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13期-2016年12月


屏東莫拉克風災救護經驗談 The First Aid Experience During Typhoon Morakot

作者:主講/賈佩芳 RN, 屏東基督教醫院副院長 紀錄/連 杰 護福編輯同工   發佈時間:2016-12-01
上帝賜予的位份和機會
 
今天要分享「災難中的盼望」,每次讀以斯帖記四章14節「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得滅亡,焉知妳得王后的位份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仍舊讓我感到很扎心。有時候我們看見需要卻沒有馬上行動,但神卻不會放著不管,祂會差派其他人去處理,於是我們就失去了這樣的福份。我們在災難中同樣也看到護理人員受神託付的獨特角色和功能。
 
我在屏東縣服務,屏東縣分為北邊靠山及南邊靠海。在八八風災中的死亡人數約有一百多人,而需要協助撤離與收容的人數更多達兩、三萬人,這樣龐大的救援工作實在超乎想像。
 
受災民眾的反應
 
當時受災民眾的家園一夕之間被無情豪大雨摧毀、瞬間淹沒,突如其來的衝擊讓他們心中相當驚惶、無助,在情急之下只能用容器或紙箱立刻打包身家物品,被迫倉皇撤離家園,心裡當然容易失去平衡,產生許多不理性的情緒。醫療照護團隊很快動員趕到現場,和民眾接觸過程能感受到這些情緒反應,例如:有人開始抱怨:「怎麼給我吃這種東西?」當時我腦海裡浮現聖經裡出埃及記,以色列民走在曠野的畫面。深刻感受到人在曠野困苦中,神降下嗎哪供應所需,他們卻抱怨:「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民數記11:6),因為心中覺得:「上帝不是應該要領我到更好的迦南美地去嗎?怎麼給我吃這個?」持續不斷地抱怨,最後讓神非常生氣,於是賜下肉,讓他們有肉吃,可以持續吃,一直吃到吐。當下我有這樣的深刻領受,人實在都很軟弱。換成是我們也可能會發生同樣的情形,所以更需要每天求上帝憐憫和保守。
 
群居的問題和處理方式
 
我們在災難現場常會看到人最軟弱的一面。在這樣窘困的處境下,人們開始不信任周邊的人和政府。大家住在災民收容中心,人群聚集、毗鄰而居,每張床緊緊相鄰,必須24小時生活在一起。接著產生流感疫情、心理問題和精神症狀,人們出現睡不著、失眠、不講話和發呆等各種症狀,有些人甚至吵起架。24小時大家擠在狹窄空間,有時只是坐著也會互看不對眼而吵起來。彼此間生活作息與衛生習慣不同,互相干擾蠻大的,常常需要有人去調解、安撫。
 
因此我們醫護人員除了負責最基本的醫療工作,處理割傷、刺傷、扎傷或慢性疾病照護,還要協助處理生活。生活真的才是最大的問題。看病診療可能十幾、二十幾分鐘就好了,但是要實際24小時生活在一起,真的很不容易。因為經歷心理受創後的生活更不好過,我們需要幫受災民眾找一些樂趣、事情、目標、任務或遊戲讓他們生活好過些,而最重要的就是陪伴、安慰及代禱。所以我們要主動去探視、安慰他們,幫他們想想要如何安頓家裡,或有什麼樣的煩惱、困難需要幫忙。在這過程中還發生屏東北邊山區救援飛機失事,以及屏東南區災民收容中心二度遷徙等問題。原先作為災民收容中心的佳冬農校即將開學,民眾需重新搬遷到更南邊的加祿堂軍營。每天聽到抱怨聲此起彼落,直到救災中期,縣政府想辦法讓他們出去透透氣,搭乘客運回家園看看是不是可以慢慢著手清理,這也是為了滿足受災民眾的心理需求。
 
發揮社區護理和醫療的功能
 
後來我們發現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就是把災民收容中心當成一個社區,而整個社區秩序、衛生習慣、衛生指導都需要積極介入和建立,於是開始進行家戶訪查。當時我正好擔任地方護理師公會的監事,便邀請公會退休的護理人員前來擔任志工,請他們協助家戶登錄、訪查,提供健康諮詢、衛生指導、陪伴及安慰。社區裡的孩子因為不能上學,只能跑來跑去、漫無目的到處遊走,護理師們及志工媽媽於是想辦法講故事、變魔術給小孩看。小孩後來說晚上很無聊,我們就想辦法播放電影,使用單槍投影在牆面上,非公播版的影片不能播放,所以向文化局商借公播版,輪流播放影片給他們欣賞,這就是生活。生活需求不好處理,我們的專業是醫療和護理,但在這特別時刻要同時顧及他們的生活與健康,所以身為護理師正好可以擔任這些角色。我們絕對做得到,因為這是上帝特別揀選,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勝任的。
 
