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啟世界健康的服事?
2016年6月因神恩典參加國際基督徒護理團契,簡稱NCFI(Nurse Christian Fellowship International,NCFI)在菲律賓舉辦的國際會議,主題為「破碎世界中的健康生活—基督徒護理人員的回應」,以聖經角度及全人健康目標說明基督徒護理人員應具備服事世界,並維繫健康福祉的理念。我們不需要都成為前瞻者,但一定要成為時常心意更新而變化的基督徒。我們應如何回應在神殿裡服事的命定角色?在隨時要遵循科學實證的破碎世界中,如何讓人看見顯而未見的福音?我在大會講堂領受到相同的「世界健康」觀念,小至個人家庭,大至全球健康,不同國家分享的服事觀也許有些不同,但都根植於聖經原則並多元發展。
韓國金教授提出的「世界健康服事」
「世界健康服事」由韓國延世大學護理學系金教授(Euisook Kim)提出,強調從「全球健康概念」開始以醫院提供全人照護為出發點,延伸至社區健康促進、國家健康政策及系統促進健康,而最大目標為全球健康發展,價值在於發揚社會正義、堅固健康人權及維護全球、國家和社會整體健康,訴求特點為「衛生政策公平性、職權下個人責任、跨領域及團隊合作、相關行動及全面的健康概念」。具世界健康服事觀的基督徒護理人員從聖經角度來瞭解世界健康概念,培養對國際健康照護議題的靈敏度,並以走向強化全球健康發展的目標服事;過去,則是西方醫療宣教師來東方國家進行醫療宣教和維護全球健康事工。護理是整合醫學、社會工作、公共健康的科學,因此護理對於全人照護、社區營造、公共衛生及全球健康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金教授還強調護理在全球健康議題上潛力無窮,是讓人回歸「自然照護」及信任的專業。韓國非政府組織「全球韓國護理基金會」致力於關心國際健康政策研討及執行,並參與海外宣教地點公共衛生政策的研究計畫,促進地區公共衛生及醫療發展;培育許多護理新血參與海外護理志工服務,推動護理專業及全球健康概念,讓學員深入護理工作前先涉足世界健康趨勢及需要,教導他們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努力提升世界健康的能見度和護理照護品質。反觀台灣護理教育在全球健康的能見度較為薄弱,我們雖有比東南亞其他國家較高的醫療照護水準,但需要增進全球健康教育的實質策略及行動,幫助學生打好基礎而能和世界健康行動接軌。
如何成為國度使者?
基督徒護理人員服事需要有堅定異象,「沒有異象,民就放肆;唯遵守律法的,便為有福」(箴29:18),要與神同工並以聖經教導為根基才能做好神的工作。主耶穌是我們服事的榜樣,祂是一位醫者,奉上帝的名醫病、趕鬼,醫療人員可效法祂的言行。史帝芬牧師(Rev. Paul Stevens)在大會研經證道時表示,神的國度在路加福音9:46~10:42已經向我們顯明,路加是耶穌的跟隨者和醫者,他書寫路加福音是站在醫者角度,不難發現他細膩地寫出人文關懷及醫者心腸,這是其他福音書作者未關注的。
成為「國度使者」、「擁有國度的心」及「發展國度觀靈命」是培養基督徒護理人員擁有世界健康服事觀的重要關鍵。我們成為國度使者,是因信而藉著耶穌基督的寶血得稱為義、屬於神國兒女的身份和耶穌在升天前對我們的呼召:「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凡我所吩咐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28:19)。使者是為主做事、以屬神的角色做事,要有「單純的信心」及「謙卑」;我們要保持喜樂、進入主的喜悅裡,勇敢面對服事過程的挑戰、負荷,甚至犧牲。護理新血不斷投入職場,要讓他們繼續護理工作、擁有世界健康服事的熱情,則要讓他們能夠憑著單純的信心及謙卑與主同行,享受神在服事上帶給他們的平安喜樂。
擁有國度的心
