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25期-2019年12月


認識情緒—從聖經的例子談情緒的影響Understanding Emotions: The Effects of Emotions from Biblical Examples

作者:熊德筠 RN, 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科專技助理教授   發佈時間:2019-12-01
一、 情緒的發展與種類
 
Watson(1919)最早從事情緒研究,主張原始情緒分害怕、憤怒、愛三種。Bridges(1932)提出嬰兒情緒有兩大類:恬靜和興奮(激動)。情緒的發展是0∼5週(滿足、驚訝、厭惡),6∼8週(高興),3∼4個月(生氣),8∼9個月(害怕、悲傷),1∼1歲半(善感的、害羞),2歲(驕傲),3∼4歲(忌妒、罪惡),5∼6歲(自信、謙虛、擔心),所有的情緒分化約在5-6歲左右完成。
禮記, 禮運篇:「何謂人情? 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即人有七情。Ekman(1992)從人類的表情分析,指出人的基本情緒有喜悅、生氣、悲傷、厭惡、害怕、輕視。Izard(1991)從情緒的動機系統分析,認為有喜悅、生氣、悲傷、厭惡、害怕、驚訝、羞愧、罪惡感、好奇、輕視等10種情緒。人類共通的基本情緒是喜、怒、哀、惡、懼(江文慈,2004)。
(一) 喜(joy):是喜悅、高興、快樂、愉悅,通常來自獲得某種個體想要的物品或實現目標。
(二) 怒(anger):生氣、憤怒,當感到自身遭遇不公平、威脅、粗魯的對待、被侮辱或貶低時容易產生。
(三) 哀(sadness):是一群情緒包括難過、悲傷、痛心、沮喪、憂鬱等,原因複雜。當經歷無法挽回的損失,不論人際或物品:如親人過世、與人決裂、目標失落等,會灰心、挫折、沮喪、無助或絕望、憂鬱。
(四) 惡(disgust):厭惡、討厭、憎恨,當接近或遇到自己無法忍受的事物。如吵雜髒亂的環境、違反規範標準、傷害個人自主等。
(五) 懼(Fear):害怕、恐懼、擔心,當個體感受到有潛藏性的危險或威脅時,可能造成身體傷害、失去某種東西、失敗或被拒、都可能感到恐懼、害怕。當個人生存受威脅、面對未知情境、孤單、黑暗時,容易引發人的不安與恐懼。
 
二、 不同情緒的影響
 
我們從聖經的例子與話語,來討論以下幾項情緒:
 
(一) 憂鬱(depression)、沮喪(blues, disheartenment)
「心裡憂愁,靈被損傷」(箴15:13),「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17:22)。
憂悶和煩躁是非常熟悉的情緒,不會因為是基督徒或傳道人就能免疫,情緒苦痛的人,活下去對他們是困難的,漫漫長夜輾轉難眠,痛苦萬分。司布真說:「心靈低落的程度遠超過身體,因為裡面有許多無底洞。靈魂能以千萬種方式淌血,而且每時每刻,一死再死」。對於憂鬱與沮喪詩篇42篇曾有極深刻的描述:
「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裡呢?⋯我的心極其悲傷。」(3、4節);「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11節);「我的敵人辱罵我,好像打碎我的骨頭⋯」(10節)。極度憂鬱使靈魂枯竭難當,早晚以淚洗面。「憂悶」有一種被丟棄的絕望,不斷感到失落、沮喪、悲傷,失去生存的勇氣。憂悶加上煩躁在心裡衝撞產生內耗,詩篇的敘述貼切的反映出人面臨憂鬱煩悶情緒傷害時的光景。
憂鬱症對個人及家庭帶來極大的壓力與負擔,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視為與癌症、愛滋病並列的新世紀三大疾病。憂鬱症診斷異質性高,盛行率差異性大,範圍約由5-20%不等。美國心理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一般人憂鬱症終生盛行率為15%,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可發生任何年齡層,平均發病年齡約40歲。
 
(二)嫉妒與恨意(jealousy and hatred)
「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爛」(箴14:30),「忿怒為殘忍,怒氣為狂瀾,惟有嫉妒,誰能敵得住呢?」(箴27:4)。
「掃羅與大衛」,因掃羅的妒忌心,帶出苦毒造成禍害,把原本君臣、丈人與女婿的親密關係,變成了迫害、追殺的凶狠(撒上18:5-12)。「該隱與亞伯」,亞伯是牧羊的,該隱是種地的。二人正在田間,該隱起來打他兄弟亞伯,把他殺了(創4:2-8)。該隱犯下史上第一個殺人事件,評論家認為該隱殺人動機是嫉妒和憤恨。
嫉妒是因為「競爭、比較」,看到別人的好,看不到自己的好,起了較勁的心或受到威脅,形成好爭好強,缺乏自信與安全感,伴隨著自大或自卑。如果看見別人的好,能欣賞、接納對方,當作榜樣,學習回到自己,和自己好好相處,接納自己,一點一滴的建立自信心,發展出「看到自己的好」,才能轉換忌妒與恨意這種負向情緒。
該隱發現自己得不到神的悅納,有沒有向亞伯學習呢?沒有。他很憤怒對弟弟懷恨在心。神察看該隱的內心,耐心地勸導他,神警告該隱,要是他這樣下去,就會犯下嚴重的罪,如果該隱改正過來,就會受顯揚。然而,該隱沒有理會上帝的警告,鑄下大錯!
 
