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18期-2018年3月


見證基督的照護原則—學習關愛Principles for the Christian Nursing: Learning to Care〔譯自The Christian in Nursing, I-6 Learning to Care〕

作者:陳清惠譯 RN, 長榮大學教授暨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理事長   發佈時間:2018-03-01
護理是關懷的專業,但我們經常聽到護理人員不夠關懷的批評。有哪些特質可區分一位有關懷及欠缺關懷的護理人員呢?如果我們看到一位具有關懷的護理人員,有哪些行為是可被視為具關懷的特質的?我們可經由學習而變得更會關懷嗎?身為基督徒護理人員,耶穌可作為我們展現關懷的典範。祂的生活即是關懷的展現—祂關愛世人到一個程度,甚至為我們犧牲自己的生命。讓我們時時提醒自己,身為基督徒護理人員所應擁有且須不斷操練的基本關懷技能。
 
接納人的本像
 
我們當中有人會習慣性的將人分類或對有問題的人貼上標籤。關懷即是接納人們原本的樣貌,對他人的行為及行動不予批判。耶穌為我們設立了完美的模範。祂不批判犯姦淫的婦女,反而挑戰那些指控她的人,若自認無罪,則可向她扔擲石頭(約8:3-11)。耶穌在井邊向撒瑪利亞婦人傳道(約4:7),祂公然向稅吏撒該示好(路加19:2)。耶穌不拒絕當時代被視為有問題的人,祂對他們滿有熱情與接納的態度。
 
同理受傷的感受
 
一位關懷者會嘗試去了解他人的感受,如果一個人受害了,我們會試著由他的角度了解被傷害的感覺,此即為同理心。當耶穌看見馬利亞因弟弟拉撒路的死而哭泣,耶穌與她同哭,耶穌在靈裡悲嘆又甚憂愁(約11:33)。約11:35記載「耶穌哭了」,簡單的字句讓我們看出耶穌能帶著關心與憐憫走入所愛之人的生死離別的感受。
 
展現真誠的關注
 
一個有需要的人,通常會尋求他認為可信任且對他的問題會在乎的人。真誠的在意與關注,展現於我們願意親近對方,肯花時間且帶著諒解與溫暖的態度,會讓對方肯定的領受到我們願意協助的意願。眼睛的對視,顯示我們的關注,適度肢體的接觸,展現我們的「了解」,適時的「點頭」以鼓勵對方可持續表達,這些都是讓對方知道你在傾聽且了解對方的非語言表示。主耶穌樂於花時間與人群相處,祂對人有極高的關注,尤其是有需要的人。祂的臨在會放射出溫暖與愛,深深的吸引人親近祂。
 
好的傾聽者
 
若有問題的人來找我們,展現關懷的首要行動即是傾聽。除非我們能傾聽,否則我們無法真正的聽見。如果我們不聽,我們不可能知道,無知則無法有效率的協助。一位被自身感受塞爆的人,可能只需要一個願意傾聽的耳,好讓他紓解心中的感受,而非給予勸勉。當馬大向耶穌抱怨馬利亞未在廚房協助她,對於一直在祂身邊傾聽的馬利亞,耶穌卻回應馬大說,馬利亞做了上好的事(路10:38-42)。傾聽並不容易,需要專注、聚焦、時間、耐心與付出。你是好的傾聽者嗎?你對他人所說出的及未能說出的,知道有多少?換言之,你能詮釋非語言行為而了解對方想表達的真正意思嗎?有時候未說出口的比說出來的還要重要。專注及有感知的去傾聽他人的憂慮感覺,才能清楚的釐清對方的問題及確認他的需要。耶穌曾很有技巧的回應一位年輕富有的官之需要(路18:23)。這位年輕的官,他最核心的問題是不願意放棄他的財富以跟隨耶穌。
 
適當的回應
 
專注的傾聽、接納及同感個人的需要,才有可能給予適當的回應。我們可藉由提出有智慧的問題,鼓勵人更加敞開自我,或可重點摘要回饋給對方,我們對他問題的理解。藉此可幫助我們查核對他人問題理解的正確性。我們不可隨意推論,許多時候,我們的推論可能並非本人的真正的意思。為要引導他人找到解決之道,首要的即是幫助當事人徹底了解爭議事件的全貌。切記勿太快給建議,應引導對方找出問題可能的導因及能處理現況的可能方案。我們當讓對方自行抉擇當採取或不採取的行動,而非直接告訴他須如何做。
 
有正確的動機
 
在企圖去關懷一個人的需要時,應該基於愛,而非個人的好奇或一心只想說服對方。上帝已向世人展了愛的典範。「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約壹4:10)。上帝的愛是具主動性的,且有具體的行動。是神主動進入罪人的世界與世人接觸,展現主愛的實際與獨特性。這些愛的特性,正也是每一位具備關懷的護理人員所應展現的特性。
「親愛的弟兄啊,神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約壹4:11-12)。祈願每一位基督徒護理人員,因擁上帝愛的激勵,能展現對人有實質幫助的關懷技能。
出處:Chan Sum (1985). Learning to Care, The LivingWitness, 21(1).
 
【問題討論】
一、 護理人員若無法越過「接納人的本像」的挑戰,工作上可能遇到那些困難?你想到那些方法可以協助自己通過此挑戰?
二、「如果一個人受害了,我們會試著由他的角度了解被傷害的感覺,此即為同理心。」在什麼情況下,護理人員展現出同理心是特別重要?
三、如果關懷的動機不是愛,那可能是什麼?病人對這樣的服事的感受可能為何?
四、如果一位護理人員能同時擁有「展現真誠的關注」、「好的傾聽者」、「接納人的本像」、「同理心」、「適當的回應」及「正確的動機」等特質,你會如何形容他?與加拉太書第五章中聖靈的果子有何雷同之處?
五、「展現真誠的關注」、「好的傾聽者」、「接納人的本像」、「同理心」、「適當的回應」及「正確的動機」等特質要如何培養?你最希望自己擁有那一個特質?除了為此禱告外,你會如何增進此技能?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