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22期-2019年3月


踏出靈性關懷步伐前的預備Preparing for Spiritual Care

作者:蔣寶玲牧師 史懷哲宣道會執行長   發佈時間:2019-03-01
愛迪生偉大的發明家,在實驗室做了第一千次實驗,他終於找到燈泡可以發亮的方法,當時,有人就問他了,你會不會很難過?如果你在第一次時就找對方法,就可省略了這999的錯誤,但是, 愛迪生說:現在我知道了有999種方法是不可能成為電燈泡的。是的,當我要寫這篇專題時,這二十多年在醫院從事臨床探訪,做了無數的學習與無數病患家屬事後分享經歷,讓我持續在病房與個案家庭拜訪,能分享我小小心得,希望您真的看到燈泡不會亮的原因。
當我們與人對話之前,要先能照顧好自己;我要有一位靈性陪伴者、靈性帶領者。
要跟末期病人對話前,需先跟自己對話,即要能與「自己獨處」;3C產品介入生活後,許多人失去安靜的能力,只要醒著都在處理外在的訊息與聲音,不知不覺少了傾聽自己的心聲。在教會禱告操練,我們渴望聽見上帝的聲音,然而常是我們沒聽到上帝的聲音,感覺很挫折,而且常常是自己的複雜聲音干擾,我要…,我想…,我願…,我…,都是圍繞許多的我。我們要能跟自己對話,以致需要有一位帶領我們的靈性關懷者;對想要進入靈性關懷工作者,我認為不是只是參加聚會或查經,如果我們沒有被屬靈帶領的經驗,我們無法領略原來被靈性關懷的時候,也是會難受的,也是會卡住的,自己也是有隱藏害怕的角落。
醫療工作者實屬不易,若願意對病人的靈性照顧付出關心,同理對話要深刻,要能感同身受。 所以不要急於想幫助「開示」病患或家屬,而淪於說教、樣板;你我都有共同經驗,面對衝著我們而來的教導,往往只是礙於情面聽,誰正在對我們說教,我們心中其實是透亮與不耐煩的。我帶學員在病房實習關懷,常聽到這樣的對話:「請問阿嬤妳曾經聽過耶穌嗎?去過教會嗎?」「請問阿公是信仰甚麼?是不是有平安?他去過教會嗎?」
發現病患只要釋放善意表情,學員常常開始談及自己的信仰見證,欲罷不能想要傳福音,忽略聽者的真實需要,不小心被家屬告,還以為是為對方好,受點委屈沒關係,這些都不是靈性關懷。由於自身缺乏被照顧靈性的經驗,以致無法進入同理,導致病患難以忍耐,最後舉發醫院處理。我會問關懷人員,是你需要宗教信仰,還是對方現在表達他需要宗教信仰,我們要更多安靜與個案相處,更多傾聽理解對方的需求。
靈性關懷這個議題,必須我們自己先成為一個有靈性的人,如果我們自己不是ㄧ個有靈性的人,我們沒有辦法去碰觸到別人,到底他靈裡頭的聲音是什麼?
對話的守則:末期的病人到底需要什麼?他在跟你講的聲音到底是什麼?首先,我們來談怎麼樣能夠建立關係。
在臨床跟病友對話的時候,我們不是要竊奪別人的隱私來美化自己,我經常會聽到一些人,很不自主的要去表現我知道了這個人的秘密、生活的狀況或內在想法,去表現誰跟他關係建立的比較好,這是試探陷阱。我們絕不能拿別人的隱私或苦難來凸顯自己的價值,如何避免這樣的失當,即是靈性關懷者需要有督導的協助。
第二,工作是工作,私交是私交,我們可能跟某個案探訪對話比較順暢,變成有私交,可是也會有些人就是跟你不對盤,每個人的背景生活概念不同,關懷者要去接納每一個人,吃喝玩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哲學與態度,如何穿著踏進去醫院,什麼衣著才是符合對方期待的?所以關懷者要有心理預備,個案與家屬是看你這整個人,不是單一次談話好就保證以後都很好,而是我們整個人的感染力,樂於與人相處互動往來,末期病人的探訪者須認識自己是一個關懷者的工作,然後守住不爭競,不跟人比較的原則,個案今天沒有辦法跟我對話,沒關係,我不須氣餒。接下來,我不超越醫學的專業,我不應說非我專業的醫療意見。我們要能忠誠保密,在無傷害社會他人的前提下,我應守住承諾秘密,若失信一次,會損及後面的關懷能量,這是極重要的。
最後,靈性關懷人員要能轉介個案與其他專業;同時,要具備與人合作一起關懷需要者的特質,我們要看見評估自己的有限與能力上的缺乏,一切以病患為中心,病患不是讓我們練習的對象,靈性關懷者初學要有緊密的督導引領,以病友的靈性需求之滿足為路徑,方能靈性平安。病友心理捆鎖封閉,透過我們互動接觸,我們要願意把問題轉介給心理師,或探索他心裡倚賴的長輩來助他,如果需要的是資源方面的協助,可能轉介給可以處理的機構,或轉介給社工,有些問題或許轉給教會,或許不能轉給教會?我是不是願意轉介?有些關懷者很喜歡跟病友關係扣在一起,而不願放手轉介,這是不對的。
關懷經驗裡,發福音單張絕對是失靈的方法,我相信人不是要讀一張單張,或一個活動,而是我們自己要成為一張福音單張,我們是不是一張可以讓別人讀得懂的福音單張,這個比較重要。在福音廣傳概念中,面對醫院生病者,不要拿教會單張發、不要一直拿音樂會或佈道會的單張發;現實說法,因為在垃圾桶發現很多,通通都在垃圾桶,今天病友需要是真心對待,談的是一種感性,談的是一種關係,如果你沒有辦法感性,建立關係去觸動,你給他再多的這些東西,人們是沒有辦法閱讀的,他今天看了,轉頭就沒興趣了。
茲就這篇文章,與所有有志於靈性關懷工作者共勉,不要氣餒,我們繼續學習助人。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