制煞車及起落時,居然奇蹟似地平安落地。帶領這個團隊面對危難的正駕駛布魯克斯,他們稱他沉著得像「冰血」。迫降後當路易及布魯克斯檢視該機後,布魯克斯靜下來禱告,這位牧師的兒子知道這個奇蹟絕不是偶然,更不是因人的智慧才化解。就是因為戰況慘烈,同袍死傷慘重,面對這些強大的壓力,路易與許多飛官一樣多多少少嚐試杯中物,因為酒可以暫時舒解他的情緒。路易曾說唯有一杯酒下肚,他才能忘卻死去的同袍。他從軍時曾有人給他聖經,但那時他一點也看不進去。
 
海上漂流
 
路易後來墜機於南太平洋並不是為轟炸任務,而是為搜尋另一艘轟炸機。命運之神的安排真是巧妙,該機只有三位生還者,路易、麥克及布魯克斯。由於布魯克斯頭部受傷,他立刻任命路易作指揮官。沒想到喜吃甜食的麥克在第一個晚上就將救生艇上所有的食物(黑巧克力)全數吃完,路易居然還能止住怒氣,還安慰麥克,他可能是在極驚慌之下才這樣作。之後,他們抓到一隻信天翁,還嚐了呢。雖然之後大家都吐了,路易仍喃喃自語說:總是要試試看!後來他們嚐試用信天翁的肉作餌,布魯克斯釣到魚了。當布魯克斯慷慨地分享時,麥克顯得相當退怯,在路易的鼓勵下,他也吃了。此後,路易按時分享他母親的佳餚,詳盡敘述作菜過程成了他們的一大安慰。說到廚房,路易也想起當自己處在叛逆的青少年期,母親常在廚房暗暗地為他禱告。
 
他們繼續在海上漂流,繼續以抓鳥及捕魚的策略得到些許的食物。但是斷水造成生命的威脅卻無法以努力來解決。在斷水六日後,路易只好向神禱告,麥克及布魯克斯都虛弱得只能低下頭來聽他禱告。路易也許下諾言,如果上帝能舒解他們的飢渴,他願意終生事奉祂。第二天,南太平洋風雲變色,應是颳颱風吧,卻解了他們的飢渴。這種斷水、禱告後降甘霖的情況共計發生三次,神真是沒放棄他們。有次布魯克斯險遭鯊魚攻擊,奄奄一息的麥克突然奮起,拿起划槳來,打走鯊魚。在墜機後第三十四天;麥克在同袍的擁抱下進入夢鄉,也嚥下最後一口氣,那時他們三個都已經打破了充氣救生筏的海上生存紀錄。在墜機後第四十五天的天亮時分,對路易而言有兩個重要訊息,一個好訊息,一個壞訊息。好消息是他們即將上岸了,壞消息是他們即將成為日本的戰俘。
 
成為戰俘被仇恨擄掠
 
路易遇到「渡邊人渣」後造成他終生無法釋懷的仇恨及內心陰影。渡邊是該戰俘營區的管教員,雖只官拜下士但手段卻非常殘酷。他用盡一切方法要摧毀路易,他很清楚,唯有路易才是他的對手。除了身體的虐待外,他還要戰俘毆打他們的軍官,不從者要加倍被毆打,他明明地要羞辱戰俘。他要患痢疾多日的路易舉起1.8公尺的木材,一旦放下手臂就要人用槍托揍他,他則一旁要看好戲。沒想到路易居然撐住了,這時渡邊發怒了,衝上去飽以老拳,渡邊自己在歇斯底里地狂叫後也崩潰了。路易整整撐了37分鐘,「我心中生出一股力量,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P.338)。
 
之後美國贏了二戰,渡邊搖身一變成為通輯犯,然而在路易的夢中,他仍然不斷受渡邊的虐待,只好以酗酒忘卻煩惱。他曾在睡夢中勒住妻子的脖子,那時他妻子還懷孕呢!不甘心生活被渡邊破壞,找到渡邊,殺掉他,就成為他的秘密心願。就在他即將與妻子協議離婚時,他的妻子剛好參加葛理翰佈道會而信主。在妻子的相勸下他勉強去了兩天,第二天當葛理翰佈道會結尾時,他突然感覺帳篷裡在下雨,這使他回想到在南太平洋時,當他快渴死時曾許下的諾言─「如果祢拯救我,我將永遠服事祢。」(P.422)。返家後的路易翻箱倒櫃地找酒,不是要喝,是要全數倒掉。那夜一覺到天亮,是五年來唯一未夢到渡邊的夜晚。
 
路易的剛強與軟弱
 
本書的中文名稱「永不屈服」, 英文「Unbroken」,似都在強調路易的剛強,但是我卻看到他的剛強及軟弱是一體的兩面。表面上看他是很能吃苦的─能在奧運最後一圈跑出佳績,能撐得住45天海上漂流的饑渴及鯊魚的威脅,也能撐得住渡邊給他身體的折磨及羞辱。當他的人生只為「以片刻痛苦換取畢生榮耀,值得!」時,他的問題就來了。1936年奧運的光環曾讓他得意一陣子,但當1940年的奧運被迫取消時,他就頓失人生目標。二戰勝利後凱旋英雄的光環也曾讓他顯赫,但當光環不常在時,他的奮鬥目標也喪失了,活著只為殺死渡邊。曾經拯救他的榮耀如今成為他的絆腳石。
 
路易的剛強在於他將上帝給他的體能及心智能力,十十足足地發揮出來,然而他能夠發揮是因為全能的神聽了他母親在廚房暗暗地禱告,否則他有可能只是街頭混混或超級大流氓。他的軟弱是當得到榮耀光環後,沉溺在光環的喜悅讓他忘記激發他恩賜的主,繼續用盡他全身的力量與環境抗爭。唯有等到下次苦難大到他擔不起時,他又低頭禱告,神又聽他呼求。但當事情成就時,他雖沒說,光環卻悄悄地歸了自己。
 
或許路易的軟弱就是過於相信自己的能力,說我可以自己來;而他的剛強就是知道自己的軟弱而全然倚靠主。他的一生似乎在軟弱及剛強中循環。最後,上帝給他的臨門一腳就是二戰凱旋英雄卻勝不過自己內心的仇恨,這次上帝沒作事,要他憑著信心越過去。然而葛理翰說信心是─「祂的不可見則是對人類信心最大的考驗。上帝為了要知道誰是真正看得到祂,於是讓自己隱藏起來」(P.422)。路易最後的剛強是在於相信那一位看不見的能看見他,所以他沒被醫病趕鬼,自己將酒倒在水槽中,就走出惡夢了。
 
也談作者
 
作者Laura Hillenbrand是一個Chronic FatigueSyndrome的患者,在念大學時發病,未能完成學業,從此足不出戶。但是居家的日子卻造就她的作家生涯,她還寫了另一本暢銷書《海餅乾》( Sea Biscuit),該書還拍成電影,即頗獲好評的「奔騰年代」。她藉著讀舊報紙及電話訪問的的資料,將這兩個美國傳奇躍然紙上。她說:「能在想像中騎著海餅乾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當路易打破美國大學田徑長跑紀錄時,能在他身旁是一件很棒的事。當人們活得轟轟烈烈時,我也躬逢其時。」(Wikipedia, 2016)。好一雙寫作的巧手,真是充滿信心,看得見那看不見的。她的身體雖因疾病受限制,她的心靈卻因想像力而壯闊。
 
參考資料
 
蘿拉.希林布蘭著,閻紀宇譯(2015)。永不屈服。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Wikipedia (201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ura_Hillenbrand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