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13期-2016年12月


【回應】萬務都有定時 “Response” to There Is a Time for Everything

作者:楊麗齡 RN,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退休教師   發佈時間:2016-12-01
Ann Hellman在任田納西科技大學護理學院的助理教授時,也是另一個學校的全職博士生。在寫「萬務都有定時」一文中(Here for a Time, Here for a Purpose),提到當她由臨床轉到教職時,她深深體會到以斯帖記四章14節中所提到的「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多年後回頭看,她發現神就是在這個時間、在這個地方,為她預備這個機會,是為了祂的目的。
 
她發現這時代的護生要花許多時間處理高科技的機器及資訊,學生對機器的興趣更甚於全人關懷。Ann對全人關懷的看見是要能進入病人的脈絡,含家庭及社區。而神呼召她進入教職,就是要她能與人相連結並發展「關係」。奇妙的是年前,上帝帶領她在校內與其他老師共同組一個查經班,大家的時間居然可以配合,而查經的主題就是「關係」!後來她有機會開選修課,她送了「靈性與健康照顧」一課的大綱,居然通過了,在一個州立學校!上帝讓她在這個時間、這個地方、與這些學生,能分享基督教信仰與實踐;是透過分享評估靈性需求及照顧的歷程。最後她引用傳道書三章1節「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總結這段時間的經歷。神要她在這個時候,與她的同儕及學生發展並建立愛的關係。不只透過她口傳的全人關懷的精神,更是透過她所活出的角色模範。
 
雯琦老師的「讓愛傳下去」也與Ann的經驗有異曲同工之妙。她們兩位都是由臨床轉到教學,雯琦老師很特別的是有兩次由臨床轉到教學的經驗,雖然轉任看來都不是她的初衷,但是,神巧妙的手卻有更美好的旨意。在她第一次有機會任教職時,她興沖沖地要「輔導」新人上路,結果有些令人挫折。之後,上帝巧妙又將她帶回臨床行政,去面對另一波挑戰~面對高科技與日益複雜的醫療情境。五年後當她又重返學校教學時,她已不再靠自己一股腦的熱情,而是更能同理少子化下學生的生活適應難處;面對劇變的未來所需多樣化的學習經驗之需求,就更能了解學生在學習護理專業時心力常無法專一。
 
當生命的高度提升時,見識就變廣;見識變廣時,態度就更謙和。從臨床轉教學、從教學轉臨床、再轉教學的時機都在上帝的手中。如羅馬書八章28節所言:「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是的,神就是在這個時間、在這個地方,為雯琦老師預備了這個機會,是為了祂的目的。
 
參考資料
 
Hellman, A. (2014). Here for a time, here for a purpose. JCN, 31(3),196.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