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25期-2019年12月


談早期創傷經驗的影響與轉化Emotional Trauma in Early Stage

作者:林靜蘭 RN,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副教授   發佈時間:2019-12-01
筆者在UCLA短期研究期間曾參加一場討論移民孩童及青年身心問題的研討會,會中哈佛大學心理系Katie McLaughlin教授分享她多年來關注孩童時期負面成長經驗(包括多重創傷經驗),以及機構化成長經驗對於大腦發展的不利影響,最明顯的便是提高這些孩童們在青少年及成年期發展為精神疾病的危險。藉此次護福季刊「情緒傷害與管理」主題,期能跟大家分享—早期創傷經驗的影響,以及如何靠基督轉化這些負面經驗。
 
• 何謂「孩童時期負面成長經驗(adverse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
 
係指發生於個體18歲以前各種型態的虐待、忽略及潛在的創傷經驗,例如:家庭暴力、身心虐待、父母離婚、犯罪或物質濫用,創傷事件數量、暴露時間之長短或嚴重度,都會影響其所造成之後果。
 
• 孩童時期負面成長經驗的身心影響為何?
 
目前許多研究證實孩童時期負面成長經驗的影響非常廣面及長遠,包括心理健康、認知及大腦發展,曾經歷孩童時期負面成長經驗的個體,後續較容易罹患憂鬱、焦慮、過動、自殺、非預期懷孕、愛滋病、早逝,甚至糖尿病、心臟病等身心疾病,亦即早期孩童時期所經歷的創傷,將提高其日後青少年及成年時期發展為身心疾病的危險;因此,早期負面的成長經驗具有長期而持續性的長遠影響。
至於早期創傷造成日後精神病理變化的機制為何呢?何以創傷會產生這些後續變化呢? McLaughlin(2017)發現經歷這些創傷的孩童,其大腦發生了一連串的精神病理變化(雖然外在看不出來),包括:杏仁核的過度反應、海馬迴受損及體積縮小,由於杏仁核是個體產生情緒、識別情緒和調節情緒、控制學習和記憶的腦部組織,當其過度反應,亦即變得過度敏感及激動,會使個體容易產生焦慮,例如:加快對於憤怒表情的辨識速度或易有高估或錯判;而當海馬迴受損,個體則會產生記憶能力減退及容易感受壓力或容易感受到外在威脅而侵擾其情緒;McLaughlin也發現暴露於早期負面成長經驗之個體,會加速其生理老化,例如:青春期較早到來、身心發展較早熟及較早老化,甚至容易提前罹患慢性疾病,如:心臟病與中風,或早逝。
 
• 後天支持系統的保護效應
 
這些負面成長經驗所帶來的精神病理影響是否能預防? McLaughlin教授指出:並非所有暴露於負面成長經驗的孩童都會罹患精神或生理疾病,她的研究證實:提供保護性支持或介入,將緩衝這些負面早期經驗對於個體所造成的影響,例如:對於經歷暴力創傷的孩童,教導其調節情緒及處理外在刺激的技巧,可延後其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及焦慮的發病時間,而將這些受創孩童盡早安置於健康的家庭環境之中,亦明顯改善其認知及心理健康。當這些受創孩童身邊能有正向的照顧或支持,將可降低杏仁核的過度反應、增加海馬迴的體積、增進其心理健康,因此,透過適當的支持,將有助於提高孩童發展其內在的復原力。
 
• 轉化創傷為內在力量
 
如何走出早期創傷經驗的影響?聖經以賽亞書61章1-10節,啟示我們可以抓住一個轉敗為勝的秘訣—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報好信息〔或作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報告耶和華的恩年,和我們上帝報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賜華冠與錫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塵,(以)喜樂油代替悲哀,(以)讚美衣代替憂傷之靈,使他們稱為公義樹、是耶和華所栽的、叫他得榮耀。他們必修造已久的荒場、建立先前淒涼之處、重修歷代荒涼之城。⋯您們必得加倍的好處、代替所受的羞辱.分中所得的喜樂、必代替所受的凌辱.在境內必得加倍的產業.永遠之樂必歸與您們。⋯我因耶和華大大歡喜、我的心靠神快樂.因他以拯救為衣給我穿上、以公義為袍給我披上、好像新郎戴上華冠、又像新婦佩戴妝飾。」
此處先知以賽亞告訴我們:主的福音恩典,可醫好傷心人的傷心處,當我們接受主的「好信息」,將倚靠主耶穌基督從被擄與被綑綁中得釋放與自由,改穿上主賜的華冠、喜樂油、讚美衣與公義,配戴主裝飾,彰顯出主的榮耀,並可與主一同修造家族歷代的淒涼處與荒場,讓過去家族中的悲哀歷史或惡性循環的無解迴圈可以有改變的契機,甚至我們可以回頭成為「報好信息的人」,傳好信息給傷心貧窮的人,使他們也一同得醫治與釋放。
泰戈爾說:「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響。終有一天,你的負擔將變成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Tagore, 1916)。
當我們倚靠主耶穌的「好信息(福音)」,得到了恩典與醫治,我們曾經受的苦,不僅將照亮我們的路,也讓我們能將苦難與重擔化為生命的祝福與禮物,也才有力量—能報之以歌,歌頌那釋放我們得自由的生命之主。Richard Buster曾說:「苦難,以免我們把此生當永恆」。雖然我們知道這世上有苦難,但我們務須明白我們只是暫時受苦,有一天將在主那裡享有永樂。
 
• 生命應用:對於曾經歷創傷或幸而未受創傷的您我
 
上述實證研究給我們的啟示,也許可幫助我們對自己、身旁的親友及同事,多一份理解與接納,對高危險族群表達我們的關愛。若曾經歷早年創傷,讓我們的內在生命常常在主裡得醫治與釋放。若有幸健康成長,感謝主憐憫我們受不起那樣的傷,讓我們學習靠主疼惜受傷的自己與身邊他人,「我們愛,因為 神先愛了我們」(約壹4:19)。因為經歷主的疼愛與醫治,求主讓我們能願意陪身邊有需要的親朋好友或病人、學生,多走一哩路、給出一份正向鼓舞與支持,也許就成了他們走出創傷的正向支持與緩衝助力,也讓基督的靈膏我們,讓我們在這充滿各樣苦難的末世,能傳好信息給受傷的人及自己,讓 神的靈醫治纏裹我們,走出創傷,得自由!
 
參考資料
National Center for Inju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ivisionof Violence Prevention (April 9, 2019). About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https://www.cdc.gov/violenceprevention/childabuseandneglect/acestudy/aboutace.html
McLaughlin, K. (2017). The long shadow of adversechildhood experiences: Adverse environments earlyin life have lasting consequences for children’shealth and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ScienceAgenda, April 2017.
Tagore, R. (1916). Stray Birds. [translated from Bengalito English by the author]. New York: The MacmillanCompany.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