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舊約看財富
創22:17-18 物質和心靈的財富
多數基督徒會有個錯覺,以為舊約的祝福著重在地上的財物,以色列的先袓們,牛羊和兒女越多,便越有福分,好像舊約的雅各和約伯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其實他們真正的祝福是認識神,物質的豐盛只會使人風聞有主,在生活的難關裡,他們真認識了神,那才是真正的祝福;雅各是這樣,約伯也如此;神給亞伯拉罕最大的福分是帶萬國認識主。財富不是萬能,現代人如無生活所需的財富,往往是萬萬不能;善用財富,會使我們更認識主,誤用財富會使人落在咒詛裡。
二、基督看財富
太6:19-24 積財在天,不愛錢財只愛神
太6:25-35 飛鳥和花朵都沒有憂慮
箴10:22 富足而沒有憂慮
基督總結了新舊約對財富的教導:人要積財在天,便可過無憂慮的生活。飛鳥和花兒不是什麼都不用做,睡個覺便可無憂慮過生活;飛鳥要飛出去,才能找到神賜的合適的果實和小蟲;花兒要朵朵開,來迎接神賜的陽光和水份。人是萬物之靈,神給的豐富多了,財物只是其中之一。沒有空氣、水、食物時,財物一點也沒有用;財物卻是最會令人憂慮的東西,我們太少為空氣、水、食物等憂慮,卻太常為財物憂慮:手頭很緊時會使很多人睡不著,股票和房地產崩盤時,很多人也隨之崩潰。煙酒、安眠藥、止痛藥、消化藥、毒品等會流行,就是人太多生活的憂慮了,太多對財物得失的憂慮了。基督看財富就是人要愛神,積財在天,便可在地上過無憂慮的生活。
有人會說:「那我把所有的財富給教會,便會一無憂慮。」錯了,你這樣做,可能憂慮更多:你會擔心教會怎樣用你的錢、擔心一家大小明天如何過、擔心…。基督說這話時,地上還沒有教會,積財在天不等於把所有的財富給教會,更不會把所有的財富給當時的聖殿,它快要亡了。猶太人捐的丁稅,已把當時的祭司階級變成太貪了,還要在聖殿前做買賣;聖殿需要潔淨而非財富,保羅以身體為殿,也有這涵意(林前6:19);窮寡婦捐的兩個小錢(路21:1-4、可12:41-44), 是要幫助在聖殿裡生活的亞拿、西面等義人。積財在天是把財富交在神手中,用神的教導和原則去使用財富,便會像飛鳥和花朵那樣,能無憂慮過日子。
三、保羅看財富
提前6:6-10 貪財是萬惡之根,敬虔加上知足
提前6:17-19 不倚靠財富,只倚靠神
保羅要信徒有衣有食便要知足,他的時代沒有股票、房地產、期貨、外匯等投資工具;是不是基督徒就應甘心樂意做個窮光蛋,越窮越屬靈?這種理念,也許是隱士和清教徒神學的來源。依當時的標準,腓立比賣名貴紫色布的呂底亞、在耶路撒冷有間大屋可供幾百人聚會的馬可,絕對是那時代的富人;初代教會如沒有這批富人支持,運作起來也會困難重重,使徒們也不容易能專心祈禱傳道。保羅要信徒不要貪財,不等於不要好好理財,為神所用。貪財就是把財物據為己有,不為神所用;貪財就是把所有心思時間都放在錢財上,把錢財當偶像來拜;貪財就是倚靠財富,對神失去信心。
保羅似乎沒有提到現代生活的一大問題—養老的問題;但從提前5:1-16 保羅對以弗所教會的養老教導中,我們可找出一些原則:他的時代平均年齡才50 來歲,女生未到此年齡,已大部份做了寡婦。如寡婦有家人,家屬要盡職照顧她;如沒有家人,當時的教會已有專門照顧寡婦的人和錢;很多生活放蕩的寡婦,不在教會照顧的名單中。那時的人才活到50 來歲,沒什麼空氣和環境污染,來不及得癌症、老人失智、三高病症等;沒有抗生素和加護病房的時代,老人只要一有肺炎,很快便死了。羅馬帝國的幾千萬人口中,有一半是奴隸,大部份奴隸們未到「老年」早已死了。保羅時代的老人比現代老人「好照顧」多了;現代的抗生素、治癌、加護病房等,可使很多老人在半植物人的狀況下活了很久,家人和教會都難於照顧,才有養老院的設立。
平均年齡八、九十歲的現代人:身體機能退化快速、越老越多病、政府養老金有限、兒女多有房貸的壓力,如自己手頭沒有積蓄,養老的日子真是空空如也,什麼老身、老伴、老友能幫得上忙的都很有限。當然教會應特別照顧老年的傳道人,應開養老院照顧老年的信徒。大部份信徒都要為自己的養老努力:過簡單的生活,能使老人們多存些老本;不要因貪財,把有限的錢去炒股和投機等,造成家破人亡;敬虔加上知足,有健康的身心靈,能使老年的生命品質更好。