國度使者要擁有國度的心,遵行「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10:27)。史蒂芬牧師分享著名的哈勒(Halle)大學教授陶樂(Tholuck)常拜訪學生宿舍並詢問他們:「事情在你們心中是什麼樣子?」站在自己的立場如要何行動?不是用耳朵、腦袋,或倚靠論道能力、勤勞(雖然這是身為神學家所需要的),「而是用心」、「事情在你心中是什麼樣子」( Alston, WallaceM., Jarvis, Cynthia A. [Eds], 2009, p8)。傾聽及順服的心勝於決策及能力,所以「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要用心靈及誠實敬拜我們的神,包括服事神,與神有好的關係,還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比喻撒瑪利亞人對待受傷者的行動,說明愛人如己的同理對待,從看見動了慈心,實際行動回應、持續關注及為愛犧牲,我們可以依循效法。
增長國度靈命
最後,國度使者要增長國度靈命。路加福音10:38-42 提到馬大及瑪利亞的故事,告訴我們神國不只有服事的高度和廣度,更重要的是服事所帶出屬靈果效的優先順序。傳統觀念要我們學習像瑪利亞一樣去行那最好的,有可能讓教會充斥只願意來做禮拜卻不願意服事的人;但如果學習馬大將許多事工攬在身上,可想見過多服事會讓人心煩意亂、蠟燭幾頭燒而忘記服事的原意。史帝芬牧師認為擷取這兩種服事生活的長處後就是更好的服事生活(Mixed Life),如同耶穌到處傳揚福音,看似為傳福音而忙碌,卻能善用時間安靜地向神禱告(太14:22;可1:35, 9:2)。中世紀晚期重要靈修著作《靈程進階》的作者希爾頓修士(Walter Hilton)說:「你應該有一個沉靜的生活時間,能讓你繼續努力打造一個積極的生活,而且你會做得更好。你應該在固定的時間在你的家庭、孩子、公司、鄰居的順序上像馬大一樣積極努力⋯,最後,你應該利用其他時間,學習像瑪利亞一樣,離開這個世界的繁忙,溫柔地坐在主的腳,在那裏祈禱、靜默,等待他的恩典臨到⋯,你可以履行基督徒生活的兩個面向⋯。」願與大家一同勉勵,在主的道路上培養每日靈修習慣、參與每週教會生活(即使多有不便,但只要相信神必保守),忍耐等候神的幫助,和參與團契互相取暖。
如何預備回應世界健康事工的呼召?
總之,筆者從中學習到要預備成為擁有世界健康服事的護理人員,除了護理專業知能外還要有下列能力:⑴全球健康的概念及靈敏度;⑵有謙卑的心及單純的信心,在服事中常喜樂;⑶正確的服事觀及學習馬大和瑪利亞生活;⑷與神緊密交通的靈修生活。
大會最後一晚,由蘇格蘭Barbara Parfit博士演講, 她提出簡要的總結-HOPE,H為Holism(全人);O為Optimism(樂觀);P為Professionalism(專業);及E為Evangelism(福音),以此建構出對未來有希望的服事願景。我們希望護理菁英及下一個世代可以參與事工禾場,如海內外宣教、醫療宣教或醫療專業領域的在職事奉。
工作坊主題「國際醫學教育夥伴關係:醫學教育上護理的夥伴關係」講堂上,講員Tony提到護理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在醫學教育上更是夥伴關係。當人道救援團隊或宣教團隊到達事工現場時,護理角色更加鮮明而無法被抽離或被取代。但這需要更多的團隊合作及學習,才能讓這個角色更加有效地發揮功能。我們基督徒在乎的是神愛世上所有的人,我們愛,乃因神愛我們!
中國一帶一路經濟政策開啟、聯合國組織國際決策,加上航空交通發達,地球村的概念逐漸擴大。我們未來除了努力改善國家醫療政策外,還要向護理專業的弟兄姊妹介紹,讓大家認知並承擔全球健康事工的重要性,重拾護理專業的呼召,走在祝福別人的行列中。我們更要思考:⑴護福要如何實踐醫療宣教的異象?⑵護福要如何培育具世界健康觀的護理宣教師?⑶護福要如何培訓具有跨文化及世界健康觀專業能力的台灣護理學生?這些是我們可以思索和努力的方向。最後,要感謝護福陳清惠理事長及各位兄姊對家豪與會的提攜及幫助。
參考資料
Alston, Wallace M., Jarvis, Cynthia A. (Eds) (2009). The power to comprehend with all the saints: the 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a pastor-theologian (p8).Grand Rapids, Mich.: William B. Eerdmans PubL.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