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訴說了一切
作者:林明珍 RN, 前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發佈時間:2016-03-01
美國總統林肯有一句名言:「人過了40歲,要為自己的相貌(臉)負責(After 40, every man isresponsible for his own face.)」。也就是說,上帝給我們『外觀』(appearance),但『容貌』(looks)要靠自己塑造!
當代猶太裔法國哲學家列維納斯,其著名思想有「他者」、臉孔理論,他主張:自我與他者的關係即是與臉孔的關係,倫理學上“與臉孔”的關係才是真正尊重他者的“人與人”的關係。看著一張臉,我們的反應就是一種回應,不僅僅是回應,更是一種責任,理解、同理、悲憫、責任與行動都從臉對臉(face to face)開始。箴言27:19也提到「水中照臉,彼此相符;人與人,心也相對。」以上都指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從臉開始。
身為基督徒教師,在去上課或臨床教學之前,是否會先在鏡前端整儀容?在照鏡子的時候,是否曾想過對自己的看法?在學生眼中又是如何看我呢?
Jamison博士分享她在護生時期的兩段經驗:
深深記得內外科實習的老師,高個兒,有著一頭金黃色長髮,下班後常穿戴一件豹皮披肩,她的昂頭姿勢比面貌更讓我印象深刻,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我想她是太驕傲以致於對我這個學生沒有興趣;某一天,當我很努力幫一位裹在石膏中的年輕病人梳洗乾淨舒適,她走進來,環顧四周,看天花板比看病人還多,然後對我說:「Miss Jamison,我看到了問題」,突然轉身離去,我迅速跟出去想要問她看到什麼?卻已不見蹤影,那一天,我帶著疲勞挫敗的身心下班,想不通自己漏做了什麼?要如何改進?對未來成為好護士的夢想幻滅了。
回想去年基護實習的老師,曾把我叫到病房外,和我討論剛才觀察到我所做的,因著她的臉部表情溫和尊重,讓我能減除焦慮清楚說明,我始終記得她的回應,雖然我在過程中有做錯,但是她對於我的條理思考給予百分之百的高度肯定,老師所說的話語與表情一致,讓我相信自己的價值與潛能。
看了Jamison博士的兩個實例,自己很被提醒,我們的表情和態度說明了一切,也反映了內心的所是所想,深深影響學生,心中有愛才能成為別人的祝福。回顧自己的教學生涯,起初幾年樂在其中,能與學生相處的時間很多,賣力地把自己所知所學的整合傳授,也有不少和學生談心談人生的精心時刻,至今仍持續與那些年的學生保持聯繫,成為互相勉勵的終生好友。後來的幾年,隨著班級增多、學制複雜、教育制度朝向績效掛帥,研究、產學、專案、評鑑、招生等等的策略活動排擠了教學,緊湊繁忙的步調多少犧牲了互動交心的時間,常常在匆忙中也忽略了應給學生的愛與關懷,相信這其中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德瑞莎修女(Mother Teresa)在In Words to LoveBy一書中提到:在我們人生終點的審判中,不是看我們有多少學位,賺了多少錢,或成就了多少偉大的事業。乃是按著「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衣服穿;我做旅客、你們接待我。」受審⋯這是基督在苦難中的化身。我們在所接觸的每一位學生(最小的弟兄)身上所做的,無論善惡,主都把它看為是做在祂身上。這再度提醒我們省視,無論多麼忙碌,是否遵行祂的話語?
出埃及記34:29「摩西手裡拿著兩塊法版下西乃山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當我們像摩西一樣親近神,與主面對面,遵行祂的道,祂必與我們同在,讓我們能反映出祂的榮耀與盼望(約14:23、西1:27)。
傑米賴旭(Jamie Lash)在《這一生!當預備迎見你的 神》中提醒,那一天,在審判寶座前會有人聽到神這麼說:「你禱告多年要我祝福你的工作,但是你從未放開你的驕傲,你沒有認為同事和學生比自己重要,如果你曾經這麼做了,我就會祝福你的工作。」同樣的,在婚姻、家庭、教會等其他情境中也是如此。只要我們以自己為中心就是驕傲,傑米賴旭以腓立比書2:3-4「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重要)。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來操練自己,常在心中默想以脫離自我中心。
Jamison博士提到,她永遠記得曾有一天,當她站在鏡子前意識到自己是被 神所使用,對學生做祂的見證人時,心中感到無比的雀躍,並且日復一日欣然接受這種榮耀。下次,你將如何看待自己呢?或者你也會因著在與同事和學生的互動中能讓他們有認識耶穌的機會而欣喜。請保持微笑!你是基督的代表。
參考資料
瑞克霍華德、傑米賴旭(2015).這一生!當預備迎見你的 神.台北市:培基文教基金會出版。
Jamison, S. L. (2013). The Face Says It All. Journal of Christian Nursing Journal, 30(2),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