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11期-2016年6月


為貧困者築家園—訪走過半百的關山療養院 Build a Home for the Poor:Visiting A Half Century Catholic Holy Cross Hospice

作者:陳淑雅 RN, 台東基督教醫院準專科護理師   黃培琳 RN, 退休護理師   發佈時間:2016-06-01
仲秋涼風趨走暑熱,關山田野黃橙橙厚實的稻穗虛心接受日曬,快樂隨風搖擺,再過一個多月農民就有好收成,而關山療養院和這片農田晨昏相隨五十年,與農民們分享豐收的喜悅。筆者以朋友角色走訪關山療養院,此景象見證上帝的豐盛充滿;祂使關山療養院全體同仁剛強,用勞力來供應生活所需,做上帝眼中看為有意義的事工,恰切的呼應大衛王感謝神的讚嘆:「主啊,世世代代你是我們的居所,⋯從亙古到永遠,你是上帝」(詩90:1~2)。
 
全心全意投入,願主名彰顯福音廣傳
 
源起於1856年瑞士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會憲是「我要愛所有的人,就是給他們需要的一切,以及建設他們」,修女會差遣擁有各項專長的修女們去世界服事貧困者。修女對華人的奉獻最初在大陸東北辦學校、傳教及醫療照護,1955年與白冷會神父來到台灣台東馬蘭傳揚耶穌基督愛世人的福音。五十年來深深紮根在關山,全心全意投入改善醫療不足的事工,從過往的醫院診所規模、推動公共衛生教育(如:防治寄生蟲的致病、保持水源不受污染),到20多年前轉型為療養院,供應台灣社會嚴重老化最迫切的需要。曾經到過這裡的醫護同業人員,皆不禁敬佩修女們為貧困民眾提供服務,不問收入只問是否能痊癒或改善,她們帶領員工堅守崗位,拉近城鄉間的醫療落差。
 
事實上,修女們常感謝許多善心人士捐款與物資,感恩的接納大大小小的愛心,讓人們發揮彼此相愛、愛神國的事工、互助的善良精神,正如聖經上耶穌看重寡婦所捐的兩個小錢。至今,時常有人敲門送來收成的一點蔬菜,其中有農夫是曾經接受過修女護理腳傷的子女。修女們犧牲奉獻,照顧缺乏關愛、無人聞問的貧困者,也讓他人有機會學習付出與奉獻,共同營造有基督愛的大家庭,鄉民互相照料社區內弱小、生病、無家可歸、衰老的需要者。諸多點點滴滴的經營事蹟,讓關山療養院在民國96年獲頒「醫療奉獻團體獎」,實至名歸。
 
安靜座落在台東群山環繞之中,主建築物是一棟沐浴在和煦陽光的三層樓,屋後是鬱鬱蔥蔥的樹木與花草。目前仍住在台灣達30~50年的三位修女,年齡60到80歲,年事已高難免有病痛,卻不喜歡麻煩別人接送就醫,除了不斷禱告,依然保持活躍的工作常規。開心微笑迎接我們的到訪,不曾清閒下來,雖有疲倦,但「做的多,說的少」是修女們一貫的作風,以身作則帶動二十多位員工。
 
瑞士籍資深的馬修女虔敬地說著:感謝主一整個夏天僅有二個颱風,且對台灣的侵襲不算太大,療養院園子裏一些果樹結實纍纍,包括:西施柚、香蕉、百香果、小桔子、橄欖等。大家看了都喜不自勝,筆者亦感染到這片土地的祥和與喜樂。稍後她端出桔子汁招待我們,解渴又溫馨,再咬上幾口鬆軟又肥美的「在長黃」香蕉(台語:樹上熟透才採收的),美味遠勝過咖啡店內昂貴的糕餅。閒話家常中,馬修女一度憐憫提及,希望颱風的餘波橫掃菲律賓時,天父保佑當地人少受損害,與馬修女相處感受到她慈母般愛好和平的心腸。
 
照顧貧困中最貧困的需要者,尊重而非輕看
 
修女們自認是「渺小又卑微」的人;「誰需要我們幫助,我們就幫助誰」是她們超越挑戰,展開工作的態度。修女們的內在靈修精神生活,是長時間的默想上帝、禱告、深思,甘願委身讓天父使用;就如聖經主耶穌親自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她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約15:5)。
 
目前療養院內約有四十多位住民,大部分是中風、植物人、臥床的,是鄰近社區較貧困的長輩,他們生活無法自理,或家人需工作或有特殊原故無法妥善照料,於是將他們送來這裡。修女們用「築溫暖的家」理念來管理領導,讓這些曾經不被接納、不受愛顧、不被照料的人獲得愛,在此為安居處。這裡膳食是依照每個人的需要,有軟質、半流質、全流,手臂尚有力量的就讓他們自己握住湯匙吃,不趕時間,有充份自由享用餐點,並且快樂交談。
 
細數今年上帝所賜恩典,最溫暖的趣事:送年患白內障的長者去接受眼睛手術,這位長輩重獲光明之後,緊抱修女直呼“媽媽”,感謝之情更溢於言表。又如有一位喜愛吃饅頭的失智阿公,依稀記得修女們常說上帝保佑,在肚子餓喊著要吃東西時,會說“饅頭,上帝保佑”,讓大家覺得好笑又好憐惜!
 
