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的概念是指人在世存在的方式,想要與一個更高或超越現在的方式有連結(Soukhanov,1992)。靈性照護是以身體舒適為基礎,實踐人性化的照護(林、劉、陳,2008)。護理就如路加福音14章13-14節:「13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 14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可報答你。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著報答。」對護理師而言,提供給需要者的照護如同上帝設的筵席,是救恩,是屬靈的生活。以下案例為分享護理師如何落實以長照個案為主體的靈性照護。
案 例
一、社區護理師以個案為主體的照護
馬太福音22章8-14節:「8於是對僕人說:喜筵已經齊備,只是所召的人不配。9所以你們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10那些僕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見的,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筵席上就坐滿了客。11王進來觀看賓客,見那裡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12 就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裡來怎麼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13於是王對使喚的人說:捆起他的手腳來,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14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禮服是一種遮蓋,表達一個人對喜筵盡心、盡力、盡性、盡意的執行角色。
齊伯伯76歲未婚,少年時跟政府到台灣,因不適應軍隊生活而改從事裁縫工作,辛勤奮鬥退休後罹患高血壓,租房子住在社區,晚年靠積蓄度日,由里長協助申請低收入戶補助,才得以安心在社區內生活,他對政府提供這樣的照顧感到非常欣慰。數年後他罹患腎臟、心臟疾病,失能後拒絕離開社區老屋,不想入住機構:「我想過,但是我在這裡住習慣了!雖然感到孤寂,但比較自由。金窩、銀窩比不上自己的狗窩,我在這裡度過了一生的黃金歲月。」齊伯伯最後簽了安寧照護,在社區志工陪伴下,在自己住家往生。年長者習慣住在自己家裡,但社區老人欠缺完整規劃與健康評估,雖有各種資源介入服務,有時如蜻蜓點水般掠過,緩不濟急且無一定品質,對於實質生活助益因人而異,比較難以掌握。此外,自覺健康狀態、粗動作與精細動作失能、慢性疾病多寡與獨居等因素會更加重老人的孤寂感。最終護理師與里長依照齊伯伯的意願安住在自己的「家」,多位社區志工輪流陪伴他直到生命終了,減少孤寂感。
二、安養區護理師協助個案修復家庭關係
出埃及記20 章12 節:「當孝順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上帝所賜的地上得以長久。」孝順可以解釋為順服父母的意思。第一天帶學生在安養區實習時,在走廊盡頭哭泣的王阿姨帶著淚光對我說:「我的女兒騙我,帶我出去旅遊,把我丟在這裡就回去。」阿姨描述跟女婿的關係:「我只有一位女兒,先生過世後我住在女兒家。我幫忙做家事、帶外孫,但看不慣女婿用錢的方式,發生幾次衝突。」「女兒在媽媽和先生中間選擇了的先生,我雖然很生氣,可是沒有辦法。」我詢問阿姨的感覺,她說:「能夠有什麼感覺,就是沒有能力、沒有錢,需要去靠別人啊!」並轉頭告誡學生要學習獨立,重視家庭。
學生選擇這位個案進行學習,我們一起討論及訂立目標:修復母女關係。
1. 學習彼此溝通
學生每天打電話給個案的女兒,告知個案當天的情況,例如參加哪一些活動、進食及睡眠的情況,結束通話前也會提及個案如何想念女兒和外孫。某一天學生如常報告個案的日常生活,個案的女兒在電話那一端說:「我媽媽不愛吃這些東西,我明天會帶菜來!」第二天中午個案的女兒帶菜來看著個案吃飯。如此繼續3週的過程中,個案與女兒從相對無言到可以談家裡的事情。同時,個案的女兒多次表達為何會將個案安置在機構:「我捨不得讓你被我先生咆哮。」傳遞情感時使用直接的語言,用「我」來陳述和表達情感可以減少對方防禦性衝動。
2. 學習原諒
常言道人們必須為了自己而學習原諒。馬太福音11章28節:「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個案與外孫玩耍時,外孫偶爾會問:「外婆為何不住家裡了?我好想外婆喔!」「我也好想你,你和媽媽要常來這裡看外婆,好嗎?」個案在機構認識了慕道友,一起參加讀經、聚會。個案在教會受洗當天,個案的女兒和外孫出席參加,並一起在外面吃飯。如哥林多前書13章7節:「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當我們將重擔交託於萬能的神,就可以有能量原諒自己、他人,記住大家仍然愛著我們。
3. 避免說不好的話
個案常說:「夜深時我常常自問,我是否已接受永遠住在這裡直到人生終了?其實不是接受,而是認清事實;這是和平相處的最好模式!」「所以,家人相處,就避免要求女兒執行做不到的事,不要貶低他們對我付出的感情!」老人需要面對家人的感情,並且讓彼此的想法一致,避免說不好的話,指責和羞辱沒有任何意義。
討 論
路加福音第14章10-11節:「10你被請的時候,就去坐在末位上,好叫那請你的人來對你說:朋友,請上坐。那時,你在同席的人面前就有光彩了。11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上帝宴席上所請的人川流不息,長照護理師則是上帝揀選,為提供服務給需要幫忙的人。老人期望在自己生活的社區中自然老化,維持自主、自尊的生活品質,對於支持社區長期照護體系的長期照護資源、服務、管理、財務等,需要以「在地老化」的服務照顧需求,盡可能延長老人居住在社區的時間。靈性照護要求護理師追求謙卑、放下專業的自大,向個案、家屬、跨專業團隊和志工們相互表達同理與溫暖,而虔誠的信仰是護理師提供靈性照護的基本支柱。
結 語
希伯來書12章6-7節:「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11節:「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神將我們安置在職場,服事周遭的人,我們要培養影響力、努力傳福音,為主作見證。在職場若按神心意去行,討神的喜悅,祂必給我們恩典與祝福。由長期照護的個人經驗、背景、想法為出發點,願能奉獻和榮耀神,為基督的愛影響他人,並落實靈性照護的理念。
參考資料
林沄宣、劉淑惠、陳清惠(2008)。靈性護理之臨床應用。護理雜誌,55(3),69-74。
Soukhanov, A. H. (Ed.). (1992). The American heritage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3rd ed.). Boston,MA: Houghton Miff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