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他者的面容
作者:黃秀雲 RN,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兼任教師 發佈時間:2016-03-01
主耶穌道成肉身在世間,有許多時候與人面對面的傳講福音,約翰福音四章7-26節中,敘事了與撒馬利亞婦人的互動,一照面, 婦人對主耶穌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呢?」撒馬利亞婦人具有的先備知識是:1.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是沒有來往的,2.由外貌、穿著、或⋯來辨認身為肉身的主耶穌是猶太人;但是她無法憑著這些表淺的知識,來認識能賜給她生命活水的神。但主耶穌卻是深入撒馬利亞婦人生命世界的神,知道她的困乏,要賜她活水。主耶穌單刀直入,自我介紹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10節),接著並解釋、分析活水的好處:「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14節)。主耶穌娓娓道出婦人的生命歷程來取信婦人,婦人也在主耶穌傳講福音的當下迅速認識了主。
主耶穌看見了婦人,婦人也看見了主耶穌。主耶穌看見了一個需要依賴丈夫過活,卻不幸的,沒有碰到一個可以依賴終生者,內心空泛的可憐婦人;婦人在主耶穌的引導之下,見到主的榮光,得救並做見證。
在快樂的暑假裏,我認為最有挑戰的莫過於到臨床去帶實習;對一個課室教學的護理老師來說,臨床實務充滿了挑戰和學習的機會。第一天要熟悉環境,一個老太太到護理站來,對護理師說:「哇安哪軋其,伊獏家(我怎麼餵他,他都不吃)」。護理師很熱心的馬上站起來,說:來,我來教妳怎麼餵他。
哇!學習的機會來了,趕快跟著跑。進了病房,護理師熟練的右手拿湯匙舀了一勺稀飯,左手拍拍阿公的肩膀呼叫他,阿公沒有回應,護理師在病患右肩給予痛的刺激,一面呼叫他,阿公嘴巴張開:啊了一聲,護理師輕巧的將稀飯餵到阿公的嘴裏,一面說:「阿嬤,就是這樣子餵。」
當下, 我說:「您不要再餵了, 再餵, 就suffocation了,我懷疑他可能是CVA attack了,建議請醫師幫他開一個CT的檢查。」
從進了房門,阿嬤就坐在床旁的陪客椅上,面無表情看著地面;老師從病患床邊走過來,拍拍阿嬤的肩膀,阿嬤說話了:「那ㄟ安捏?那ㄟ安捏?(怎麼會這樣呢?怎麼會這樣呢?)」老師在阿嬤身旁坐了下來,攬著阿嬤的肩,她兩行眼淚噗漱噗漱的掉了下來,阿嬤無聲地哭著。檢查在快速的安排下,病患被證實有顱內大片的出血,隨即轉加護病房治療,從此就沒再見到這兩位老人家。
多年的臨床及教學經驗,雖然未曾停止學習,但是,越來越覺得學無止境,包括靈性方面的修習,這些感覺,大多來自與人的互動中得到衝擊。這個臨床案例,訴說了兩個他者的面容,阿嬤的問題是她的丈夫無法進食嗎?如果這是她所關切的問題,她就會站在床邊,關注護理師的教導,而不是垂頭喪志的坐在牆邊的陪客椅上,老師撫慰的關懷,觸動了她緊繃的憂慮,終至決堤。
嗜睡病人確實不可餵食,然何以懷疑他是CVAattack呢?需觀察腦血管意外患者,病發後多久患側肢體因癱瘓無法動彈,開始循環不良有腫脹變化之症狀,病患被痛的刺激時,嘴巴張開啊了一聲,也可以觀察到兩邊嘴角不對稱的變化。護理師經提醒後,馬上有因應措施,相信日後會更加儆醒。
基督徒護理人員唯有於靈裡謙卑、時時自省,否則難以進入他者的生命世界,與之同在,予以適切護理。我們與同儕和睦相處,也要以心靈和誠實敬拜上帝,學習主耶穌的直言不諱「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22節),對錯誤的護理措施,要一面禱告求主賜我們智慧與勇氣,另一面也要及時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