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19期-2018年6月


在任意而行的世代定意跟隨主Commitment to Follow the Lord in the Generation of Every Man Did That Which was Right in His Own Eyes

作者:黃登煌牧師 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教務主任   發佈時間:2018-06-01
前 言
路得記4:21b~22記著說,「波阿斯生俄備得;俄備得生耶西;耶西生大衛」,這二節經文道出大衛王朝的來源。這三段家譜的關鍵是「波阿斯生俄備得」;而波阿斯是娶了路得,而生下俄備得(得4:13)。
根據以色列「弟繼兄孀」的婚姻條例(申25:5-10),波阿斯既稱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為族兄(得4:3),波阿斯該娶的對象應是以利米勒的遺孀拿俄米。因此波阿斯娶路得,那是拿俄米將摩西律法賦予她嫁給波阿斯的權利讓給路得,為什麼拿俄米肯讓出權利呢?此外,波阿斯為娶路得,也作了犧牲,其中之一就是將身為以利米勒族弟的身份降一級,成為以利米勒兒子瑪倫(路得的亡夫)的族弟。為什麼他願如此行呢?為什麼拿俄米和波阿斯都肯為路得而自我犧牲呢?
那是因為在「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的士師時代,拿俄米定意歸回耶和華,路得定意跟隨耶和華,波阿斯定意順服耶和華。他們以耶和華為王,就願意順服耶和華,照著祂的心意而行。耶和華也就藉著這三個「以祂為王」的人孕育出大衛王朝。茲說明如下:
 
一、拿俄米定意歸回耶和華
路得記1:6-7指出,拿俄米「要從摩押地歸回⋯猶大地去」。這樣的歸回,拿俄米要付上沈重的代價。這可從她回到伯利恆與驚訝的婦女那段對話看出來。拿俄米回到伯利恆,合城的人就都驚訝。婦女們說:「這是拿俄米嗎?」拿俄米對她們說:「不要叫我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瑪拉(就是苦的意思),因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滿滿地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地回來。耶和華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這樣,你們為何還叫我拿俄米呢?」(得1:20-21)。根據拿俄米所回答的話,她定意歸回,她毫不猶豫的付出,成了她忠心跟隨神的證據。至少要付三項代價:
 
( 一) 拿俄米付出公開承認自己失敗的代價
 
拿俄米對合城的婦女們說,「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瑪拉」(得1:20)。「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瑪拉」則指「苦」。拿俄米當眾揭露她的失敗:她離開伯利恆,寄居摩押地;這些日子來,她的人生失去甘甜,卻嘗盡苦味。她願意付出公開承認自己失敗的代價也決心歸回。
 
( 二) 拿俄米付出公開承認被神刑罰的代價
 
拿俄米又說,「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耶和華降禍與我」(得1:20b、21b)。全能者使拿俄米受了什麼大苦?路得記一章3-5節指出,她所受的苦包括:1.「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得1:3a):拿俄米失去了丈夫的安慰與依靠。2.「剩下婦人和她兩個兒子,...在那裏住了約有十年」(得1:3b-4):寡婦孤兒十年相依為命,真是歷盡滄桑。3.「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得1:5):「兒子」象徵父母的指望,拿俄米失去兒子,等於失去了指望。面對所受的大苦,她公開承認這是耶和華「降禍與我」。可見她即使付出公開承認被神刑罰的代價也要歸回。
 
( 三) 拿俄米付出公開承認偏行己路的代價拿俄米接著說,「我滿滿的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得1:21a)。「滿滿的出去」:搬至摩押時,有丈夫,有兒子,有財產;既然如此,為什麼還出去?因為伯利恆鬧飢荒。「空空的回來」:歸回時,沒有丈夫,沒有兒子,也沒有財產。她公開承認她偏行己路的結果是一場虛空。
面對鄉親的驚訝,拿俄米要付「承認自己失敗」、「承認被神刑罰」、「承認偏行己路」的代價。這三項代價,是她忠心跟隨神的證據。
她忠心跟隨神,耶和華使她的路越走越寬,有兒子波阿斯、有嫡孫俄備得,有女兒路得;不只經歷「遵命蒙福」,更活出如明光照耀的生命,指引「任意而行」的世人一條正路。
 
