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16期-2017年9月


【回應】誰能引導學生創造護理未來Who can Guide Students to Create the Future of Nursing?

作者:吳麗芬 RN, 國立台中科技大學護理系教授   發佈時間:2017-09-01
反思:僕人式教育者
 
讀完珍娟老師「僕人式教育者塑造護理的未來」一文,其中有段話「教育的成效取決於是否願意成為僕人式之教育者,清楚神的呼召和力量去與學生建立有意義的關係」,深深吸引著我,身為護理的教育者,我開始反思「僕人式教育者」的意義與這名詞的現代意義。
今年(民國106年)台灣人口結構已經出現高齡與少子化兩股趨勢交叉的狀況,推估未來人口會出現自然減少的現象。在這現實情況:學校多、教師多而學生少,使得各個學校努力爭取學生,學生有更多的學校及學習選擇權,朝向「我只學我想學的、其他一切免談」的趨勢,而且在學生的新價值觀中,呈現一種新的思維:「接受服務是應該的,你們不服務我還要服務誰呢?你們教師的評量可是在我手中,我的滿意就是你們的高分。」,聖經中耶穌早就知道這一點,所以祂説:「我來,不是要受人服事,而是要服事人。」(太20:28)
 
Mentor:耶穌的另一種教導方式
 
在聖經中,耶穌還有另外一種教導方式,就是mentor(導師),祂把很多不容易明白的道理,用學生覺得有趣或比喻的方式,解釋得清清楚楚,讓人一聽就懂。而且,祂教導(上課)人的地方,不侷限在教室、課堂,祂有時在海邊、有時在船上、有時在別人家裏、甚至可以一邊走路、一邊解釋某個疑惑。
祂注重教導,尤其是一種單純學習的態度,祂說:「讓小孩到我這裏來,不要制止他們。」有一次,門徒在路上為了誰最重要而爭吵(可9:33、34),耶穌問他們:「你們在路上為了甚麼事爭吵呢?」這時他們都不敢出聲,於是耶穌就請一個小孩站在門徒當中,希望他們的學習態度要像小孩一樣單純才行,哪一個門徒都不該覺得自己最重要。
祂的身教重於言教,配合示範來落實教學。耶穌和門徒生活的地方,天氣乾燥炎熱,一般人都習慣赤腳穿涼鞋,所以走路時雙腳會沾上許多泥沙灰塵,在當時,宴客的主人常為客人洗腳,表示體貼客人。有一天,耶穌和門徒一起吃飯之前,祂站起來脫下外袍,拿起一個盆子,裝了水走到門徒面前蹲下,逐一的為門徒洗腳,然後用毛巾抹乾。耶穌這樣為門徒服務,讓門徒非常感動,因為當時,門徒中誰也不願意主動為別人洗腳,於是耶穌就親自示範教學了。祂這樣做,是要教門徒學一個重要的道理。耶穌穿上外袍,回到飯桌,然後説:「我為你們做的事,你們明白嗎?你們稱呼我“老師”,稱呼我“主”,你們説得對,我本來就是。我是主,是老師,還為你們洗腳。所以,你們也應該互相洗腳。」(約13:2-14),祂希望門徒樂意為別人服務,不要只顧自己。
 
現代化的學習方式
 
由耶穌的教學方式,讓我感受到耶穌是我的導師和教練,我也從聖經中整理出三種可以用在現代學生的學習方式:
1. 啟發式的學習:教師透過設計一些環境和情境,激發學生對談論的主題有好奇心和動機,而且願意再深入去探尋,也可以透過發問式或是對話式的探詢,讓對方反思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例如使用遊戲方式,當遊戲結束時詢問學生:「你學到甚麼?」
2. 標竿式的學習: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特質,協助學生設計自己的標竿或目標,並且激勵他們挑戰自己的目標,而不完全依賴外部的獎賞,因此也會建立自我成就動機的能力。目前學校已經不再是只有「考試」一個面向的標竿,更多的生存能力不僅靠知識,而要靠技術與經歷才能得著。
3. 協同式的學習:學習合作與良性競爭,是未來人生的最大資產。讓學生感受到「一加一大於二」的能力,教師們必須設計一些情境或是主題讓學生們學習,讓他們得到彼此合作更容易成功的經歷。
 
引導學生創造護理未來
 
好的教師不只是鼓勵學生的好行為,而且會引導學生心中的動機和價值觀,並堅固能讓學生受益一生的好品格。身為基督徒護理教師,跟隨耶穌學習真理的道,並且天天活在主裡,相信他們必能以自己的生命,影響學生的生命,進而引導學生以現代化的學習方式,擴張知能境界,創造護理的未來。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