我在整個救護過程擔任總聯絡窗口,負責規劃醫護人員排班,深刻感受神在工作。南區八縣市的醫師公會有醫師打電話來,跟我說:「你們屏東很慘喔,我是某某醫師公會的OOO,屏東是我的故鄉,我願意回去支援。」有位李醫師每天從台南來支援還自己帶便當,不僅自己來,連太太、兒子和女兒都來當志工。各方支援的電話也紛紛湧入,主動表示願意提供支援。物資由資材組和藥劑科負責,但護理部督導也需要統籌、規劃及申請處理這些醫材、藥品及物資。
 
不可忽視醫療團隊成員的需求
 
救災工作要動員醫院的整體團隊,為了進行醫療照護的義診工作,每天早上六點半或七點就發車,護理人員、醫師、志工和駕駛大哥一起出發,屏基位於屏北,前往屏南加上回程每趟至少要三個小時以上,過程非常辛苦。再者護理人員同樣有心理需求,直接面對這些災害或民眾的負面情緒時也會出現創傷反應,工作過程壓力很大。有位護理人員自己也是受災戶,但自行要求出勤了七、八天,我們要他先休息,他仍堅持要去幫忙,因為那是他的家鄉。因此,關心護理人員或第一線人員是非常重要的。特別要關懷他們的基本需要、生活影響及心理衝擊,提供心理安慰、社會層面、家庭支持系統和靈性關懷等,醫院除了提供受災同仁經濟補助外,半年後也舉辦全院感恩禮拜。在整個災難事件,若沒有從信仰和神的角度找到答案,僅單憑人的智慧真的很難理解,所以我們更需要神的同在。
 
神所賜的生命平安及安慰
 
我們在這場災難裡的經歷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人的本性和軟弱,例如:因為流行性感冒的因素,誰要先坐救護車這件事也常引起吵架,而需要醫療人員出面排解。但是我們也看見人有神的生命跟沒有神的生命之間的差別,在同樣災難下,當總統及其他中央長官到屏東北區內埔農工時,看到信主的原住民朋友們高聲吟唱詩歌,他們家園遭受變故與災難而被迫遷移到山腳下,仍以祈禱、唱詩歌來表達情緒;但在屏東南區卻充滿了冷漠、敵意,不滿、埋怨和無望的氛圍,屏東北區與南區間明顯因基督的信仰生命而有很大差異。
 
誠如以賽亞書第43章1-5節所言:「雅各啊,創造你的耶和華,以色列啊,造成你的那位,現在如此說: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屬我的。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你䞶過江河,水必不漫過你;你從火中行過,必不被燒,火焰也不著在你身上。因為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是以色列的聖者─你的救主;我已經使埃及作你的贖價,使古實和西巴代替你。因我看你為寶為尊;又因我愛你,所以我使人代替你,使列邦人替換你的生命。不要害怕,因我與你同在;我必領你的後裔從東方來,又從西方招聚你。」上帝的同在能讓人雖在災難中卻不會感到害怕。
 
為突發狀況做好預備和連結
 
感謝神,經過洪水氾濫成災後,讓我們發現真實信仰的珍貴,同時要好好預備自己,例如:日本人平常每個家裡都會預備逃難包,而更重要的是預備我們自己的心。聖經裡面十個童女的故事,「災難」的來臨有時候就像故事提到的,五個童女有預備油和五個童女沒有預備油,他們在一起迎接新郎。新郎遲到,所以他們在等待過程中睡著了,直到晚上突然有人說:「新郎來了、新郎來了,要趕快來迎接新郎!」那十個童女都醒過來,五個聰明有預備油,另外五個卻沒有預備而想跟聰明的借油,但聰明的童女回答說恐怕不夠一起用而拒絕了。我們平時就應該在個人、機構、教會及社區之間做好連結和預備,如同十個童女一樣。我們的專業也就是神給我們的才幹,應當好好運用來幫助別人和自己,學習多和別人連結,例如:當時救援點一直擴展,有1919救助協會牧師打電話來提醒,南榮國中的救難國軍弟兄有醫療需要,他們整天穿著悶熱的工作服救災,不少人被割傷、扎傷或感冒卻沒有得到適當照護,所以我們趕快加派人員去幫忙,每天晚上為國軍弟兄提供醫療照護,幫忙包紮傷口和打破傷風疫苗等。
 
感謝神,陪我們走過災難,使我們的生命與祂有更親密的連結,也豐富了我的人生經驗和學習,讓經歷成為祝福。我要真心說:「信耶穌真好,大家來信耶穌。」(本文於2016年5月28日全國基督徒護理人員聯合禱告會分享,經講員過目)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