二、路得定意跟隨耶和華
拿俄米決定從摩押地歸回伯利恆時,一再催促二位媳婦回摩押地,在新夫家中得平安(得1:9);但路得卻回應婆婆拿俄米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裏去,我也往那裏去;你在哪裏住宿,我也在那裏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在哪裏死,我也在那裏死,也葬在那裏。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得1:16-17)。可見路得定意跟隨耶和華,但她定意跟隨,至少要付三項代價:
(一)路得付出「放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這代價(得1:9)
拿俄米催兩個兒婦「回娘家」的第一個理由,是「願耶和華使你們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得1:9)。路得若是回摩押地的娘家,寡婦再嫁就不受以色列「只能嫁給亡夫弟弟輩份的親屬」(申25:5)這條律法的限制;如此一來,路得再嫁的機會就大大提高。「在新夫家中得平安」指再嫁而找到安身之處,那是當時寡婦最好的歸宿。但路得的回應卻是,「你往哪裏去,我也往那裏去;你在哪裏住宿,我也在那裏住宿」(得1:16)。
可見路得認定,能賜平安的不是「新夫的家」,而是「婆婆的家」;因為耶和華使婆婆在苦難中活出「甜美」的見證。因此,路得不只願意「生」與婆婆在一起,更以「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這誓言,表明「死」也不與婆婆分離:「你在哪裏死,我也在那裏死,也葬在那裏。」( 得1:17)生死相隨,至死不渝。可見路得為了跟隨婆婆所信靠的耶和華,她寧可付出放棄回摩押地「在新夫家中得平安」的代價。
( 二) 路得付出「終身守寡過著孤苦無依生活」的代價
拿俄米根據以色列「弟繼兄孀」的婚姻條例和自己的處境,把跟隨她等同終身守寡且過著孤苦無依生活的代價清楚擺在媳婦面前。她對媳婦說:「我女兒們哪,回去吧!為何要跟我去呢?我還能生子作你們的丈夫嗎?我年紀老邁,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說,我還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你們豈能等著他們長大呢?你們豈能等著他們不嫁別人呢?」(得1:11-13a)
拿俄米(得1:11~13a)的話,清楚提醒媳婦,她們的亡夫沒有「弟弟輩份的親屬」,因此「跟隨」等同放棄屬世「丈夫」的依靠,也就是要付出終身守寡過著孤苦無依生活的代價。
路得卻回應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裏去,我也往那裏去;你在哪裏住宿,我也在那裏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得1:16)。路得向婆婆表明,定意跟隨「你」和「你的上帝」,既是我計算代價之後的決定,「孤苦」就不能隔絕我跟隨的心志。路得寧可付出終身守寡過著孤苦無依生活的代價,也要忠心跟隨神。
( 三) 路得付出「和摩押的神割斷關係」的代價
當俄珥巴與婆婆親嘴而別,拿俄米又催路得說:「看哪,你嫂子已經回她本國和她所拜的神那裡去了,你也跟著你嫂子回去吧!」(得1:15)。俄珥巴中途變卦,乃因她雖愛拿俄米本人,卻不愛拿俄米的神;拿俄米因而以「你嫂子已經回她本國和她所拜的神那裡去了」來催路得跟著嫂子回去。
路得卻回應說:「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得1:16c),表示她不只願意和自己民族的信仰割斷關係,且決心成為以色列民的一份子,一生信靠且事奉這位又真又活的神。為此,她付出「和摩押的神割斷關係」的代價。
路得為了跟隨耶和華,付出以上三項代價。耶和華藉著她的定意跟隨,奇妙地引領她與波阿斯聯合,從這聯合引進榮耀的大衛王朝;路得的生命,藉著「投靠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翅膀下」,不只經歷「滿得祂的賞賜」(得2:12),更如同明光照耀在「任意而行」的以色列人身上,指引他們在黑暗世代的出路。
 
三、波阿斯定意順服耶和華
當路得對波阿斯說,「求你用你的衣襟遮蓋我,因為你是我一個至近的親屬」(得3:9),波阿斯說:「我實在是你一個至近的親屬,只是還有一個人比我更近。⋯明早他若肯為你盡親屬的本分,就由他吧!倘若不肯,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為你盡了本分」(得3:12-13)。
當那位至近的親屬因擔心對他的「產業有礙」(得4:6)而放棄第一順位的優先權時,波阿斯在城門口對長老和眾民說:「你們今日作見證,凡屬以利米勒和基連、瑪倫的,我都從拿俄米手中置買了;又娶了瑪倫的妻摩押女子路得為妻,好在死人的產業上存留他的名,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鄉滅沒。你們今日可以作見證」(得4:9-10)。波阿斯藉著「贖地」和「娶路得為妻」定意順服耶和華頒給以色列「弟繼兄孀」的律法,為此他要付出「於產業有礙」的代價。茲分二方面來說明:
( 一) 他在長老和眾民的見證下贖地娶路得
波阿斯取得贖地的資格之後,隨即在長老和眾民的見證下,宣告「凡屬以利米勒和基連、瑪倫的,我都從拿俄米手中置買了;又娶了瑪倫的妻摩押女子路得為妻,好在死人的產業上存留他的名」(得4:9-10)。「好在死人的產業上存留他的名」指「所有的產業就可以保留在已故的人名下,並且,他家族的名也將繼續存留在本鄉和本族中。」這是波阿斯「贖地」的動機:不是想要得到這些財產,而是要保留以利米勒的財產能夠由他的家族後裔繼承,且使以利米勒家族的命脈能夠延續下去。他在長老和眾民的見證下如此宣告,表明以誠心遵守律法來跟隨神。
( 二) 他與路得同房生子俄備得
波阿斯不只遵照法律娶路得為妻,且與她同房,生子俄備得(得4:13)。根據以色列的法律,俄備得算是瑪倫的兒子,是以利米勒家族的後裔;如此一來,波阿斯從拿俄米手中所置買的產業,就不歸波阿斯所有,而歸以利米勒家族的後裔俄備得繼承,好使以利米勒家族的命脈能夠延續下去。波阿斯藉著付出「於產業有礙」的代價謹守弟繼兄孀的律法,蒙耶和華賞賜賢德的妻子、智慧的母親、可愛的兒子,引入大衛榮耀的王朝。他的生命不只使他經歷「遵命得福」,更如明光照耀在黑暗的世代,指引「抱著財產卻失去神祝福的人」踏上蒙福之路。
 
結 語
 
拿俄米、路得、波阿斯生活在士師時代(得1:1),那是一個「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的時代(士21:25)。以色列的王是耶和華,因此,士師時代,人們不以耶和華真神為神,各人隨著自己的意念偏行己路。但拿俄米卻定意歸回耶和華,路得卻定意跟隨耶和華,波阿斯卻定意順服耶和華;他們活在士師這彎曲背繆的時代,如同明光照耀;耶和華藉著這三個「以祂為王」的人孕育出大衛王朝,向身處混亂時代的人們透露著祂的心意。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