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18期-2018年3月


【回應】僕人教育者的心態與行動Mentality and Action of Servant Educators

作者:林明珍 RN, 前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   發佈時間:2018-03-01
 
閱讀麗芬老師所寫的「僕人教育者塑造護理的未來」,言簡意賅,發人深省。讓我第一個想到的問題是:僕人教育者有何與眾不同呢?懷有著什麼樣的心態與行動,使他能塑造護理的未來呢?回想自己有哪些相關的教學會影響學生呢?浮上腦海的,首先是教導孩子“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未來的方向、珍惜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質、任何人不能否定自己的價值、為什麼不要有婚前性行為?為什麼要謹慎選擇未來的配偶?看起來好像不是教護理,反而是教導人生如何過的更好。這也是我自己在大二時常思考的問題,直到認識主耶穌,才一一解答了我的人生百問,開啟了認識耶和華的智慧之門,從此人生進入良性循環,生命曲線不再下墜。因此在護理各科目的教導之餘,我會把握時間分享人生看法,期望學生不但學好護理,也成為幸福有盼望的人。詩34:8說「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提後4:2提到「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這話是保羅信主後一生的寫照,正如他說過:「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麗芬老師的文章中,有好些句讓我感動,以下就一一做回應,分享自己的看法,也描述僕人教育者的心態與行動。
 
教師懷抱呼召影響學生對護理的態度
 
其一,「當護理教師懷抱著他們的呼召,並與學生們一起制訂僕人式領導的原則時,他們就掌握扭轉從護理商品化的看法,轉變成如基督般體恤服務的關鍵」。我在教新生「護理學導論」的十多年間,自從帶入《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的閱讀與討論,看到南丁格爾對信仰呼召的回應:視病猶親、改善照護環境、醫療改革與提升專業服務水準,不但塑造了護理,也翻轉了護理;學習這樣的典範,能引導學生更深感受護理的使命,增加對護理的尊崇,也認知自己所從事的是神聖有意義的助人行業,而非商業化的謀生工作。同樣的,當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教師懷抱著呼召,相信自然會影響學生對護理的態度。
 
教師幫助學生知道他們是上帝的寶貝
 
其二,「基督徒護理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們知道他們是上帝創造的寶貝,他們也可以效法耶穌親自教導門徒並活出僕人領導的模式」。我們被揀選蒙召完全出於神的恩典,沒有什麼可自誇的;原本是隨波逐流沒有方向的人,在信主後成為神的兒女、新造的人、忠心的管家、天上的公民,得著豐盛的生命;因著主恩的美好,也樂意成為基督的使者、與神同工、在世上成為光與鹽、在各處作主的見證人,所以基督徒護理教師可以分享這份愛,幫助學生們了解自己的獨特,只要相信,我們同樣是蒙上帝所愛的兒女。
 
基督徒教師具有雙重的角色
 
其三,「一位基督徒教師具有雙重的角色,他們一方面在學術及技能上培育學生,另一方面也供應學生靈性層面的成長」。經由護理學習到人是身體、心理、社會、發展、與靈性的完整個體,護理是成長自己幫助別人的專業,在照護別人之前需先檢視調整好自己,所以護理人員需先滿足自己的靈性需要,若不能提供病人靈性照護,也不能稱是全人整體的護理。
 
基督徒教師傳承未來
 
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想做的事,千萬不要加在別人身上;同樣的,「僕人領導者不會讓別人去做他們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情」,護理的教育向來也是親自示範、以身作則,並陪伴成長。“教學強調人際間的連接。連結可以關係到對他人的投資以及他們和我們的未來”(Crippen, 2010),教師是學生的前導者,也是學生的保護者,我們在和學生的相處上,以愛∼無條件的積極關心來互動,才能使雙方共同成長。「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若沒有愛,一切徒然、也不長久;在負荷繁重的臨床工作中,若不是有從神而來源源不絕的愛,實在難以繼續服務而不疲憊。
大學老師花費許多的時間精力為學生未來的職業做準備,但通常沒有教導人生的意義及工作的終極目的與價值。每一代的人都有責任將自己所學到人生最好的信念傳遞給下一代,特別是蒙恩得救,被選召的基督徒,更應把聖經的真理傳承下去。若我們愛學生,幫助學生們認識真理,才能引導他們活出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也才能在未來護理工作中發揮最好的服務。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