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178期-2008年3月


管理與祝福

作者:吳麗芬 臺中護理專科學校副教授兼研發處主任   發佈時間:2008-03-01
前  言
 
管理是時時刻刻出現在我們生活周圍的一件重要工作,當我們開始懂事我們就開始管理我們的時間,讓我們的生活有力,好的管理讓我們天天過得充實,差的管理讓光陰虛度,空留惆悵。當我們有收入時我們就開始金錢管理,好的管理幫助我們累積財富,差的管理導致我們到頭來兩手空空,白忙一場。
 
管理的起源
 
管理是從何而來呢?查考人類的發源,不難發現以下兩個事實:1.「管理」是來自造物主的託付,2.管理來自人的需要。
在創世紀第一章26至28節,記載說:「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 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從這處經節,我們可以看到造物主給了人類權柄,治理全地與活物。這是極大的託付,宇宙萬物都在人類手中,這些上帝所造之物,能夠生生不息或是瀕臨絕種都與人類的管理有不可推諉的關係,自然生態環境的保存或改變,也是人類管理的結果。
至於人對事、人對時間、人對物件、人對人之間,也都存在著管理的需要,瞭解管理的需要就會將事情依照輕重緩急分別處理,經過管理的事情也多半能在適當的時間處理妥當。人對時間的管理更是重要,一場考試需要50分鐘完成,若是參加考試者時間無法掌握,結果縱然學富五車也恐怕會悵然落榜;在工廠或商場工作時,貨品的盤點與管理是決定工作人員是否稱職的依據;考績與續任、留任更是人對人管理的重要結果。由此可見,管理不但來自造物主的託付,同時也來自人們本身的需要。
 
管理的本質
 
基督耶穌道成肉身,在地上建立教會,有聖靈在其中掌權,從聖經馬太福音20章26、27節「⋯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馬可福音10章43至45節「⋯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及以弗所書4章11至16節「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三處經文的意思中可以歸納出一個結論:管理的本質是“服務”。
Drucker及Joseph(2004)在所寫的「The DailyDrucker: 366 Days of Insight And Motivation for Gettingthe Right Things Done」一書中也有類似的看法,他在書中強調: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德魯克認為,由於組織的使命決定結構,不同組織間的管理會有一些差異,就像管理超商和管理教堂當然有所不同,但差異在於應用而不是原則,所有管理者都要面對決策及溝通的問題,各組織間的不同點在使用的專屬名詞不同。在所有的組織中,有90%左右的問題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左右,這10%與這個組織特定的使命和文化有關。也就是說,一個成功的非營利組織管理者有90%的機率管理好一所企業,反過來說也是一樣的。
基督徒在教會中的服事以及在工作中的服務,基本上都是管理的一種,其本質為服務目的在建造。
 
管理成功的秘訣
 
蘇(2001)在他所寫的教會行政管理學一書中語重心長的提到「華人教會很少有效率的運用管理原則來提高教會事工的效率」,並且猜測「也許教會認為談管理是件不屬靈的事」。並且建議神學院的課程內容應該有教會管理學等課程,使教會事工「規規矩矩的按者次序行」,以促進教會增長。
筆者個人贊成這個論點,因為「管理」是一個有次序的做事方法,內容包含了目標、決策、評值等等。在馬太福音第25章19-23節記載有一段管理的敘述:「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在這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兩位僕人的目標是“倍加”,領五千的將目標設在增加五千,領兩千的將目標設在增加兩千;他們的決策是“賺”;評值則是“將賺到的拿出來給主人看”。在以上這個例子中我們不難感受到這兩位僕人成功的秘訣,依據筆者的分析,他們的成功是因為:1.他們的動機是“忠心又良善”的,假如他們有了私心,或害怕自己做不好而躊蹴不前,那麼這樣的成果不可能發生。姜譯(2007)在「不要理由只要結果」一書中,強調「努力很重要,但更需要有結果」,更說明執行的方法是「不耍小聰明,一步步把簡單的道理執行透徹」。這書也證實了聖經這例子在實際工作中是值得運用的。2.他們的做法正巧符合管理的內容,他們的做法包含了目標、決策及評值,正如管理所要求的一樣。
所以掌握成功的秘訣,可以幫助管理者完成工作的要求並且成功在望。
 
管理者的祝福
 
從上述聖經的例子我們清楚的看到主人因為僕人的成功而給他們賞賜,這賞賜就是「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有人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也有人將這句話延申為「成功是成功的墊腳石」。也就是說一件事情成功所帶來的賞賜就是可以接受更大的託付,以及享受更高層次的快樂。
基督徒在從事各樣工作的時候,除了要掌握管理的成功秘訣外,最重要的是要求耶和華與我們同在,就像創世紀39章第2節所說“約瑟住在他主人埃及人的家中,耶和華與他同在,他就百事順利”,主與我們同在是我們蒙福的根源,社會上流傳「時也、運也、命也」,我們所信的乃是「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耶和華的靈」,若耶和華與我們同在,我們忠心管理的成果就會得到賜福。就像創世紀39章第5節所記:「自從主人派約瑟管理家務和他一切所有的,耶和華就因約瑟的緣故賜福與那埃及人的家;凡家裡和田間一切所有的都蒙耶和華賜福」,神與管理者同在就蒙賜福。
求主與我們同在,讓我們本著忠心與良善的動機管理各項託付的事,並蒙神的賜福。
 
參考文獻
 
姜汝祥譯(2007).不要理由、只要結果.台北:財經傳訊。
蘇文隆(2001).教會行政管理學.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
聖經(和合本,2006).台北:聖經資源中心。
Drucker, P. F., & Joseph, A. M. (2004). The daily drucker:366 days of insight and motivation for gettingthe right things done. Baker & Taylor Books.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