聖經主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關山療養院不是付得起費用的人才受到好的照顧和尊重,修女與員工都同等對待所有住民,對於家人經濟不好的,不會再三催繳費用,對現今一切營運以成本考量的長期照護機構而言,是反其道而行。修女們認為這些家屬一定有他們的困難無法繳費,而堅信「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詩23:1),神的供應總是夠用。
 
勤勉栽種澆灌,飽足又養生
 
關山療養院的修女們每天生活從祈禱開始,看見耶穌的謙卑,祂甘心給天父使用;修女們為人與行事也盼望為天主的榮耀與窮困人的幸福而努力付出。她們的生活就如同使徒保羅曾經說:「立志安份守己,親手做工來維持自己的生活,⋯也用不著倚賴別人的供給」(帖前4:11-12)。年紀輕的修女主責第一線住民醫療照護,年長修女協助後勤的職份,忙碌於庶務性工作的策畫推動,包括:維修房屋、整理工具間、維護病床椅、補足倉庫、豢養看家狗等。概觀而言,修女們最大的喜樂在實踐一生讓天父使用。
 
環境雖樸實,也有吸睛之處——種植蔬菜果樹的園子。他們雇用專職的園丁,根據季節播下種子,修女充分授權給園丁作主,每日辛勤的澆灌。住民可幸福吃到當季盛產的有機蔬果,例如:菜豆中豐富蛋白質、秋葵含鐵、鈣及糖類等多種營養成分、蘆筍具膳食纖維、小白菜涼口無農藥、香蕉有高鉀又防便祕。關山療養院幾乎不吃冷凍食材,菜色似乎少變化,但卻新鮮又營養。探究養生的秘訣在於自製有機肥料,堅持不用化學人造肥料、不噴灑農藥,把握愛地球的環保原則,盡其所能將資源再利用,步驟包括:集中廚餘到貯坑掩埋、曬乾樹葉枯枝排掉水分、兩者混合成半腐熟成土狀,等待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等有機物,從大分子逐漸分解成小分子,最後就發酵變成「胺基酸」等,成為幫助植物生長的養分。
 
顧及員工身心靈,讓大家發揮所長
 
營造長照機構的友善職場方面,修女們注重員工的靈命、精神、身體等一切需要,評估每位的能力,分配合理的工作量,精細的分工,每位員工皆有足夠心力完成份內的事務;在此除了工作紀律要求外,每班有一小段喝茶休息的時間;體貼漫漫長夜大夜班人員的辛勞,在住民情況穩定之下,規範服務當班人員可輪流打盹,以確保工作效率。修女們時常向員工分享聖經中的真理,讓同仁體認天父有多愛每一個生命,天父不需要工人,祂要的是兒子;相信基督的人會依靠祂而存活,並且經歷天父會照顧屬祂兒女一生所有所需的佳美應許。
 
修女們瞭解愛的源頭是天父,因為祂先愛世人,我們愛祂,才能有愛人的動機、能力與表現。修女們常常去安慰與幫助人,與員工彼此相愛,必要時給予忠告,取代威脅、恐嚇、責罵。雖然工作管理層面對有疏失員工訂罰則,提醒勝過懲罰的性質。修女們往往視員工為肢體,關心其家屬,例如曾有一位上大夜班的同仁突然告知家庭發生衝突,傷心哭泣無心上班,修女首先電話中安慰她,而不斥責,以及要她先安心處理家中事宜,除了應變措施並協助調班。再者,管理者亟力保障員工工作權,不輕易將工作外包給廠商,故此目前洗衣、清掃、整理被服等工作,皆雇用鄰近社區婦女做,讓她們有錢賺,又兼顧家人生活,不用大老遠通車到外地工作。
 
離聖誕節尚有一段時間,幾位員工提早絞盡腦汁設計活動,想要與住民、阿公及阿嬤共同慶祝耶穌降生的紀念日,工作之餘大夥逐步討論今年主題;照往例是員工輪流主導,修女僅略過濾一下節目內容;而透過創意的趣味活動和餐點來滿足人的物質、身體、心理、靈命上的渴求。最特別的是有一年員工將家中小孩扮演成馬槽裏的小耶穌,精采演一場影子戲,後來有一位阿嬤直說想抱抱小嬰孩,一陣陣笑聲讓聖誕氣氛達高潮,有趣畫面至今仍廻蕩在每個人的記憶中。
 
多年前曾品嚐過修女們親手做的麵包、餅乾,至今仍令我們懷念不已。年輕的裴修女說今年聖誕節會製作手工餅乾,贈送每位員工一罐,正如同歐洲飲食文化裡視自家烘培的造型餅乾最美味,最好的東西當然要與最寶貴的同仁享用,可見修女們有多麼重視員工。
 
後記
 
這趟探訪到了告辭的時刻,筆者與修女們祝福聲中相互擁抱、合影留念。翻開聖經使徒保羅提示理想的待人處世模式,每個人互為肢體,沒有高低地位之分,「恩賜有多種,卻是同一位聖靈所賜⋯事奉有多種,卻是上帝賜給每人工作的能力。為了使大家得著好處⋯身體不只有一個肢體,而是由許多肢體構成的⋯」(林前12章)。關山療養院上下的祥和氛圍,筆者深刻體會服務團隊間彼此接納的重要性,因為相信愛從神而來,邁向保羅強調信徒的合一路徑,也為屬天父的長期照護機構之運作做美好見證。願神更多加添祝福給這地!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