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18期-2018年3月


彼此相愛Love Each Other

作者:徐淑貞 R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副教授   發佈時間:2018-03-01
記得年幼時,經常幻想日後當嫁予一位我愛的亦或愛我的夫君?少女情懷,同儕間談論著無不是愛人與被愛的主題,期待被愛,卻又害怕受傷害。立業成家後驀然再回首,無論愛人或被愛,茫茫人海中能有一位相知、相許又相愛的人生伴侶,這才是最大的圓滿。然而,這些直叫人生死相許的男女情愛,不過是俗世間的小情、小愛轉眼成枯骨,未知愛的真相又遑論彼此相愛?
愛—無聲無息無味,看不見摸不著,更是無可測度,如何「彼此相愛」?拆解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其實蘊含極大的智慧與捨身,「彼此」是對等的人我,「相愛」是顧念別人的需要進而產生行動力。所以單方面的愛是真愛嗎?直升機父母常以愛為名,為子女斬斷一切成長路上的可能荊棘,祈願子女就在他鋪設好的舒適圈裡安然成就個人的生命藍圖,父母提供一切、主宰一切,卻也形同剝奪一切,最後造就的可能是無能自理、缺乏判斷與創造力的下一代。男女之間也常以愛為名,百般呵護,提供最頂級的物質享受,然而至死相脅、情緒勒索,眼裡容不下一小粒沙子,孕育了無數的恐怖情人⋯,所以單方面的愛不是愛,設限、剝奪、毫無節制的供應更不是神的真正心意。
神是愛,正因神珍愛祂所創,愛極了,甚至賜下祂的獨生子,又叫無罪的耶穌,白白為我們捨命,這十架上的救贖,是何等長闊高深的愛?聖經裡有許多彼此相愛的教導「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4-35),又說「親愛的弟兄啊,我寫給你們的不是一條新命令,乃是你們從起初所受的舊命令,這舊命令就是你們所聽見的道」(約壹2:7-10),顯現「彼此相愛」就是神的道,無論亙古迄今,福音書裡一再傳達「彼此相愛」這是神的命令,也是信徒必須遵守與外顯的行為,因為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中,唯有神長駐在我們心中為王,方能忘卻一己的私利與慾念,也才能叫我們將愛的生命彰顯;因為愛的標記,所以讓世人能認出我們是祂兒女的寶貝身分。
愛的真諦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林前13:5-8),顯現愛是能自我節制,愛是不算計、是包容、是忍耐,同時又是真理,是源源無休止的。因為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約壹4:21)。而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羅12:10)。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彼前3:8)。顯示愛的本質也包含共識、憐憫、恭敬與謙讓,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弗5:2)。150年前的馬偕博士,因為上帝的呼召踏上台灣這塊土地,因為愛,終其一身為台灣人拔了超過兩萬一千顆的牙齒,除了傳教也建立學堂、建立馬偕醫館,救助無數台灣同胞,最後因罹患喉癌,長眠於淡水;同樣遠渡重洋來到台灣的蘭大衛醫師與蘭夫人不畏語言和環境的隔閡,將西方醫學傳入台灣,父子兩代68年都奉獻給台灣,在彰化建立「彰化醫館」,而為伸港貧童周金耀所展現「切膚之愛」的感人故事,迄今仍為世人所傳講。這些髮色、眼睛、皮膚甚至語言、文化與我們迥異的傳教士深刻的實踐,也成就彼此相愛的無私典範。
護理的養成教育中經常提及「同理心」的重要性,要異地處之,同理患者或家屬的苦痛與需求,要視病如親,要將心比心⋯。言猶在耳,一但踏入職場,因著護病比的負荷、因著升遷考評的利害關係,「同理心」可能成為考試的選項之一,而人際關係疏離卻又交錯複雜,社會快速變遷,充斥著巨量的不安全感與猜忌,人們習慣抱怨,反覆訴說著過勞隱憂下執業的為難、機車的長官、難搞的家屬、不得不執行的常規,醫護的不同調⋯等,少了同理為核心價值又當如何相愛?這樣的護理生態真的很困難變成一個關懷他人也成就自己的終身志業。我們心中都有一份對愛的追尋與能夠得著愛的渴望,卻又遲疑等待著對方是否能夠先一步回應,不斷在付出與收穫的天秤上估量著是否合乎成本效益,失落了助人的愉悅與愛人的初衷,憂心著付出太多而耗竭,忘卻要儆醒上帝的命令、忘卻十字架上的愛,也忘卻愛原本是不應該算計,愛應該是源源不絕的。
我們都只是平凡人,卻也是一群蒙恩得救的罪人,生活中難免遭遇各項權勢鬥爭、魔鬼試探與慾念的糾結,「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4:8)。當我們勤於思想聖經的道理,順從真理潔淨自己的心,站在別人的高度,以成就別人為出發點,愛人沒有虛假,就能忘記個人的私利回應上帝,也叫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都俱增長。
神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甘於付出,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這便是彼此相愛了。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