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機構主管—曠野的訓練
為了家中長輩的照顧需求及自己身心靈需要修復,2017年1月我離開嘉基的長照中心,我從長照機構主管轉換成個案家屬。擔任兩年半長照機構主任期間,正逢政府大力推動長照法、長照2.0上路的籌備期,從對長照的懵懂,經營管理上種種困境,到身歷其境的體悟,對我而言也是人生另一階段的預備期。
剛到嘉基長照中心任職時,就有人告誡我:妳單純如小白兔,怎麼會闖入這片險峻的叢林呢?那時,我也不知道哪來的信心,就回答說:在叢林中有主的光引導,我就不害怕!因著對主的信心,我毅然離開台中溫暖的家,投入長照機構的大家庭。從事護理工作多年,無論是臨床或教學,一直以來我都秉持以個案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竭力提供個案全人的照護。來到長照機構服務,才驚覺面對的不是病人而是長輩,不是一個孤單老人,而是「背後的一個家庭」。
我向神禱告並思想:要如何讓家屬放心的將長輩交給我們,仍能繼續運作各自的家庭生活?繼續工作以支付照護所需?長輩不會有被家人遺棄的悲戚感?長輩在機構被照顧比在家中當孤單老人還要有幸福感?身體的自主性被尊重?日常生活功能能維持並減緩退化?第一年,配合醫院政策,透過參加SNQ的競賽,找出了機構的特色,就是要落實—像家的感覺,有家的溫度。老實說,花許多心力去準備參賽,要做漂亮吸睛的簡報,到台北口試,再接受實地評鑑,整個過程耗費員工心力,折損團隊士氣,即便通過驗證,卻失去了真正的核心價值,有甚麼益處?
聖經上說:「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林前13:1)。我不願意美好的價值流於美麗的包裝,不願意基督教的長照中心,為了比賽評鑑而粉飾太平。第二年,我實際走入照護現場,與長輩互動、與家屬會談,發現許多照護上的問題,也體認長照護理人員及照服員要面對長輩及家屬的身心靈需求,是難以滿足的,這包括照顧者能力、學理上的缺乏,愛心耐心的有限。
我不用詭詐權謀領導屬下,卻被指導要靈巧像蛇時,感謝神,保守我的心仍似小白兔般單純,仍以耶穌僕人的榜樣來經營機構,照顧長輩如同自己的家人,對待員工就像自己的手足一樣,我堅持我的初衷∼愛心憐憫、忍耐寬容。
上帝在兩年半的時間,以各樣的挑戰訓練我,但賜我夠用的恩典,面對一波又一波的困境,使我更加緊緊跟隨主,勇敢堅持主的託付。當階段性任務完成,穩住機構營運後,我自己家人和長輩有急迫照顧的需求,順著聖靈的感動,我離職了,繼續完成人生下一個階段該盡的義務。
難為的個案家屬—價值勝於價格
離開機構後,我的FB上的職稱,改為:居家護理師。全天候的工作卻是無給職,因為是照顧自己的家人,就像全職媽媽一樣。
我父親高齡因病臥床十年,由我的母親和小弟照顧,能幹的媽媽拒絕了我們請外勞的建議,堅持親力親為照料父親的一切所需,但她需要幫手,就是未婚的小弟。小弟個性內向乖順,對父母體貼,沒有自己的堅持與想法,反正就是順從。這兩年,父親每況愈下,小弟十分焦慮,常打電話向我求救,我經常下班後網路或是電話衛教指導。長期照顧者的崩潰,真實上演了,小弟因精神壓力罹患重度憂鬱症。
這讓我想起擔任長照機構主管期間,有一位個案家屬,與母親的關係密切,她的母親中風後,離職全心照顧。因為三管不易照顧送來機構,但因與母親關係連結太深,即使送來機構也不願須臾片刻離開媽媽,斷絕社交關係,情緒也變得易怒、不信任他人,造成機構很大的困擾,而她自己活得好辛苦!
感謝主!上帝預備我這個居家護理師介入我的家庭,堅持請外勞分擔照顧父親的壓力、說服母親讓我帶小弟住院治療,我自己則取代了小弟在家的角色。離開我的原生家庭二十多年,與父母保持著友善、關心的安全距離,結婚生子、工作進修,我的人生精彩豐富。然而,我小弟的人生,卻因長期照顧父親,從彩色變成黑白。重回原生家庭過日子,和我最衝撞的是我親愛的媽媽,一生為兒為女忙到老,她掌控了一個家庭的所有權,每一個人都要聽她的,包括我這個居家護理師。但,因著我的介入,反覆溝通,媽媽終於開始學習放手,學習信任。當父親因著
流感肺炎住院,卻安息主懷時,帶給我母親的衝擊非常大,她無法接受九十多歲高壽的父親離她而去的事實,整日以淚洗面、食不下嚥。對我而言,最大的衝擊則是父親病危時的醫療決策,從送急診、到普通病房、進加護病房,一個半月父親病情的起伏很大,每次都在面臨抉擇,救或不救?
安寧長照在機構推行多年,結合安寧團隊來機構訪視、關懷,我在長照機構主管任內,全力配合,甚至還公費培訓一名安寧種子護理師,也鼓勵社工參與社區安寧培訓。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長輩,因反覆肺炎送醫急救,身體逐漸衰弱,社工與家屬談有關安寧療護,希望家屬同意不再讓長輩受苦,家屬因心疼父親每次住院的痛苦,就簽了DNR。不久之後,個案又一次病危,本以為會在機構往生,不料家屬堅持送醫急救,最後在急診室離開人間,家屬事後悔恨不已。
想起家屬的眼淚,有不捨、有難過,同時有著強烈的失落與罪咎,我真實走過喪親之痛,深深體會在複雜的情緒中,要做正確的決定是相當困難。長照機構就像是個大家庭,長輩是我們的至親、家屬是我們的手足,需要有專業的醫療人員耐心解釋、真誠陪伴,才能一起度過生命中的死蔭幽谷。
主愛與家庭的溫暖—身心靈得安歇
一年很快就到尾聲,去年此時,我是一家近兩百床機構型長照中心主任,正在與評鑑奮鬥到身心俱疲、嚴重貧血;今年我是在家人最需要我時,及時出現的居家護理師。人看人看外貌,唯有耶和華是看內心,我們的價值源於上帝如何看我們,而不在世人所看的名利、地位和財富。工作有時、休息有時。這一年雖然依舊北中南奔波,但心情多半是輕鬆的,不再是星期一清晨朦著睡意開車回嘉義,而是悠閒搭統聯客運小旅行。媽媽的愛到老都不變,準備食物給我補充缺乏的營養,血色素回升,走路不會喘了。
因著有充裕的時間可以好好讀經,跟上教會的靈修進度,用渴慕的心來讀經,恢復寫靈修筆記,以文字與主對話,神的話真是有療癒功能,祂醫治我受傷的心,教導我依然要走主的真道。
面對困境,除了禱告之外,閱讀使我重整腦袋的混亂,裝進有用的知識,使我的心得飽足。「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讓你沮喪的不是人生,而是你的焦慮」一書,幫助我釐清與母親之間相處上的焦慮源頭、「悲傷輔導助人手冊」一書,幫助重新裝備助人者的知識,突然明白當年在安寧病房陪伴照顧癌末病人離世,並未好好處理過自己的悲傷。
年過半百,好像許多事情有了不同的領悟,人生春夏秋冬各有美景,如今,我進入秋天的景緻,是豐收的季節。我相信,在每個階段,完成該有的任務、盡該盡的責任,並且天天與主同行,無論何時,當點名的時候到來,就可以與我所親愛的父親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