(三) 憤怒、生氣(anger)
「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箴16:32),「暴怒的人挑啟爭端;忍怒的人止息紛爭」(箴15:18)。
「只要看到兒子不認真做功課,到處走動,就會厲聲怒斥⋯」,「耐心等候應酬晚歸的丈夫,雖總是告訴自己,態度要好一點,可是,當丈夫一進門,還是忍不住擺出臉色,開始數落⋯」。生氣是我們太熟悉的經驗,這樣的情緒常在最親近的人之間出現,且往往赤裸裸,無法掩飾或隱藏。創世紀27章,雅各騙取了哥哥以掃的祝福,引發哥哥怒氣與怨恨,惹來殺機,離鄉逃亡20年,準備返鄉時,以掃帶著400人來,雅各怕哥哥擊殺,準備厚禮,自己七次俯伏在地。
「處理生氣」需要練習,甚麼情況容易被激怒,和誰相處容易發脾氣,是否我們總是討好、妥協、讓步,以致累積至後來不可收拾的暴怒?以掃「雖生氣但沒有犯罪」,最後與弟弟擁抱,結局與該隱不同。處理怒氣需要智慧,需要學習,「離開現場」、「勒住舌頭」、「用走動、運動的方式卸去內在的氣(能量)」、「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等,都是處理生氣的方法。「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箴19:11)。
 
(四) 恐懼(affright, dread)、害怕(fear)、擔憂(worry)
「恐懼」來自內在的不安全感,「擔憂」是對未來尚未發生的事,先煩惱操心。「害怕」是忐忑不安,提心吊膽。恐懼害怕擔憂使人看不見自己的獨特和勇敢。民數記13章中記載摩西派人前往窺探迦南地,結果探子們因恐懼與報惡信,使他們流浪曠野,不得進入迦南美地。
當落在恐懼、害怕與擔憂的處境時,迦勒的信心與約書亞的勇敢,給我們很好的學習。反思我們是否曾經對某種情境感到害怕?當我們周圍有人正在擔憂、害怕的情緒中,我們的反應是甚麼?有的時候我們甚至自己也說不清楚擔心甚麼?就是充滿了緊張、不安、焦慮。
「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書1:5),「你當剛強壯膽⋯,只要剛強,大大壯膽⋯」(書1:6、7)。
 
(五)喜樂(joy)
「心中喜樂,面帶笑容」(箴15:13),「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17:22)。最重要的情緒「喜樂」,能滋養心靈,平靜、樂觀、自信、喜悅與慈愛。最大的喜悅常是因著實現目標獲得成就感、人際和諧、能幫助別人、貢獻自己,能接受自己、自我尊敬,去實踐愛。在筆者教授的情緒管理課程中,學生討論如何使自己快樂的總結包括有:成為付出與給予的供應者、獨立不依賴、自由不控制、有創造有產能、工作中有快樂學習、喜歡自己、愛自己、有分享、有朋友、有分擔、能顧念別人需要。
在愛別人之前需先學會愛自己,一個人有多少自尊自信,就會有多少幸福,而許多的心理問題,多與「自尊、自信、自我接受、喜歡自己」,這需要遭遇到打擊有關。當人能真正愛自己、活出自我價值時,才有能力去給予、去愛別人。聖經的教導也提醒我們『施比受更有福』,『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加5:14)。
 
三、 情緒的覺察與管理
上述聖經的例子提醒我們情緒傷害的影響。生活中會因為情緒的傷害造成遺憾,當父母關起門為孩子成績不好而爭吵-孩子會因著自己笨、自己差、害父母吵架而內心虧欠、責怪自己達不到父母期望而對自己有負面的看法自責、甚至一生痛苦。手足或同學朋友間出現的比較或競爭,衍生出的分別心、忌妒、好勝、不服輸等也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此外,期望或有條件的愛所造成的傷害-有妻子抱怨丈夫,似乎只有當她把家裡弄得乾淨整齊時,才肯愛她;孩子覺得只有當得到好成績、或表現優良時父母才愛他們,這樣有條件、有期待的愛往往讓對方非常容易緊張、敏感、鑽牛角尖、不能肯定自己。妻子需要確認丈夫的愛是否超乎整潔之上,孩子需要確認父母的愛是否超越自己的成績表現。
情緒的傷害可能來自相愛的人,「愛之深、責之切」,愛得多,期望就愈高,傷害愈重,也可能是因為生病,是屬於心理的疾病。我們需要認識情緒,體悟情緒傷害所造成的影響,更需學習處理情緒問題。
 
參考資料
江文慈(2004)‧大學生的情緒調整歷程與發展特徵,教育心理學報,35(3),249-268。
吳娟瑜(2000)‧情緒管理學(初版),台北市:里仁書局。
彭德修(1999)‧情緒傷害(初版),台北市:宇宙光出版社。
基督教論壇報‧取自https://www.ct.org.tw/1334224#ixzz61Rr5jOML
Bridges, K. M. B. (1932). Emotional development inearly infancy. Child Development, 3(4), 324-341.http://dx.doi.org/10.2307/1125359
Rozin, P., Haidt, J., & McCauley, C. R. (1993). Disgust.In M. Lewis, & H. Haviland (Eds.), Handbook ofemotions (pp.575-594). New York and London:The Guilford Press.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