四、彼得看財富
彼前2:11 寄居的客旅
彼前3:3-5 外體和內心的財富
彼得認為我們在地上是寄居的客旅,客旅生活越簡單,越容易向前行,多看重內心的財富,會使我們在世上更滿足和富有。
簡單的生活就是量入為出的生活:現代人因信用卡和貸款的方便,很易債台高築,疲於奔命去還債,終日為債煩惱和奔波。
簡單的生活就是不用奢侈品的生活:如女性皮包,功能都差不多,價格可差千百倍,手錶、衣服等也是如此;若非資訊或業務需要,卻每年都在換手機和電腦,是一種浪費;常常買一堆減價又不實用的東西,遲早會購物上癮。
簡單的生活是有能力幫助別人的生活:過簡單的生活,容易有剩餘的力量,可去幫助需要的人,周圍有很多人有各種需要,各式各樣的傳福音機構都有財務上的需要。
簡單的生活是能多有時間事奉的生活:不把太多時間花在電視、手機、逛街等事物上,便能有多些時間去做事奉工作。
簡單的生活是注重心靈財富的生活:心思不被財物所困擾,因已為明天努力和交托給神,故此不必為明天憂慮。
五、雅各看財富
雅1:27 真敬虔是看顧孤兒寡婦
雅2:14-17 看顧需要者表現信心
雅5:1-6 不貪不義的財富
雅各談到人類社會的一大問題,就是貧富懸殊的問題,因人的罪性和貪婪,社會的財富和權力分配不均,便有貧富懸殊的問題出現;在農業社會還不太明顯,工業革命後,財富被創造的機會加速,貧富懸殊也越來越嚴重。法國Piketty 教授的研究顯示,工業革命200多年來,貧富懸殊並沒有因各式各樣的救濟政策和稅制改革而進步,反而每況愈下。瑞士信託報告:2014年全球84位最富有的人佔有全球一半的財產,2015年是全球62位最富有的人佔有全球一半的財產。中國是全球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國家,2016年2月《胡潤報告》顯示:全球2,188位有十億美金以上的富豪中,中國佔了568位,北京有100位,以國家和城市來看,都是全球第一;聯合國估算:每天收入低於1.2美金的窮人,中國有1億4,000多萬人,貧富比例也是全球第一;中國貧富懸殊的基尼指數長年在0.7以上(0.5以上表示貧富懸殊),更是全球第一;其原因都是人的罪性所致,如權貴壟斷財富、不公平的戶口政策、普遍的貪污、人治司法的不公等。西方和台灣也有貧富懸殊的社會問題,因稅制向富人傾斜,窮人有政府養懶人式的救濟,大部份負擔政府稅收的中產階級,又成了卡奴和房奴,終生在為銀行和政府「工作」。
新約時代的羅馬社會,絕對是個貧富懸殊的社會,權貴壟斷大部份財富,公民制度使一半人口成為一貧如洗的奴隸;面對這種社會,神藉使徒責備貪婪不義之財的富人,要求有能力者看顧孤兒寡婦,去表現他的信心。聖經中沒有烏托邦式的革命論調,社會主義式的耶路撒冷教會,也不是各教會的長久模式;怎樣解決貧富懸殊的社會問題,答案是解決人的罪性,越多人得救信主,貧富懸殊會越輕微;信徒從信心的角度,去做財富的管家、去看顧孤兒寡婦、去推動社會公義;如果倒過來是行不通的,也是單有救濟,沒有福音的錯誤;在社會貧富的公義上,基督教背景的西方社會,比無神的共產國家好多了,因為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羅1:16、17),神的公義在福音裡。
羅馬帝國的尼碌王(Nero)當政的前7年,有很好的老師Seneca輔助,做了很多社會改革,猶如明朝萬曆皇帝和老師張居正的關係;這也是羅馬書13:1-7中,保羅支持當時政府做正義的事。後7年尼碌王「發瘋」了,成了暴君,殺了老師、母親和很多基督徒,很像明朝的萬曆皇帝一樣,把老師張居正鞭屍了。好的政制,會使社會好一些,只有福音能完全改變社會,約翰衛斯理時代,靈性大復興的英國是最好的例證。
六、你我看財富
雅1:16-18 各種恩賜
林前4:1-2 忠心的管家
財富、時間、身體等,都是神的恩賜,一個忠心又良善的管家是:
A. 過簡單生活的人。
B. 不因財富憂慮的人。
C. 看顧孤兒寡婦的人。
D. 看重心靈富足的人。
E. 把財富交托給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