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福音協會

異象:結合基督信仰與護理專業。使命:挑戰基督徒護理人員-回應上帝的呼召,在專業上委身於基督,向病人、家屬與同仁見證上帝救贖的愛。


  • 護福期刊-護福225期-2019年12月


【回應】反思如何激發教師與學生的 「復原力」?How to Inspire “Resilience” in Teachers and Students?

作者:廖珍娟 RN, 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教授   發佈時間:2019-12-01
在閱讀清惠理事長翻譯的「面對逆境的復原力(Resiliency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一文,深受感動,作者Judy L. Ponder,是肯德基州Berea University的新進護理教師,對護理教育有著高度的熱忱與負擔,頗獲學生的尊崇。她因罹患乳癌經歷了兩次手術治療,本文主要描述她在這段治療過程如何經歷神豐富生命的見證。當第一次手術完全切除雙側乳房後,本以為身體即可以逐漸康復,盡快的返回工作崗位,投入她所熱愛的護理教學工作;但卻沒想到在追蹤掃描檢查時,發現她右手臂腋下有淋巴腫大,又再次接受第二次手術,當時對未來的疾病充滿著不確定感,而感到非常的沮喪與情緒低落(Ponder, 2017)。然而,神總是在她最沮喪低落時用適當的話語供應及扶持她,並安排有周遭的親人、同事、學生不斷的協助與陪伴她接受治療,憑著對神的信心,不斷地為Judy L. Ponder禱告求神醫治,讓她恢復健康,回到學校授課。神憐憫並且垂聽禱告,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深深感受到神的大愛,帶領Ponder老師走過逆境,而逐漸康復並且追蹤治療皆正常。先返回學校兼課,爾後恢復全職,繼續完成護理教育的神聖使命。人生有風浪也有低谷,但神與我們同在,並且不斷地供應我們,藉著神的話及神的愛激發了Ponder老師的復原力,勇敢接受與克服疾病的挑戰。Judy L. Ponder的見證也呼應了約翰福音16章33節「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神是賜平安的神,也是力量源源不斷的供應者。
不少研究顯示復原力(resilience)會帶給我們正向的動力。所謂的「resilience」是指能夠以健康的方式去因應壓力,以最低的心理壓力去實現目標。復原力(resilience)也指「在接受挑戰後反彈同時變得更強壯…,也被稱為是一種情緒能力」(Tempski et al.,2012)。復原力(resilience)已被證明是能幫助疾病恢復健康的重要療癒力量,復原力會帶給人較低程度的心理困擾和更多的健康與安適,醫護人員學習確認自己的復原力(resilience)能夠克服生命的挑戰;也要學習幫助病人激發他們的復原力(resilience),以促進病人對疾病的因應能力。近年來醫護教育也非常重視如何培養醫學系及護理學系學生們的復原力(resilience),幫助學生因應未來職場工作的挑戰(Wald, 2015),這是一項值得我們深思的議題,尤其醫護專業容易產生壓力,是耗精神和體力的專業,也是讓人情緒耗竭,甚至是會造成精神和體力崩潰的行業;身為護理教師的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激發自己與學生的復原力(resilience)?教師的復原力是達成教學成效的必需條件(Wald, 2015)。就像Ponder老師在文中提及:「期許自己能成為好的模範,在困境中展現復原的能力。」Ponder老師已了解身為一位護理老師,可以如何地影響學生,自己的表現將是學生們學習的榜樣。分析Ponder老師能夠充分展現面對逆境的復原力,具有下列的特質,而這些特質已在研究中被證實,能夠增進復原力:第一,Ponder老師有很好的靈修生活,她孰悉神的話,也跟神建立了很好的信任關係。她對神有信心,她與學生們相信神能醫治她的疾病;第二,Ponder老師因著神的愛,能夠與親人、同事和學生們維持良好的愛的關係,“溫暖"與“充滿愛"的關係,強化了Ponder老師的社會支持系統,而激發她的復原力。第三,不論Ponder老師或學生們皆因信仰神,而具有正向的思維,雖然疾病的療程曾陷入困境,但他們對治癒及根除癌細胞都具有正向思維。靈性的培養、堅固的支持系統、充滿愛的人際關係及正向思維都是復原力的重要要素(Wald, 2015)。我們應該向Ponder老師學習良好的靈修生活及對神的信心,被神的愛與憐憫充滿,而產生無比的力量;就如以弗所書3章20節「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此外,她對護理教育的投入與熱忱,以教師展現復原力來達成教學成效,更以身教影響學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最佳典範。
近幾年參加了歐洲醫學教育年會(The Associationfor Medical Education in Europe, AMEE),去年約有三千多人出席這個國際會議,其中一場特別的研討會, 是請一些醫學院分享他們執行Mind-Body-Medicine Program的成效。醫學院的學生們比其他學院的學生們容易產生情緒衰竭,人格瓦解和低個人成就感,而Mind-Body-Medicine Program則可以促進學生的自我理解與復原力,對於學生將來遇到困境時較有因應能力。其中一位報告者是牧師,她分享學生來參加她設計的靈修活動後產生的改變,學生能紓解學習及生活上的壓力,增進對困境的理解、同理心及反思能力,並且強化他們的復原力(Staffaronia et al., 2017)。報告內容令人感動,也激發身為教師的我們,應該重視自己、學神的靈性滋養、學習安靜禱告及反思能力;尤其是身處21世紀新世代的學生們往往怕挫折,對失敗的耐受力低,需要從小滋養靈性生活,幫助孩子們有信仰,並與神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以增進其遭遇壓力與挫折時的復原力。醫護教育除了教導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外,也應該設計安排能影響學生及深化他們一生的靈性課程。期待身為護理教師的我們,能效法Judy L. Ponder老師對護理教育的用心,做學生們的好榜樣,藉著所言所行去影響及感動學生以落實全人的醫護教育。
 
參考資料
Ponder, J. L. (2017). Resiliency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Journal of Christian Nursing, 34(2), 130.
Staffaronia , A., Rushb, C. L., Gravesc, K. D., Hendrixd,K., Haramatie, A., & Harazdukf, N. (2017). Longtermfollow-up of mind-body medicine practicesamong medical school graduates. Medical Teacher,DOI: 10.1080/0142159X.2017.1372562
Tempski, P., Martins, M A., & Paro, H. (2012). Teachingand learning resilience: A new agenda in medicaleducation. Med Educ, 46, 343-348.
Wald, H. S. (2015). Professional identity (Trans) formationin medical education: reflection, relationship,resilience. Acad Med, 90, 701-706. doi:10.1097/ACM.0000000000000731

返回文章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