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委員會預估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於2017年超越幼年人口,2018年台灣邁入高齡(aged)社會。根據衛福部《國民長期照護需要調查》,2015年台灣5歲以上身心失能人數為76萬人,老人約占50萬。預估2031年身心失能人數將達120萬人,老人約占95萬人,意味身心失能者中約九成都是老年人口。慢性疾病是造成身心失能的主要原因,當身體或心智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時,他們的日常生活就需要他人協助。在這情況下,很多老人及家屬承受長期煎熬,心靈憂傷難以負荷。
面對身心失能的威脅,協助老人健康促進成了憂傷中的一道曙光,麗芬與彩鳳姊妹在2012年設計了一套「老年人生命旅程活動課程」,藉著幫助老人回憶過往生命經驗,及分享快樂或難忘的故事,以表達內在情緒,並透過主持人的引導及團體成員的支持與鼓勵,讓長者以正向角度重新看事情,經由個人的內在心靈之旅,達到生命歷程之統整。
我的靈要以知識為美
我很高興有機會與姊妹們配搭,將這套靈性護理課程應用在我的教會長青團契,雖然我們只替8位長輩上了六堂課,但是我發現課程結束後,他們之間的感情更好,看法也更豁達,事奉主更有活力,心靈的燈被點亮了,而我也獲益良多,就像箴言所說:「智慧必入你心;你的靈要以知識為美」(箴2:10)。接著,中區護福主席建議將這套課程放入該年的月聚會中實際操作,讓姊妹們學習後,推廣應用到各自的教會中,促進更多長輩們健康。因此,我繼續分別在教會的弟兄會與女傳道會使用這套教材提供靈性護理,在國內外短宣時也使用這份教材,都得到正向、不錯的回應。
按著神所賜的力量服事
經過了教會中操練並且對靈性護理產生信心之後,接下來兩年麗芬姐帶領我和怡如姊妹和醫院失智門診合作,為輕度或中度的失智長輩設計「頭腦體操活動」。我們將懷舊技巧與靈性護理結合,編寫了結合活化認知、改善情緒的活動,第一次剛開始大家都不認識,也是挑戰要用心讓這些長輩談他們的故事及感受,但奇妙的是他們在參加活動2~3次後漸入佳境,他們之間產生了友誼,不但樂於彼此分享,而且互相鼓勵。記得有一對夫妻本來不想參加,但是因為醫師要求他們來上課,他們只好來看看這活動在做什麼,第一次活動結束時,我向他們解釋並且請他們填資料,之後沒想到他們每次都最早到達,而且每次都歡歡喜喜的回家。在這裡我看到每個人都有他們的故事,在他們心中蘊藏著豐富的人生經歷、酸甜苦辣與人情冷暖,當他們心靈的燈被點亮時,他們就開始滔滔而談,回到當年的意氣風發,也在風華再現後對自己的未來產生正向的驅動力。
娟阿姨是一位資深的退休老師,我記得她第一次來參加團體時還因為我稱呼她「老師」而很不高興,討論時也不太願意說話,討論到家人時更是閉口不言,輪到她分享時她的情緒非常不穩定甚至要哭出來,當時我的同工怡如就去安撫陪伴她。第二次他兒子又帶她來,我們這次改口叫她「阿姨」,我們發現已經可以對她噓寒問暖,關係似乎已建立了,更奇妙的是她在活動中的分享竟然幫助了另一位長輩,那位長輩本來表現得很憂鬱,又說對生命也沒有盼望,他說曾經有輕生的念頭,但是聽到娟阿姨的分享後,整個人好像活了過來。這位長輩說他每次在活動中都有收穫,甚至在最後結束時還向我們表示他以後想到醫院來當志工,幫助需要的人。兩個月後娟阿姨再來參加活動時她又要求多上了兩次,在這次活動時,娟阿姨聽到怡如姊妹的見證分享,她心中的結好像開始解開了,她敞開分享她心中的痛苦,並且告訴我們她已經想開了,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現在她擁有好兒子及孝順的媳婦還有可愛的孫子陪伴,她肯定的對我們說要健康開心不讓孩子們擔心。感謝主,神讓我們有護理的恩賜,也讓我們有機會按著神所賜的力量服事人。
有一位86歲退休國小老師,第一次來參加活動時不說一句話,動作也很緩慢,但是第二次活動結束時,他遇到一位92歲看上去精神抖擻、說話有力,還寫書法送大家的伯伯,86歲的他就開口稱呼他為老哥並且主動跟他聊天,自此開始他就變得不一樣了,不但願意分享也開口唱歌,孩子們看到父親的大改變非常高興,主動跟醫師商量還想在他的活動梯次結束後繼續參加活動。
櫻阿姨是位重聽老人,每次別人分享時她都聽不清楚,有一次來了一位志工在她耳邊轉達別人說的內容,結果櫻阿姨知道別人的故事後,她極樂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而且整個人變的有自信,連氣色看起來都不一樣了。
因著參加這個活動,有些長輩成為好朋友,有些沒有信心不敢開口的也變得很願意分享他們的故事。我看到每一梯次的長輩都有很大的進步,心中非常開心。我們是以靈性護理的理念來帶活動的,麗芬姐常常在活動前帶領我們為要來參加的長輩禱告,或為課堂中覺得有困難的長者禱告,我深信主的靈在那裡,那裡就有自由,有時在活動中發現某些長輩需要更多的幫助,課後我們會徵求她們的同意為她們禱告,求神幫助他們。
人點燈是放在燈臺上
我深深覺得對老人的服事需要有更多的愛心、耐心及智慧,每個長者在年老時需要被愛與尊重。上帝創造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祂愛每個人,我很高興有機會在老人服事上有更多的學習,願神使用我們並在小事上忠心,「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太5:15)。
願與護福家人分享中區姊妹們這幾年的靈性護理實踐經驗,目前社會極重視長照需求,透過帶領團體活動方案,可成為分享主愛、傳揚福音的工具與管道。