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綠葉緩緩落下讀後感
作者:張靜芬 RN, PhD,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發佈時間:2016-03-01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 羅馬書5:3-5)
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
九月份參加一個癌症照護研習會後,再度對於照顧生命終點將至的人有所負擔,於是向開講的老師討教能幫助我初步認識,與學習陪伴瀕死者與安慰家屬的資料。我趁著開學前夕悠閒地閱讀《當綠葉緩緩落下》中譯本,想說瞭解幫助瀕死者及家屬度過悲傷過程,反到成了自己重新體悟與審視生命意義與價值的學習機會。
作者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和大衛.凱斯勒認為悲傷是人類生命中必然會發生的情緒,因為在生命過程中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暫時借用。有形物質是如此,即便是親愛的家人和朋友在生命旅程中也不一定能永遠相伴。有些人在生命列車中間就下車離去,當然也有新上車的隨行者。所以,能白頭偕老是生命中美好的期望與約定,但不一定能如願,就連我們自己的身體也會有衰敗毀壞的一日。雖然我們要為身體健康負責,為維持健康而努力,但倘若生病了也不需受責備,因為沒有人願意生病,而健康、生病或死亡也非人能完全掌握的。因此,生命的種種失落是讓我們學習成長的機會。回頭觀看一個個失落悲傷的歷程,在我們生命中畫下顯著的成長標記,證明我們經過悲傷的試煉,依舊挺立走出痛苦。
失落之後的成長
我們要能面對失落產生的悲傷而不逃避,這是唯一走出悲傷的方式。面對和經歷悲痛的過程裡,其實我們有機會領受神的同在。「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路加福音1:78-79)所以作者最終仍正向看待悲傷,認為經歷悲傷的過程讓生命有所改變,這是神的恩典、奇蹟,也是神給生命的禮物。當我們生命開始受悲傷包圍的當下,已在不知不覺中從預期悲傷中重新活過來,在情感劇烈擺盪的過程中達到成長。
詩篇46:1提到:「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悲痛會迫使我們依靠神,是能主觀經歷神同在的機會。每一次在悲傷中經歷神的同在,能再一次添加我們的信心與能力。所以,神那神聖的屬性會藉由每次的悲傷經歷,逐漸加到我們裡面,使我們屬靈的生命逐漸成熟長大,至終彰顯出神的榮耀。
身體雖衰敗,屬靈生命卻長存
既然悲傷是生命中必然會發生的,就好像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努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世上有許多事是無法提前得知或預防的,所以活在當下,把握美好即能向上提升。我教會中有一位石弟兄,長年在外為世界工作,但他極盼望與妻兒同過教會生活,所以他向主求一個「人所不能拒絕的理由」讓他能回家,結果在一次體檢中發現了肝癌,因此就順理成章地回到台北的家。這位弟兄知道這是他自己向主求來的,因此並不顯得憂傷,反而為此感謝主。經過治療後他回到召會生活,我們確實見證到他愛主、愛弟兄姐妹,全然擺上且積極投入教會生活。雖然身體的難處並未因治療而痊癒,但他與他的姐妹為顧念其他弟兄姊妹的屬靈光景,經常探望或參與家聚會到深夜。起初我提醒他要顧惜身體,但他們還是將主的事擺第一。他將每一天當作生命最後一天活著,把握每個現在來愛主,作主忠信的僕人。
他如同約瑟一樣, 經常有弟兄姊妹向他糴糧,他就按時分糧。每晚他會向主交帳,問主滿意他今天的工作嗎?請主給他工資,讓他明天能再為主作工。他熟知區裡每個家庭的光景、需要與難處,並列出來時刻代禱,區裡大大小小兄弟姊妹的名字一個也不漏掉。我對家中兩位青少年兒子的管教甚為煩憂,雖然我沒有說出口,但石弟兄夫婦深知我的心事。禱告會時提早半小時到我家中,向我的孩子說些勸勉、鼓勵的話,讓我甚為安慰與感動。這是以神性餵養和人性顧惜的具體表現。石弟兄安息主懷已三年多,但他把握每個現在愛主的榜樣深植在眾人心裡,孩子與我還是會常提及石弟兄與我們互動的光景,這些已成為我們生活的珍貴記憶。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馬書5:3-5)。當我們經歷生命中一次又一次失落的悲傷,也在悲傷痛苦的光景中挺下來,生命就不再與過去的一樣了,這樣的蛻變必可成為別人在悲傷痛苦中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