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20期-2018年9月


在此時刻,堅持希望HOPE for Times Such as This

作者:主講/Tan Wee King  摘譯/李薇莉 RN, 弘光科大護理學系副教授   發佈時間:2018-09-01
【講員簡介】
 
Tan Wee King於1972年進入護理專業,1989年轉入護理教育工作。她喜歡學習和分享知識,獲得護理、培訓和公共行政高等教育學位。在家庭的支持下,她長期是新加坡基層、專業護理組織、教會和新加坡基督徒護士團契的志工。目前擔任國際護福亞太地區的副主席,曾任國際護福董事會前任主席,現任董事會成員,並擔任國際護福基督教護理研究所領導力發展主席。曾在許多國家和國際護福會議上擔任演講者。
 
【演講內容摘譯】
 
基督徒護理人員常因參與或照顧各式患難的病患而感到無力,不禁要問為什麼會有患難?要如何面對患難?要如何有效的照顧受苦的個案呢?講員鼓勵我們,以神的眼光看待患難,並憑藉信心而有的盼望,以提升病患在患難中的盼望。
 
患難中的盼望
 
聖經提到盼望是基於神的應許,也是湧自我們對神的信。基督徒護理人員具備神的兒女與護理專業者雙重的身份上,享受以神為盼望源頭。聖經開始於完美的創造、記載人類的墮落並終結於神榮耀計畫的完成。
啟示錄21章4-5節:「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
對我們而言,是何等大的盼望!到那日,我們這身處於墮落世界裏的人,因著神的恩典,我們將在主裡興盛!羅馬書5章2-5節:「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可見,神的應許是在患難中因盼望神的榮耀而有喜樂、領會而長久忍耐、得有老練的把握,至終盼望使我們不致蒙羞。
Dameron(2014)指出擁有盼望對於受苦中的病患是重要的,特別是面臨生命威脅的病患,他們通常有兩種需要,一為理解的需要,即攪擾的心思、情感能得到答案;另一為醫治的需要,期望能有改善或終止。沒有獲得理解就會缺乏處理的方向、缺乏安全感,這些都會衝擊我們對神的解讀。盼望是我們個人信仰的外顯表現,Dameron(2014)強調護理人員的無望感,會危及病人,因此我們需要讓病人能夠確信聖經中神的應許。
 
看待患難與試煉
 
雅各書1章2節:「⋯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在希臘文中,「試煉」被譯成「為了特定目的而顯露某一事物所產生的考驗」。在試煉中,多伴隨失望、沮喪、羞愧、痛苦和絕望,然而神卻藉其揭露我們的真實光景。馬太福音八章裡迦百農的百夫長因對人的愛、信神而有的盼望,就感動神醫治他的僕人。身為病患的代言人,我們能在特有的關懷角色中憑著神的愛注入盼望,天父也將以超越這世上的喜樂供應我們。
雅各書1章2節幫助我們對試煉與醫治有新的觀點,藉由試煉看見神所賜的盼望和喜樂,並看見神的愛持續做工以保守我們走在公義路上。J. B. Phillips鼓勵我們「別憎恨試煉如同入侵者,卻要歡迎他們如同朋友」,並且我們由帖撒羅尼迦前書得著擔任護理工作的鼓勵,為信心的工作,愛心的勞苦,並對我們主耶穌基督之盼望的忍耐。臨床上,我們可能忙碌於外面事物,忽略人性,甚至靈性需求。例如一位從心臟病或中風後復原的長者,期待自己能恢復並親眼看到心愛孫子的婚禮;一個重症的早產兒,病情起伏不定,一次又一次地考驗他父母的盼望。我們應該學習理解人靈性的本質,以致能提供有效的靈性照護。
 
憑神的話,在試煉中站住
 
如何在艱難環境彰顯基督,將考驗我們在基督裡的身份。我們必須明白教會時常身處於被抵擋的環境,成功的榜樣都是不計代價地堅持公義。「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你們若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因為神榮耀的靈常住在你們身上。」(彼前4:13-14)。在患難中有歡樂是因為理解神慈愛的手終究會把我們所經歷的苦難,轉換成喜樂和可讚美的事。罪所導致的憂慮、長久的痛苦會提醒我們罪的可怕,更激勵我們明白神賜給我們能愛、寬恕、遺忘並接納人的奇妙恩典,進而護庇我們免於再走上罪惡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帶領我們的心遠離這個墮落的世界,為將來一切都更新、榮耀的救贖之日而活(啟21:1-4)。
 
心受鼓勵
 
我們的眼淚和破碎都能成就神的讚美、榮耀與更深刻的同在。約翰福音九章1-3節提到瞎眼的受苦,並非與罪相關,反倒是因他的瞎眼使人看見神的榮耀及權能。生活中有些苦難是直接來自於我們任意犯罪的結果,「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罪總是會帶來絕望和患難,就如保羅曾經逼迫基督徒,他因此自稱「罪人中的罪魁」,然而神卻將罪的後果轉變成他對神的敬拜與讚美,至終保羅在主裡專切期待並盼望的是單單讓基督顯大。情緒總伴隨苦難而來,我們所感受的情緒是可理解、也是正常的。就連基督也曾哭泣過!我們不必為自己的沮喪感到罪惡感。
 
回應患難
 
患難除了會暴露真實的自我外,也會引出我們眾多的反應,關鍵在於我們有哪種的反應。我們可以消極、害怕、逃避、斷然、豁達或操控等方式回應患難;然而,當我們在基督裡的身量成熟後,面對苦難,我們仍會將榮耀歸於神,這個策略性的反應能讓我們通過試驗,當我們有意識地在各樣患難中操練信心時,「恢復力」便會不斷地在我們裡面茁壯,使我們能不專注於痛苦,反倒預嚐苦難後的讚美,又知道康壯的靈能讓人忍耐,甚至在身體受限中仍找到喜樂。我們需要瞭解病患的靈性狀況,以隨時預備表達愛心、盼望與信心,常將神的話藏在心裡,使我們能在那加我能力者的裡面,持續受充滿並湧流出活潑的盼望,我們的病患、家屬,以及同事們就能領受我們因盼望而有的甜美和馨香。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